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在哪里?
2001年上黃山的時候,路過當涂小鎮,看見國道上有塊醒目的路標指示牌——“李白墓”一個箭頭,這才想起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一生漂泊,最后客死在當涂,就想以后有機會一定要來此拜訪。事有湊巧,轉過年來的夏天,招商旅行社推出優惠活動,48元/人,游覽馬鞍山的采石磯和當涂的李白墓。 算一算,采石磯門票15元,并贈送30元的上/下山往返索道,李白墓門票10元,就已經超值了,還有空調大巴往返,有這種好事,傻子才不去。這大概就叫心想事成吧。 早上在夫子廟商業銀行發車,一小時后抵達第一站——安徽省馬鞍山市采石磯公園。 長江有三大名磯:湖南岳陽的成陵磯、安徽馬鞍山的采石磯、江蘇南京的燕子磯。 公園正門上懸掛郭沫若題寫的匾額,上書黃澄澄的三字——“采石磯”。 公園里有林散之先生紀念館,林散之被譽為“當代草圣”,他的墓就坐落在紀念館旁邊。 林散之寫“愛”字有個特點,和常見的完全不同,他寫的這個字體,字典里沒有,是個上下結構的簡單字,由上面一個“無”字、底下一個“心”字組成,這個“愛”據說是根據佛家經典,無心即為愛。 山腳下種了大片的各式各樣的竹子,號稱“萬竹塢”。 著名的“太白樓”,也就是李白的衣冠冢祠堂就坐落在這里。 樓院內兩廂回廊的墻壁上刻有眾多名人的題跡,其中也有毛主席抄寫的李白名篇《將進酒》。 可毛主席也有出錯的時候,最后一句大家都知道是“與爾同消萬古愁”,可主席卻寫成了“與你同消萬古愁”,意思沒變,只多出了一個“亻”旁,遺為后世游覽者的笑談。 山頂上剛剛建成一座高大樓閣,登閣遠眺,長江就在腳下流過,但今天霧蒙蒙的看不出很遠去。 其實我這次來,一心就在李白墓,根本沒有心思瀏覽采石磯的景致。 終于盼到上午的行程結束,吃過午飯,上車直奔當涂。 出來看到采石磯門口有座大教堂,哥特式的屋頂上有個十字架特別顯眼,沒有停留也沒人介紹,不曉得是天主教堂還是基督教堂。從這兒還要半個小時才能到,途中進入當涂鎮還要過一個鐵路平交道,兩旁農舍的墻上都刷著計劃生育的宣傳口號。 終于看到了“李白墓園”、“詩仙圣境”的公園大門牌坊,啟功題寫。 當年李白去世時,本下葬在不遠處的龍山腳下,未久,宣歙觀察使范傳正根據李白生前“悅謝家青山”的遺憾,將李白墓遷到青山腳下重新安葬。 李白墓現仍坐落于大青山腳下,這個青山也就是其詩中提到的“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的那個青山。 墓園始建與ad817,原跡早已不復存在。 別的游客還在聽園內導游的講解,我一人順著指示,早已直奔詩仙墳頭。 此墳頭從唐代歷經1200年風雨滄桑,直保存到了近代。可恨的是,日本侵華期間,轟炸機亂投彈藥,居然有枚就正落在墳頭上,可不是啞彈,將安息了千年的詩仙連墳帶骨炸了個煙消云散,尸骨散落的一地。沒想到一生追求浪漫的詩人千年后灰飛煙滅在了小日本鬼子的炮火之下,怎一個“慘”字了得。 抗戰勝利后,當地群眾將散落的零碎遺骸并墳磚重新收斂,起墳安葬。但這可不算完,更可氣的是,不久文化大革命又至,這次徹底的將墓園摧毀鏟平,將詩仙挫骨揚灰,比鬼子更徹底、更殘暴!!這段歷史怎能忘懷,站在上世紀80年代重建的墓前,不禁潸然淚下,歷史和現實的差距是這么的大。 繞墓瞻仰一周,正前方的墓碑上書“唐李太白之墓”,傳是詩圣杜甫手跡。墓的背后,正在施工,但不是為擴建墓園,而是“寧蕪高速”的馬鞍山段正在施工,也不知道是哪個或幾個生孩子沒屁眼的領導批的,讓高速公路從李白墓園橫插過去,稍微挪點地繞過墓園能耽誤多大功夫啊。不說郁悶的了,最后結尾來點輕松的: 上次正好從廬山回來,馬兄問我:“可知道李白的夫人叫什么名字,他的女兒叫什么名字?” 2001年上黃山的時候,路過當涂小鎮,看見國道上有塊醒目的路標指示牌——“李白墓”一個箭頭,這才想起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一生漂泊,最后客死在當涂,就想以后有機會一定要來此拜訪。