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帶
白水帶猶如一條青龍,橫亙于蓬江南岸,西江之口。規劃面積近6平方公里,是我市一處歷史悠久的自然風景區。麻溪水緩緩流經鋤頭山與松仔山之谷,流向麻園,狀如白帶,故名“白水帶。“古木深濃晝亦夜,清泉冷滴夏猶秋。白水帶有一溪三泉五山之稱,紅桃泉、滌凈泉、龍口泉等三泉自溪旁巖石涌出,泉水甜涼潔凈,相傳能醫百病,被譽為仙水,市民爭相盛取。溪兩岸依勢而建有水月宮、三圣廟、青云橋等名勝古跡。歷代不少文人雅士到此瀏覽聚首,相傳明代大儒陳白沙常來此觀賞泉瀑,巖下刻有清代名仕黎淵之“鳴珂、“空山琴竹石刻,清代翰林伍荃萃的字刻及里人周熾的“麻溪第一泉等。民間還流傳南宋帝南下敗退曾駐營白水帶的故事。而茶庵寺則是明代所建,為紀念唐代高僧一衡禪師曾在那結庵小住而得名,景色清幽,曾被譽為“龍溪八景之一。辛亥革命四杰之一的陳少白還在茶庵寺安息。近年來白水帶風景區還新建了香港回歸紀念亭、澳門回歸廊、思歸臺、龍光塔、水云天、桃園浦等景點及登山小徑等旅游服務設施,成為人們休閑健身的好去處。此外,白水帶還有象征青年男女堅貞愛情之“姻緣樹及“姻緣石,現已成為人們為自己愛情美滿的祝愿之地。
關鍵字: 名勝古跡 好去處 旅游服務 澳門回歸 紀念亭 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