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斧神工漳浦六鰲半島抽象畫廊攬勝
漳浦六鰲半島
漳浦六鰲抽象畫廊位于漳浦縣六鰲半島東海岸的嶗岈山,是一處風化花崗巖海岸風光,景區面積約0.5平方公里。在六鰲半島中段嶗岈山突出處部,南北均是風景沙灘,東面是浩瀚的臺灣海峽,西面是濱海固沙密林。
日出時分,天空出現了絢麗的色彩。太陽躍出海面。變幻出奇妙的色彩。此時大海安謐、寧靜.。
嶗岈山海蝕風化花崗巖、抽象巖畫群,是我國一處罕見的海岸奇觀,被譽為“抽象畫廊”。
嶗岈山東坡1平方公里的范圍內矗立著一片半風化的白色花崗巖。
這里的巖石歷經千萬年的海浪風沙洗禮,呈現著奇特的地質地貌景觀。
六鰲海邊抽象畫廊
白色花崗巖淺基表層上布滿很多紅棕色的幾何圖案,形狀猶如現代派的抽象圖案,紋理奇特,形態各異,錯落有致。構成了罕見的海蝕天然奇觀。
特殊的礦物質形成棕紅色的紋理,在四通八達的溝壑間呈現出絢麗多姿的圖形,呈現出各種各樣的動物形態,千奇百怪,栩栩如生,宛如現代抽象畫派的藝術杰作。
裸露在山坡上的巖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巖石雕琢的千奇百怪,呈現“綿羊沉思”、“靈龜出海”、“八戒娶親”、“海獅私語”、“乳燕振翅”等動物形態,栩栩如生形象逼真,宛如現代抽象畫派的藝術杰作。
嶗岈山海蝕風化花崗巖、抽象巖畫群,是我國一處罕見的海岸奇觀,所以被中科院地質專家命名為“抽象畫廊”。
六鰲半島長達9公里平緩而優質的黃金沙灘海岸、還有著獨特的風力發電景觀、郁郁蔥蔥的防風林帶、也是國內罕見的奇特景觀。
六鰲半島
漳州市漳浦縣海岸線漫長而曲折,向大海伸出3個半島,由北向南依次是整尾、六鰲和古雷。六鰲半島面積約26平方公里,自古為海防要地。半島上有六鰲山(原名青山)、嶗岈山(舊縣志稱羅綺山,現為抽象畫廊所在地)、鳥嘴山、東本山(舊縣志稱雞心山),此外都是海濱沙地。這里自然風光優美,人文積淀厚重,是前亭-古雷風景名勝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六鰲古城
六鰲宋代屬安仁鄉含恩里。元代設青山巡檢司。屬于軍事編制,隸屬鎮海衛。六鰲古城為明代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所設陸鰲守御千戶所而建。六鰲古城環青山半腰,狀如“巨鰲載岳”,命名為陸鰲城(古時“陸”與“六”兩字,音通假)。從此青山改稱陸鰲山。陸鰲守御千戶所人口屬于軍籍,明代前期對抵御倭寇入侵曾發揮重要作用。嘉靖年間,衛所松懈,倭寇長驅直入內地。嘉靖末年,戚繼光、俞大猷奉命從浙江入閩剿平倭寇。戚繼光調走后,留一部分軍隊駐六鰲古城,守衛福建海防。
位于六鰲半島西側六鰲山山腰的六鰲古城堡,是漳州古代四座海防古城之一。明代閩南沿海多倭寇匪患,百姓深受其苦。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江夏侯周德興受命管理福建軍務,“經略海上防倭戍守”,經實地考察,在漳州沿海由北而南修建了4座臨海城堡,分別是鎮海、六鰲、銅山、懸鐘,其中鎮海為衛,其他三城分別設立千戶所。它們有如4個嚴陣以待的巨人,日夜守護著海防前線,現在雖然已經沒有防御功能,但卻都成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沿著小徑細細地觀賞古屋風貌、其屋、其墻、其窗等無不古意盈然。
古宅雖然古舊破敗,但門中對聯、“福”字還是紅艷艷的。緣何如此,無處得知。真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且路邊古榕比比皆是。枝干遒勁,濃蔭蔽日。小路、古屋與古榕相映成趣。因年代久遠,間或有古榕騎墻而上,根須攀附墻體之中,甚為奇特。