事有湊巧,轉過年來的夏天,招商旅行社推出優惠活動,48元/人,游覽馬鞍山的采石磯和當涂的李白墓。 算一算,采石磯門票15元,并贈送30元的上/下山往返索道,李白墓門票10元,就已經超值了,還有空調大巴往返,有這種好事,傻子才不去。這大概就叫心想事成吧。 早上在夫子廟商業銀行發車,一小時后抵達第一站——安徽省馬鞍山市采石磯公園。 長江有三大名磯:湖南岳陽的成陵磯、安徽馬鞍山的采石磯、江蘇南京的燕子磯。 公園正門上懸掛郭沫若題寫的匾額,上書黃澄澄的三字——“采石磯”。 公園里有林散之先生紀念館,林散之被譽為“當代草圣”,他的墓就坐落在紀念館旁邊。 林散之寫“愛”字有個特點,和常見的完全不同,他寫的這個字體,字典里沒有,是個上下結構的簡單字,由上面一個“無”字、底下一個“心”字組成,這個“愛”據說是根據佛家經典,無心即為愛。 山腳下種了大片的各式各樣的竹子,號稱“萬竹塢”。 著名的“太白樓”,也就是李白的衣冠冢祠堂就坐落在這里。 樓院內兩廂回廊的墻壁上刻有眾多名人的題跡,其中也有毛主席抄寫的李白名篇《將進酒》。 可毛主席也有出錯的時候,最后一句大家都知道是“與爾同消萬古愁”,可主席卻寫成了“與你同消萬古愁”,意思沒變,只多出了一個“亻”旁,遺為后世游覽者的笑談。 山頂上剛剛建成一座高大樓閣,登閣遠眺,長江就在腳下流過,但今天霧蒙蒙的看不出很遠去。 其實我這次來,一心就在李白墓,根本沒有心思瀏覽采石磯的景致。 終于盼到上午的行程結束,吃過午飯,上車直奔當涂。 出來看到采石磯門口有座大教堂,哥特式的屋頂上有個十字架特別顯眼,沒有停留也沒人介紹,不曉得是天主教堂還是基督教堂。從這兒還要半個小時才能到,途中進入當涂鎮還要過一個鐵路平交道,兩旁農舍的墻上都刷著計劃生育的宣傳口號。 終于看到了“李白墓園”、“詩仙圣境”的公園大門牌坊,啟功題寫。 當年李白去世時,本下葬在不遠處的龍山腳下,未久,宣歙觀察使范傳正根據李白生前“悅謝家青山”的遺憾,將李白墓遷到青山腳下重新安葬。 李白墓現仍坐落于大青山腳下,這個青山也就是其詩中提到的“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的那個青山。 墓園始建與ad817,原跡早已不復存在。 別的游客還在聽園內導游的講解,我一人順著指示,早已直奔詩仙墳頭。 此墳頭從唐代歷經1200年風雨滄桑,直保存到了近代。可恨的是,日本侵華期間,轟炸機亂投彈藥,居然有枚就正落在墳頭上,可不是啞彈,將安息了千年的詩仙連墳帶骨炸了個煙消云散,尸骨散落的一地。沒想到一生追求浪漫的詩人千年后灰飛煙滅在了小日本鬼子的炮火之下,怎一個“慘”字了得。 抗戰勝利后,當地群眾將散落的零碎遺骸并墳磚重新收斂,起墳安葬。但這可不算完,更可氣的是,不久文化大革命又至,這次徹底的將墓園摧毀鏟平,將詩仙挫骨揚灰,比鬼子更徹底、更殘暴!!這段歷史怎能忘懷,站在上世紀80年代重建的墓前,不禁潸然淚下,歷史和現實的差距是這么的大。 繞墓瞻仰一周,正前方的墓碑上書“唐李太白之墓”,傳是詩圣杜甫手跡。墓的背后,正在施工,但不是為擴建墓園,而是“寧蕪高速”的馬鞍山段正在施工,也不知道是哪個或幾個生孩子沒屁眼的領導批的,讓高速公路從李白墓園橫插過去,稍微挪點地繞過墓園能耽誤多大功夫啊。不說郁悶的了,最后結尾來點輕松的: 上次正好從廬山回來,馬兄問我:“可知道李白的夫人叫什么名字,他的女兒叫什么名字?” 我說 :“倒是在廬山瀑布前聽導游介紹過,李白有一位夫人兩個女兒,叫什么忘了。” 仿佛有一絲壞笑掠過嘴角,卻是鄭重其事的口吻教導我:“李白的夫人叫趙香爐,李白的女兒叫李紫煙。” 哦……嗯?我愣了一下,怎么感覺名字怪怪的,和印象中的不一樣啊,就追問:“你這是從哪里看到的記載?” 半晌悠悠的回答道:“李白名篇,《望廬山瀑布》,第一句就是——‘日照(趙)香爐升(生)紫煙’。” 啊啊啊……啊!無語。
關鍵字: 當涂 指示牌 旅行社 浪漫主義 馬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