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游廬山
上廬山,是京九鐵路剛開通的那年。那時一放假,就想往外跑,一看地圖,京九過廬山,便臨時動議,一拍即合,和同事兩家人就奔了廬山而去。 京九線不過我所在的城市。我們在一個小市的車站上車,只有零星的幾個乘客。車上也不擁擠,空調車都有座位,感覺舒服得很,有現在乘臥鋪的感覺。 一覺醒來,車過江南,窗外丘陵起伏間,滿眼可愛的蔥蘢,油菜花黃得亮眼。南方風格的灰白色翹檐角的房子,懶懶地臥在水塘中的水牛,都給人一種新鮮的感覺。大家都是第一次走得這么遠,除了l因為暈火車躺到座位下面,其余的大人孩子都處于一種興奮的狀態。當初沒想到的是,興奮之后,廬山之行會是那么一次難忘之旅。 尋宿 到九江下了車,再乘旅游車上廬山。想不到山里的道路竟然如此平坦且寬闊,大概是因為當初這里接待過許多大人物的緣故。我們總是說爬泰山,登華山,而到廬山,就是上廬山,坐著車就上來了。和以往上山的感覺不一樣。山里的氣候變化不定,在山下好好的晴天,下車時卻用一場瓢潑大雨來迎接我們。好在大雨也淋不去一伙人的新鮮勁,等雨停了,便忙著去山上找住處。 那是一個叫牯嶺的小鎮,建在山頂上,讓人一下就想起郭沫若的一首詩《天上的街市》,似乎住在那里真的離天上的星星近了許多。這也是我們決定住到山上的原因。街道都是坡道,走著有一點費勁。所有的住所集中在這條牯嶺街上,依山而建,風格各異。其中就包括著名的美廬等高級別墅。 原以為住處不會難找,誰知一連問了十來家均是客滿,好不容易見一家也并不起眼的賓館,門口寫著有床位,價格是180,還能接受,驚喜地上去詢問,l在后面偷偷地揪衣角,再一看,服務員身后還擋著倆字:美元!直嚇得抹頭就跑——折合成人民幣,一晚上就能掏盡我們兜里所有的錢。眼見天漸漸黑下來,還飄著細細的雨絲,涼意漸漸襲來,不禁著急起來。在山下詢問過,廬山的住宿根本不成問題的,沒料到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總不會兩家人露宿天街吧? 每家旅店都是門面在山下,住處在上面,每問一次就要上上下下來回跑一趟。直跑到腿軟無力幾近絕望時,終于有一家店雖然也是客滿,卻答應給想想辦法。這時提著的一顆心才落到地上。不管怎樣,看來總可以在屋頂下過夜了。我們幾乎要為這得之不易的勝利歡呼。 那晚,女士和孩子住在了值班室的一張上下鋪上,男士們則是住的餐廳里現搭的臨時床鋪。事后才知,能住上這,我們的確算幸運,大批上山的游客則是坐在天天上演電影《廬山戀》的劇院里,蓋著毛毯,度過了難忘的“浪漫一夜”。因為京九鐵路的開通,因為交通不便原本并不熱的廬山,一下子涌來了比平時多兩倍的游客,有三萬人,而它只有一萬人的接待能力。因而一時洛陽紙貴,吃住都成了難題。據說景區管理處召開緊急會議,臨時從山上調來了大批毛毯,才讓眾多游客免于露宿山頭。 夜行 第二天一早,買了一張廬山旅游地圖,拒絕了一撥又一撥的導游,我們開始自己的自助游。為了更好地看風景,我們決定不坐車,完全徒步行走。 現在已經記不清到底走了一條什么樣的路線,只記得三寶林、含鄱口、植物園這些地方。記得含鄱口眺望煙波浩渺的鄱陽湖,植物園里見識了那么多從沒見過的各種花卉和樹種,孩子們在如茵的草地上打滾,喝花工用來澆花的冰涼的山泉水,大家都玩得特別開心。往回返時,已是夕陽西下。我們堅持不坐車,要走回駐地。卻不想我們走出來已經太遠了,差不多得有十幾里吧。越走路越長,天色越來越晚,游人漸稀少,而我們走了一天,大人孩子都已人困馬乏,戰斗力全失了。 其間路過毛澤東住過的一座別墅,據說就是在這里老人家寫了那首“無限風光在險峰”的《七律》。