六鰲古城
六鰲宋代屬安仁鄉含恩里。元代設青山巡檢司。屬于軍事編制,隸屬鎮海衛。六鰲古城為明代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所設陸鰲守御千戶所而建。六鰲古城環青山半腰,狀如“巨鰲載岳”,命名為陸鰲城(古時“陸”與“六”兩字,音通假)。從此青山改稱陸鰲山。陸鰲守御千戶所人口屬于軍籍,明代前期對抵御倭寇入侵曾發揮重要作用。嘉靖年間,衛所松懈,倭寇長驅直入內地。嘉靖末年,戚繼光、俞大猷奉命從浙江入閩剿平倭寇。戚繼光調走后,留一部分軍隊駐六鰲古城,守衛福建海防。
位于六鰲半島西側六鰲山山腰的六鰲古城堡,是漳州古代四座海防古城之一。明代閩南沿海多倭寇匪患,百姓深受其苦。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江夏侯周德興受命管理福建軍務,“經略海上防倭戍守”,經實地考察,在漳州沿海由北而南修建了4座臨海城堡,分別是鎮海、六鰲、銅山、懸鐘,其中鎮海為衛,其他三城分別設立千戶所。它們有如4個嚴陣以待的巨人,日夜守護著海防前線,現在雖然已經沒有防御功能,但卻都成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沿著小徑細細地觀賞古屋風貌、其屋、其墻、其窗等無不古意盈然。
古宅雖然古舊破敗,但門中對聯、“福”字還是紅艷艷的。緣何如此,無處得知。真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且路邊古榕比比皆是。枝干遒勁,濃蔭蔽日。小路、古屋與古榕相映成趣。因年代久遠,間或有古榕騎墻而上,根須攀附墻體之中,甚為奇特。
古城古代遺址
六鰲古城城墻依山勢起伏,筑于天然巖石上,高5至6米,厚2至2.5米,以花崗巖條石砌成。繞山腰一周,周長1800多米,平面形狀如圓形,又如三角形,因地勢而建,因此不很規整。山勢陡峭,城外的大海就是天然的護城河。城開西南、南、北三個門,各門都有夯土城樓并辟有水門。北城門為主城門,深10米、面寬4米,門外建甕城、立石坊,還筑有墩臺、觀察臺。古城有一處摩崖石刻,鐫有“嵯峨一片石,獨對海中天,大地東南去,群山不敢前”詩句,為古城平添幾分雄姿。
古宅
如今,古城內基本上沒人居住,大概是因為不過,那些沒人居住的房屋雖然古老破舊,但門窗上卻仍然貼著鮮紅的春聯,刺桐花和三角梅也依然遍地盛開。這里分布著許多文物古跡,
還有明隆慶五年(1571年)建的關帝廟,還有一座媽祖廟,廟前的對聯寫著:“天繞碧水四海清平,臺依鰲峰萬民安樂”。
六鰲古城作為海防重地,在歷史上發揮過重要作用。當年,抗倭名將戚繼光曾率兵追擊殘留倭寇到漳浦,后留下一個營的“戚家軍”在這里駐守,士兵多為義烏人,當地稱為“浙兵營”。明朝天啟年間(1621-1628年),荷蘭殖民者進攻六鰲古城,被守城將士擊退,留下幾十具尸體后落荒而逃。
古榕
古城遍植榕樹,據統計總共有300多株,如同一把把巨傘,遮天蔽日。樹根粗壯虬結,縱橫交錯,有如巨大的龍爪,緊緊抓住古城墻和巖石。城與榕相依相偎,構成“城在榕中建,榕在城中長”的奇特景觀,宛然一幅氣勢磅礴、形象生動的畫卷。在這里休息閑坐,感覺清爽宜人,可謂是天然的榕樹公園。
六鰲古城連同附近的獨特自然景觀“抽象畫廊”,已成為旅游勝地,吸引眾多海內外游客。不少影視劇,如《陰陽界》、《歡樂英雄》、《康熙王朝》等,都曾把這座古城堡作為外景拍攝點。
站在六鰲古城上望著山下古風濃郁的民居,眺望遠處的藍天白云、潮起潮落的大海。欣賞歷史的畫卷,諦聽如泣如訴的濤聲,不由心曠神怡,六鰲半島,真是一幅人文歷史的。讓陳列館。足以讓人流連忘返,陶然忘機。
關鍵字: 東海岸 半島 臺灣海峽 漳浦縣 花崗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