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我來了!
李白,我來了!,挾著當涂早春的風,帶著江南四月的雨,我站在一個一千多年前老者面前.也是一個前輩面前,有點不恭敬地大叫.,像一個孩子似的..放肆而興奮,真率而不做作.我想,李白是不會怪罪于我的。他就是喜歡真性情的人,他自己就是沒大沒小的人。 曾幾何時做過幾多夢,夢見和李白手攜手。一同暢游華夏大地,仗劍遠游,放情山水。一起出蜀,行巫峽,登五岳,涉東海,渡黃河、。高吟:黃河之水天上來!齊唱: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后千載名!。那種瀟灑那種飄逸是何等暢快! 要說驢,李白是我們驢友的祖先,他做驢比徐霞客還要早,年輕時即懷大志,辭親遠游,一輩子不落故里,走遍中國名山勝水,并留下大量膾炙人口的詩歌。他的詩和旅游密不可分,沒有旅游就沒有李白的詩也沒有一個豪放的李白,一個叫詩仙的李白。說徐霞客,老百姓不一定懂,但說李白,婦孺皆知。起碼都知道。床前明月 光,,,,,,如果不是在異鄉,那有一個思鄉的李白?那有這首再無敵手的思鄉詩?我今來到當涂,是還一個很久以前許下的愿:生不能同李白為伍,死前也要見他一眼。固然,李白是不可能知道。一個和他不同朝代的一個二十一世紀的人,于他有著怎樣的情結,但我想這并不妨礙我引他為知己,一個心靈上的摯友。 當涂的風暖暖地薰著我的臉,無限的感懷漫上心來,我三鞠躬后點燃一支香煙。姑且當作香燭來為先賢祭祀,香煙裊裊,四下無人,我正獨占這亙古的時空。遠望牛渚山,嵐氣馨然,一切和李白在當涂時也許沒什么兩樣。當涂地屬江東。機連吳楚,占據天門之險,扼牛渚交通之塞。李白一生多次來到當涂,或泛舟姑溪,或登臨牛渚,反復吟詠當涂的名勝。留下大量的詩歌。其中《夜泊牛渚。懷古望天門》已成曠世絕唱:牛渚兩江夜,青天無片云,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謝公是指謝眺,曾任宣城內史。時為當涂的公元727 年,李白出出蜀涉東海后,于江西上觀云夢即今湖北安陸經當涂,泊牛渚,夜深人靜,想起當年東晉袁宏于此地吟詩得到謝眺的嘗識重用,倍感自己懷才不遇。便寫下這首詩。這是李白第一次來到當涂,是年他才27歲。747年,他由南京揚州再來當涂,在東北30公里處橫山安家。754 年至756年,他頻與當涂名賢交往,飲酒賦詩,曲盡當涂之美。后因李遴事牽罪放夜郎獲赦后于61歲時欲去李光弼處從軍卻因病半道折回,行至南京,貧病交加。遂來當涂投奔縣首李陽冰。李陽冰當時正值臨掛冠{即退休}仍不棄他,收留李白得以享殘年。李白得的是脅腐癥,大約是現代的肺膿胸吧。當時真是絕癥,無回天之力。臨終時囑李陽冰集其畢生之詩作出集。李不負友托,并為其集《草堂集》作序。公元762年11月,李病逝于當涂,初葬于東南龍山,后公元817年遷于此,是圓李白葬于牛渚之愿。當涂歷代縣首對李白墓園都很重視。令禁采樵、封田、為之建享堂等。眼下這墓園,在馬鞍山市的當涂縣城20多公里處的太白鎮上。前為當代書法家啟功題字的大牌坊,入,兩旁各有八個塔亭,里有石刻的李白的磨桿成針等生平故事的文圖;進去,是一個池塘,左邊是碑林,為古今名人書寫李白詩之碑刻;右邊是十詠亭,為李白十首詠當涂風景的詩。池邊,一具石雕巨像,是李白飲酒,他高昂著頭,手持酒杯,長衫飄帶,神采亦亦。再往前走,是太白祠,有一李白仗劍的立像。祠后,就是李白墓園了。墓并不繁華,一杯黃土,簡簡單單,一塊碑上書:唐名賢李太白之墓。圓圓的圍墻,八棵翠柏列于四邊。一個唐代的墓,一縷不散的詩魂,歷經滄桑,就這樣留在當涂的土地上。 嗟呼,仕途和李白無緣,當涂和李白有緣,名山勝水多矣,唯獨當涂得詩仙青睞,詩魂永棲青山,當涂人從此多了一個節日:詩人節。每當春光明媚月白風清之時,當涂云集各地詩人,競相吟詠,盛況空前。而當涂人不寧愿詩人是病死,編出李白在當涂采石磯捉月而死并作衣冠墓,那更是千古佳話了!人們還相信李白是天上太白金星托世,稱他為李太白,把原河東鎮改叫太白鎮,即今李白墓所在的那個小鎮。 李白,我來了!我喜歡你的不僅是你的詩才,我更欣賞你的那點點傲骨。