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如蓬來仙境的“龍鳳巖”
龍鳳巖風景區
龍鳳巖佛宇從明朝弘治年間慧慶法師募捐創建開始,經歷了清初鏡徹僧、雍正七年秒渠僧、乾隆二年寂僧等先后重建重修。五百年來,屢經戰亂,盛衰交替,歷經滄桑。但它卻一直為贛閩邊境佛教圣地,鼎盛時期曾一度有“三十尼姑二百僧”之謂。一九四七年(民國三十六年)六月,龍鳳巖舉行了大傳戒,有尼500余人,僧800余人,參加圣典。此外來自福建、廣東、浙江等七省受戒人(戒子)達672名,歷時四十二天,足見其盛況和影響之大。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隨著黨的宗教政策的全面落實,一九八0年縣委統戰部對龍鳳巖進行了修復;一九四八年六月,龍鳳巖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列為全省三十六個重點寺觀之一,撥出專款對龍鳳巖寺院進一步修復。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經過十多年的修復和擴建,整個寺院面貌煥然一新。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為了適應旅游需要,還新建軍了山門、整修了膳堂、禪房,增設了齋食館、小賣部、照像部、住宿部,架設了電燈線路,安裝了自來水設備,還添置了一百多張床和五十多張餐桌。每年接待四方游客和香主萬人以上。
現在的龍鳳巖,無論是寺內僧尼的早晚功課,還是白天來自各方的信士朝拜,都不斷傳出一陣又一陣抑揚悅耳的誦經之聲。他們在流金溢彩的佛像前,不斷尋求著一種寄托,一種期待,祈禱世界和平,國家昌盛,人民幸福。
關鍵字: 傳說 佛教寺院 廣昌 旅游勝地 龍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