雙水觀音山
菩薩有靈感這一句話,有一部分人因為求福而信仰;有一部分人因為親得菩薩的救護而信仰。有些自命有科學頭腦的新人物,以為說到菩薩有靈感是迷信,是不合科學時代的精神!其實菩薩有靈感,是很普通的事,并沒有甚么稀奇!凡是有救人救世心腸的人,要具足兩個條件:一是本領,二是仁慈。有本領沒有仁慈,固然不能救人,就是有仁慈而沒有本領,也是不能救人。例加:一人墮水,兩人觀之:有本領的能下水,而沒有仁慈,對于水中人,以為與我無干,何必多事。而有仁慈心的人,在旁邊看見此人墮水,人溺如己溺,憂心如焚,然而缺少了下水的本領,在岸上干著急,也是無濟于事。另外有一個人,有仁慈心,又有下水的本領,他不假思索,就跳下水去,把溺在水里面的人,背上岸來了。我說這個比喻,連小孩子都懂,而自命科學的新人物,又有甚么難解呢?難道可以說:你沒有仁慈心,就說一切人都沒有仁慈心嗎?你沒有游泳的本領,就說一切人都沒有游泳的本領嗎?這種武斷,合乎新的邏輯嗎?世間上有許多俠義的人,都能做出救人救世的事業,何況一位專以救人濟世為職務的人,一身都具備了神通妙用,而沒有靈感,反而不如一個俠義的人嗎?所以說菩薩有靈感,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據說觀音山以前叫鯉魚山,觀世音把藍里的魚在此放生,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清朝名人進仕陳希祖到山腳的關帝廟進香后在山頂增建了觀音廟改名為觀音山,五邑最大的觀世音菩薩就在這里。
關鍵字: 不假思索 關帝廟 水觀音 觀世音 觀音山 觀音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