魯迅說,做人不要有傲氣,但要有傲骨,你的骨頭是古代知識分子最傲的。你早就才華橫溢,但卻命運多舛,你本不喜科舉,后免強入試而路不順,被當時高力士等宦官作弄,幸得賀知章推薦入宮,至42歲方得入朝供奉翰林,這個供奉不是官職,不過是個御用文人的角色,李白一生布衣,今天的自由撰稿人罷了。不能說你不想做官,你是想做的,未入宮前你就遍訪名賢,希望能識伯樂一展宏圖,這點和陶淵明比,他比你運氣好,但他不識抬舉,有官都不做,不為五斗米折腰對官場是十分清醒的。你呢,又想做官又不遵游戲規則,你要顛倒是非,不是你求朝庭,而是要朝庭來求你,甚至:天子呼來不上船,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居然叫高力士為你脫靴,要楊國忠為你磨墨,哈哈,我看古往今來沒有一個知識分子敢在皇宮和朝庭當場過招的,你借酒撒野,桀驁不馴,真是令人拍案叫絕!但當你小試牛刀得點勝利后你又本性難移,持才自傲,以為皇帝真會聽你的,在翻譯了無人懂的番文退敵立功之后。你天真地給皇帝進言,以為能實現你的政治理想,誰知唐玄宗已被楊貴妃搞定不省國事,莫明是非,你被冷藏。一個無城府無手腕的政治幼童那玩得過口蜜腹劍的李林甫之流,終于: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你不干了, 你炒了朝庭的魷魚。你的狂放至近狂妄,我不是很贊同,但你骨子里的清高卻很早就滲透了我的靈魂。雖然你也曾一時看走眼,居然為那個肥婆大唱霓裳羽衣曲,有獻媚之嫌,但我想這是出于男人的共性:好色。你對皇權的不恭,我是很贊賞的,我從不給當官的送禮,更不跑官要官,自認天生我才必有用,用我時則努力為國為民,不用我時則獨善身,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種操守基本貫穿我一生,我認為這也應是當代知識分子的操守。我的仕途曾三起三落,多少人為我抱不平,但我從不怨天尤人,安貧樂道,我想其中你的詩熏陶是起了莫大的作用的。 李白,我來了!,挾著當涂早春的風,帶著江南四月的雨,我站在一個一千多年前老者面前.也是一個前輩面前,有點不恭敬地大叫.,像一個孩子似的..放肆而興奮,真率而不做作.我想,李白是不會怪罪于我的。他就是喜歡真性情的人,他自己就是沒大沒小的人。 曾幾何時做過幾多夢,夢見和李白手攜手。一同暢游華夏大地,仗劍遠游,放情山水。一起出蜀,行巫峽,登五岳,涉東海,渡黃河、。高吟:黃河之水天上來!齊唱: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后千載名!。那種瀟灑那種飄逸是何等暢快! 要說驢,李白是我們驢友的祖先,他做驢比徐霞客還要早,年輕時即懷大志,辭親遠游,一輩子不落故里,走遍中國名山勝水,并留下大量膾炙人口的詩歌。他的詩和旅游密不可分,沒有旅游就沒有李白的詩也沒有一個豪放的李白,一個叫詩仙的李白。說徐霞客,老百姓不一定懂,但說李白,婦孺皆知。起碼都知道。床前明月 光,,,,,,如果不是在異鄉,那有一個思鄉的李白?那有這首再無敵手的思鄉詩?我今來到當涂,是還一個很久以前許下的愿:生不能同李白為伍,死前也要見他一眼。固然,李白是不可能知道。一個和他不同朝代的一個二十一世紀的人,于他有著怎樣的情結,但我想這并不妨礙我引他為知己,一個心靈上的摯友。 當涂的風暖暖地薰著我的臉,無限的感懷漫上心來,我三鞠躬后點燃一支香煙。姑且當作香燭來為先賢祭祀,香煙裊裊,四下無人,我正獨占這亙古的時空。遠望牛渚山,嵐氣馨然,一切和李白在當涂時也許沒什么兩樣。當涂地屬江東。機連吳楚,占據天門之險,扼牛渚交通之塞。李白一生多次來到當涂,或泛舟姑溪,或登臨牛渚,反復吟詠當涂的名勝。留下大量的詩歌。其中《夜泊牛渚。懷古望天門》已成曠世絕唱:牛渚兩江夜,青天無片云,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謝公是指謝眺,曾任宣城內史。時為當涂的公元727 年,李白出出蜀涉東海后,于江西上觀云夢即今湖北安陸經當涂,泊牛渚,夜深人靜,想起當年東晉袁宏于此地吟詩得到謝眺的嘗識重用,倍感自己懷才不遇。