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嶼印象
斜臥海灘的鼓浪石,龐然而凝重。巨石中空,深可容人。據說每當海潮涌起,潮頭起落,巨石則鏗鏘悅耳,聲若鐘鳴。鼓浪嶼因此而得名,并成為全島理所當然的名景。我想,對那些象我一樣對鼓浪嶼何以音樂久負盛名不能理解的人來說,是否也該憑臨這塊滿是靈性的巨石,在那陣陣錚然的轟鳴聲中去尋根溯源? “不登日光巖不算到廈門”。 日光巖是這小島的致高點,站在那里看到的是大海擁抱中的花園---嬌媚,艷麗,悠閑,迷人,漫步在小島的每一寸土地,都深深感到人間仙境一樣的享受。 來到日光巖,首先看到的便是巨石上的三幅摩崖石刻。“鼓浪洞天”源自明代文人丁一中的筆墨,這也是日光巖上最早的題刻。與其相互輝映的“鷺江第一”、“天風海濤”,三幅石刻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氣魄非凡。站在日光巖上,你會發現這是觀賞鼓浪嶼和廈門城景的最佳位置,海滄、廈大、鴻山、金門……景點讓人目不暇接,不由人感嘆“風景這邊獨好”。 由于日光巖自然景觀的奇特,明清以來,許多名人書家紛紛在這里鐫刻留題,或景致描寫、或抒情、或評語。臺灣文人石國球寫過一篇《旭亭記》,其中以“山羅海繞,極目東南第一津,水光接天,洪波浴日,皆為梵剎呈奇”。描寫了日光巖的壯麗景色。 如果說日光巖是陽剛的,那么菽莊花園則擁有母愛的美麗、寬容、慈祥和藹然可親。 菽莊花園,是舒婷的舊址。記得小學時期就學過她不止一篇的文章,呵呵,想著那時和這種牛人是相隔十萬八千里阿,疏不知,10年后的今天我就站在了她曾經的住所,這個她曾經創造過無數詩歌的地方,我知道,我是幸運的。在想,幾十年前的今天,她是否也曾經站在這個位置,思考著她的下一部詩歌,或是《致橡樹》,或是《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又或是《會唱歌的鳶尾花》......她肯定感染了周圍的花兒們,草兒們,使它們也沉浸到了文學氣息之中,一直持續到現在,至少我感受到了。 進入菽莊花園,就被里面的山,洞,湖,海給感染了,登上千波亭和招涼亭,整個鼓浪嶼,整個大海,整個廈門,都已盡歸眼底,是阿!看到這樣的景致,腦海中所有的華麗的詞語都已用不上了!我想,叔臧給了菽莊花園能有的豪華的住宿環境和迷人的風景,而舒婷則給了菽莊花園的氣息和靈魂.....
關鍵字: 靈性 鼓浪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