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看不許拍的四朝古建筑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羅源有座大名鼎鼎的“陳太尉宮”,我心儀已久,此番去霞浦經過羅源特意尋訪此處。從羅源下高速往陳太尉宮所在的中房鄉,有近四十公里的山路,前半段沿途粉塵很大,公路兩旁都是加工石材的作坊,不過規模比晉江的水頭鎮小很多。后半段路程是地道的盤山公路,我明白為何地圖上看著二十公里的路實際卻多了一倍的原因了。轉了很多彎、翻過數座山,終于進入地處深山的中房鄉,陳太尉宮就在鎮子西邊的小山坡上,遠遠望去是并不起眼的一座建筑。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陳太尉宮原為陳氏家祠,始建于五代后梁開平三年(909),建造者為陳蘇。他是河南光州固始縣華岳村靈潭境貢士,唐乾符三年(876)隨王審知入閩,至新豐里曹峰(現中房鄉)居住,教民農桑,年八十五歲去世,鄉人感其德,于祠內立像奉祀,改名“高行先生祠”。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南宋嘉定二年(1209),陳蘇被敕封為“英惠侯王”;嘉熙三年(1239)加封“顯佑嘉應侯王”,建大宮;同年,陳蘇十五世孫陳慶戰死沙場,年僅十八歲,因抗金之功被敕封為“都統伏魔太尉”,配亭于宮,大宮遂改稱“陳太尉宮”。此后元、明、清歷代都有修葺,使一宮之內四朝建筑共存,成為文物專家眼中的“古代建筑博物館”,具有極高的研究和觀賞價值。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大門結構獨特,面闊五間,據記載是清代咸豐年間所建。正間為門廊,廊左右砌八字屏墻。門廊上方由斗拱組成藻井,廊前檐下為七層如意斗拱連疊,上承歇山頂屋蓋。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大門后面部分是與大門連為一體的戲臺,與傳統祠廟的戲臺的位置、格局都不相同,演戲時把木板鋪設于戲臺之上,左右戲臺即可連為一體。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正專著拍攝戲臺的木飾,管理人員上前告知此處禁止拍照。我很虛心地跟他們聊天,經過努力溝通,并答應決不開閃光燈,才獲準能夠繼續攝影。后來得知陳太尉宮謝絕一切游客拍攝,網上有限的帖子都會提到如何禁止攝影,據說曾有一車日本游客,帶著公安部門的批準文書,鄉里也只讓拍了三張而已,看來我當時是吉星附體,前后拍攝幾十張,或許成為近年的第一人。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從大門入,陳太尉宮依次為宮門、戲臺、廡殿、正殿,總建筑面積近一千二百平方米。左右的廡殿為元代擴建,穿斗式結構,用材碩大。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建筑最重要的部分是單開間的正殿,經碳十四測定,為宋代原構。最讓人驚奇的是,殿中所有梁、椽、柱都是相同長度,絕無二樣。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而由于柱子的長度只到屋脊的一半,建造者采用了在柱上疊斗的方式構筑骨架,然后再在其上鋪檐蓋瓦。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宋朝建筑的用料扎實,做立柱的木材粗大到可與明清時期豪宅的大梁相比,甚至每塊瓦片的重量都有七斤二兩。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眾多磉墩、梭形柱、六架櫞、抬梁式構架等都是傳世不多的珍品,我雖對建筑僅是略知一二,但看著那些千年構件已是驚艷。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若是真正的建筑學行家,一定會有發現新大陸的感覺,不亞于畫家進入敦煌。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陳太尉宮的石構件不多,正殿前石階中央的龍雕和殿內石香爐至少是元代遺留,也極有可能是宋朝作品。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正殿分為前、后殿,均有近期的塑像在祀,我沉湎于拍攝古建筑的快樂之中,忘記打聽所祀為何人,想來不是陳策就是陳慶吧。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作為古代建筑的瑰寶,陳太尉宮尚未正式對外開放,“謝絕攝影”的規矩不僅是擔心閃光燈對文物的破壞,而且是不希望大肆宣傳造成大量游客涌入吧,畢竟管理方面的人手還跟不上。據說相關專家已經擬定維護和整修方案,施工將在不久后進行。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陳太尉宮早在九年前就晉身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希望相關的政策和資金盡快到位,讓這座“建筑博物館”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國保文物。能夠在這樣的建筑瑰寶里徜徉,并拍攝很多照片,我真的很幸運。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從中房鄉有險路到寧德市區,不到二十公里,如果原路返回羅源縣城上高速至寧德,則有八十公里,我和開車的朋友思忖良久,決定還是走近路。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中房鄉的盡頭路邊有座“新福宮”,戲臺與陳太尉宮一樣,也是與大門相連的,木板把分成左右的戲臺連成一體,上方也是很大的藻井。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頗有點兒行駛在西部高原的感覺,山高谷深、道險路爛,地名曰“百丈”絕不是空穴來風。沿途風景為峽谷風光,有座小水電站,這條地圖上都找不到的公路似乎是“百丈電站”的專用道路。
關鍵字: 加工 地圖 晉江 水頭鎮 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