便寫下這首詩。這是李白第一次來到當涂,是年他才27歲。747年,他由南京揚州再來當涂,在東北30公里處橫山安家。754 年至756年,他頻與當涂名賢交往,飲酒賦詩,曲盡當涂之美。后因李遴事牽罪放夜郎獲赦后于61歲時欲去李光弼處從軍卻因病半道折回,行至南京,貧病交加。遂來當涂投奔縣首李陽冰。李陽冰當時正值臨掛冠{即退休}仍不棄他,收留李白得以享殘年。李白得的是脅腐癥,大約是現代的肺膿胸吧。當時真是絕癥,無回天之力。臨終時囑李陽冰集其畢生之詩作出集。李不負友托,并為其集《草堂集》作序。公元762年11月,李病逝于當涂,初葬于東南龍山,后公元817年遷于此,是圓李白葬于牛渚之愿。當涂歷代縣首對李白墓園都很重視。令禁采樵、封田、為之建享堂等。眼下這墓園,在馬鞍山市的當涂縣城20多公里處的太白鎮上。前為當代書法家啟功題字的大牌坊,入,兩旁各有八個塔亭,里有石刻的李白的磨桿成針等生平故事的文圖;進去,是一個池塘,左邊是碑林,為古今名人書寫李白詩之碑刻;右邊是十詠亭,為李白十首詠當涂風景的詩。池邊,一具石雕巨像,是李白飲酒,他高昂著頭,手持酒杯,長衫飄帶,神采亦亦。再往前走,是太白祠,有一李白仗劍的立像。祠后,就是李白墓園了。墓并不繁華,一杯黃土,簡簡單單,一塊碑上書:唐名賢李太白之墓。圓圓的圍墻,八棵翠柏列于四邊。一個唐代的墓,一縷不散的詩魂,歷經滄桑,就這樣留在當涂的土地上。 嗟呼,仕途和李白無緣,當涂和李白有緣,名山勝水多矣,唯獨當涂得詩仙青睞,詩魂永棲青山,當涂人從此多了一個節日:詩人節。每當春光明媚月白風清之時,當涂云集各地詩人,競相吟詠,盛況空前。而當涂人不寧愿詩人是病死,編出李白在當涂采石磯捉月而死并作衣冠墓,那更是千古佳話了!人們還相信李白是天上太白金星托世,稱他為李太白,把原河東鎮改叫太白鎮,即今李白墓所在的那個小鎮。 李白,我來了!我喜歡你的不僅是你的詩才,我更欣賞你的那點點傲骨。魯迅說,做人不要有傲氣,但要有傲骨,你的骨頭是古代知識分子最傲的。你早就才華橫溢,但卻命運多舛,你本不喜科舉,后免強入試而路不順,被當時高力士等宦官作弄,幸得賀知章推薦入宮,至42歲方得入朝供奉翰林,這個供奉不是官職,不過是個御用文人的角色,李白一生布衣,今天的自由撰稿人罷了。不能說你不想做官,你是想做的,未入宮前你就遍訪名賢,希望能識伯樂一展宏圖,這點和陶淵明比,他比你運氣好,但他不識抬舉,有官都不做,不為五斗米折腰對官場是十分清醒的。你呢,又想做官又不遵游戲規則,你要顛倒是非,不是你求朝庭,而是要朝庭來求你,甚至:天子呼來不上船,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居然叫高力士為你脫靴,要楊國忠為你磨墨,哈哈,我看古往今來沒有一個知識分子敢在皇宮和朝庭當場過招的,你借酒撒野,桀驁不馴,真是令人拍案叫絕!但當你小試牛刀得點勝利后你又本性難移,持才自傲,以為皇帝真會聽你的,在翻譯了無人懂的番文退敵立功之后。你天真地給皇帝進言,以為能實現你的政治理想,誰知唐玄宗已被楊貴妃搞定不省國事,莫明是非,你被冷藏。一個無城府無手腕的政治幼童那玩得過口蜜腹劍的李林甫之流,終于: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你不干了, 你炒了朝庭的魷魚。你的狂放至近狂妄,我不是很贊同,但你骨子里的清高卻很早就滲透了我的靈魂。雖然你也曾一時看走眼,居然為那個肥婆大唱霓裳羽衣曲,有獻媚之嫌,但我想這是出于男人的共性:好色。你對皇權的不恭,我是很贊賞的,我從不給當官的送禮,更不跑官要官,自認天生我才必有用,用我時則努力為國為民,不用我時則獨善身,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種操守基本貫穿我一生,我認為這也應是當代知識分子的操守。我的仕途曾三起三落,多少人為我抱不平,但我從不怨天尤人,安貧樂道,我想其中你的詩熏陶是起了莫大的作用的。
關鍵字: 華夏大地 多 當涂 江南 真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