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情之福州
最早知道福州,是小學的時候讀一篇寫福州圓通山海棠花的文章,文章的名字我已經忘記了,但福州從此成為一個夢。偏居東南一隅,沒有什么特別的理由,大抵是不太會去福州,可偶然的機會,竟然去了,回想起來,頗有余味,作文記之,是有必要的。福州雖是古城,但就城市而言,并無太多令人記得住的特點。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火車站小且簡陋,倒是在那凹凸不平的車站廣場兩側的幾株大榕樹讓人有些感覺——這里是南方了。高樓不多,倒使城市顯得平易近人,不似走在上海的街頭那般讓人感到壓抑。與的哥閑談此事時他笑道:“這里是前沿陣地,萬一打起來高樓比較危險,所以還是矮房的好。”街道甚為干凈,兩旁樹木看來有些年頭,郁郁蔥蔥地讓人覺得親切。不再討論城市了,在中國,城市都有同質化的傾向——近似的風格、雷同的建筑,無外乎馬路修得筆直,人行道流行彩磚,道旁樹修得整齊如刀切,樓面以前流行貼磁磚而現今流行玻璃幕墻,再加上些霓虹燈、彩色的招貼,大小門店前播放著些震耳欲聾的流行音樂罷了。還是看看福州有特色的東西吧!福州有兩山最為有名:左旗右鼓。即旗山與鼓山,以鼓山為有名,所以我們便去了鼓山。鼓山之名,源于其聲。說每當風雨之時,此山作鼓聲鳴,故名鼓山。遠望鼓山,并無特別之處,只見得一座山,上面蓋著層層的綠。但當車繞盤山公路而上,穿行于山間林木時,才會領略到這山里的樂趣。公路通往山頂,不知道要繞多少個彎。遮天蔽日的古樹形成一條幽深的通道,在某個轉彎處消失,在轉過彎后又重新開始。看來除了路上,山里是很少被人打擾的,因之鳥語不絕于耳,間或還可看到山雞在路上覓食,見車駛來而從容避讓,并無太多驚恐之意。夏日的福州已顯悶熱了,但這山間的路上卻十分清涼,我們不禁打開車窗,盡情享受這自然的空氣。車到山頂,即是另一番景象。山上有江南名剎涌泉寺。通往寺院之石徑,平整而清涼,其上輟撒些黃葉或落紅,直叫人大發幽古之情。游人并不多,所以幽徑更顯空靈。脫下鞋拎在手上,拾級而行,自是別有一番風味。寺院之山門是值得玩味一番的。傳說有一代長老法號凈空,故在山門上作對聯:凈地何須掃,空門不用關。佛家之語,發人深思,真是超凡脫俗的妙對!寺院也是傳統的樣式,有這殿那殿的,但據說這寺有三件寶貝:一是康熙大帝親題的涌泉寺招牌;二是寺前一對千佛陶塔;三是寺后一件烏木制成的香案。為何是寶呢?因康熙帝是不輕易題字的,不似乾隆那樣四處留墨,因此題一件就是寶了;而此一對陶塔呢,雖然不高,但是每一層都有一些小門洞,每一門洞里均端坐佛像一尊,共有千尊,故名千佛塔,且為陶制,此塔為絕世僅存,自然是寶了;至于這烏木香案,則有些年頭了,用硬可比鐵的烏木制成,放到水里不象一般的木頭浮于水上,而是沉于水下,足以令人稱奇,當然也就是寶了。寺內還藏有大量血經,乃是古代僧人為了表明對佛的追隨,用自己的鮮血寫就的。而且寫之前,須齋戒三年,連鹽都不得進食。年代久遠,這些經文都變成了暗紅色。寺東走一段險路,則到一景名叫喝(音鶴)水巖。這有個說法:相傳900多年前,涌泉寺祖師神晏法師在此誦經,嫌洞下澗水喧嘩,便大喝一聲把流水止住。從此,澗水改道從東側半山觀音閣石壁涌出,原來的溪澗也就干涸了。喝水巖中間為一深澗,只是果真無水。澗兩側之石壁如刀劈斧砍般表面光滑,危然直立。于是,這給歷代文人們提供了絕好的機會來寫寫劃劃——這就是福州摩崖石刻。自宋代以來,一直有文人墨客在此留下墨跡,后來數量眾多,竟然薈聚了各類字體的石刻兩百余段,就被稱為“東南碑林”了。直心癢得冰寒也想上去刻一把,只是怕擔了“破壞文物”的罪名,再加上也沒有練就可以直接在石上寫字的鐵指神功,所以只好作罷。山間的險路有時僅寬尺許,兩側若非石壁突兀,即是老樹垂枝,再么古藤葳蕤,或異花吐芳。總之變化無窮,撲朔迷離。在一險要處,還筑有空中樓閣。這倒是冰寒自己取的名字,何哉?因其在絕壁之側,僅內側筑于石上,而外側有如一鷹翅凌空伸出,其勢險也,其氣大也,其意佳也,稱之為空中樓閣,想是不過分的。最令我難忘之物是從喝水巖回來的一頓飯菜。進食之所在涌泉寺山門進去不遠的放生池邊之素食館。館內擺設甚是平常,但飯菜頗有特色——全是素食,調制亦用素油。在這個時候,我才發現僧人的待遇——尤其是嘴巴的待遇并非很差。雖然是素食,但千萬不要以為只有青菜胡蘿卜之類,那就大錯特錯了。首先有各色山上的蘑菇(這可是好東西!低脂高蛋白,有利腸胃,還可減肥養顏!),吃來滑嫩爽口。然后是各種顏色和形狀的豆制品。乍一看,還以為是吃上貝殼蟶子了呢!沒想到入口才知非也,原來是用豆子做的仿制品,形狀倒是象極了真的蟶子及貝殼,倒是取了名字叫素蟶、素貝。看來和尚也是饞葷的,并且可以找到合適的替代品而且味道還不差,至于其它,尚有筍、菜之類。這餐飯的確是別有風味。很難得那里還有四川的茶師,拿著極長嘴的大茶壺泡出香醇的茶來。飯罷,便坐到戶外陽臺上喝茶。此時陽光正藏于樹后而未直射陽臺,清風掠著香樟和枇杷的葉子送來沙沙的輕響;對面一顆不知名的老樹上生著些蘭花(此又為鼓山之一特色景觀),影子投進下面綠綠的放生池里。隔了池,是臺階,通往寺院,那邊香火繚繞,僧人們誦經的聲音就隨著這香火有些虛緲地飄啊飄地散入林間……唉,如果可以,真想就在這個地方一直坐下去,正所謂:蒼蒼鼓山綠盡染,深深古道有幽蘭。凈地自凈何須掃,空門本空不用關。墨客騷人摩崖壁,東南奇觀喝水巖。半崖更有霄中樓,凌空展翼欲飛仙。鐘磬余音不絕處,陶塔雙立映金匾。清風送語蒼藤樹,愿求不老留此間。(ps:市區有一成龍大酒店,二樓右側有一海鮮酒樓,其魚翅湯烹得尤為鮮美,迄今未發現可出其右者。若有機會前往,當值得一品。其余海鮮貝類,亦是品類繁多,可擇好而食之矣。)
關鍵字: 東南 作文 文章 海棠花 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