那時竟然還能有心情想象領袖身披大衣坐在一把藤椅上,耳邊松濤陣陣,心中激情翻卷,詩興勃發的樣子。被領袖的神采激勵了一下,又堅持走了一段路,孩子卻再也堅持不住了,只好咬牙放在背上趕路。此時,天已黑透,除了路上偶爾過一輛車,山路上似乎只剩下了我們。不會迷路了吧?這種懷疑在黑乎乎的山中,令我們有一種說不出的恐懼。不會錯,就奔著燈光走,一定可以走回駐地。我們互相鼓著勁,向著遠遠的那片燈光走啊走,那一定是牯嶺的燈光,天街上的燈光。四個人輪番背著兩個孩子,步履已變得異常艱難。腿像綁了鉛塊,而腳已經疼得鉆心。沒有旅游經驗的d,穿的還是皮鞋,痛苦可想而知。最后,實在堅持不住了,脫了鞋穿著襪子背著孩子走在石子路上。 就這樣,竟走回了牯嶺,走回了旅店。一屁股坐在臺階上,就再也不想爬起來了。只記得那天每個人都吃了好幾碗飯。那家旅店菜不便宜,米飯好像是隨便吃的。 點滴 接下來的兩天,玩得輕松,現在想起來,還記得一些有趣的片斷,點滴的感受。 早起,在山路上,云霧就在身邊飄來飄去,人在仙境的感覺。一種叫不上名來的松樹,枝頭冒出柔綠的新芽,毛茸茸的,能軟到人的心里去。h說,看了它,有初戀的感覺。美的東西讓誰都能成為詩人。 孩子總是喜歡水。黃龍潭、烏龍潭,看瀑布,玩水玩石,玩得像天使。玩到得意忘形時,滑入水中,成了落湯雞,我一聲驚呼,想要抓住,竟也與溪水親密接觸。哈,那才真正叫回歸自然。 在山上,吃到了至今難忘的山李子。個頭比平常的李子小,味道卻是酸甜適中,入口唇齒留香。樸實的山民在山道上提著籃筐叫賣,價格很便宜,孩子大人都吃得停不下來,恨不得把人家一籃都買下來。到現在,想起來還覺那是這些年吃過的最美味的水果。 走花徑,想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常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桃花沒見到,看到了來自荷蘭的黑郁金香。據說很名貴,其實郁金香還是紅色、黃色的好看些,名貴只不過是物以稀為貴吧。 如琴湖,最美的名字,最美的風景。湖水如鏡,平得一絲波紋都不起。周圍的山巒映進湖心,像一幅斑斕的油畫,才發現那山不是純粹的青山,而是深黛、碧綠、柔黃、淡紅,融合在一起,是那樣一種和諧的色彩,再高明的畫師也不可能調出那樣的層次與韻味。 仙人洞,無論如何要算這優美之中的一處敗筆。只為主席那首七律,吸引了眾多的游客。擠擠挨挨地進去,一個不大的山洞,到處是煙熏火燎的痕跡,不見無限風光,不見仙人蹤影,一個平凡的山洞脫開人間神話,原本也就是一個平凡的洞。看一眼也無妨,看過的遺憾代替了不看的遺憾。 廬山是一座完美的山。因為太完美,反而讓人沒有太多的激情。古人偉人已替我們把這座山品味透了:“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李白》)廬山的景色是天上的景色。“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題西林壁。蘇軾》)廬山是一座哲理的山,它暗藏玄機,深含不露,難怪有那么多的政治風波在這里醞釀而成。 其實,廬山就是廬山,“匡廬奇秀甲天下山”,千百年來,它就那么秀麗著,文化著,經歷著自然變遷,包容著人間滄桑。只不過不同的人賦予了它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感受而已。
關鍵字: 一拍即合 京九線 京九鐵路 廬山 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