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盤山
游盤山
我已經七十有六,到天津來的次數不會多了,從去年就想找一個較好的季節同老姑、劉森他們游一次天津。今年5月下旬,剛好是不冷不熱的好季節,跟老姑一商量,他們都想去旅游:劉森一家、大華一家、老姑和我六位大人,還帶著大晶的六歲兒子東東、二瑩兩歲的女兒陽陽。可謂老少三代,有老有小。
央視廣告詞說:“早知有盤山,何必下江南。”這是乾隆游盤山時說的一句話,盤山在京津地區家喻戶曉,這次來薊縣主要目的是游大名鼎鼎的盤山。
據說,下午太熱,只能早晨爬山。我們的計劃是:5月25日上午爬完山,下午2點45分坐火車回市里,晚上8點50分我再坐火車返回太原。
25日早6點吃早飯,6點半乘面包車(100元租費)出發,把我們送到掛月索道就算完成任務。
掛月索道
先是下山,從西到東繞山而行,到了東路又開始上山。司機介紹說這邊是天津市公路局、公安局、民政局療養院,那邊是天津市人事局、地方稅務局、教委療養院……一路上,數不清的“培訓中心”、“療養院”、“干休所”,這是為官員準備的;還有數不清的“農家院”和“山莊”,這是農民為旅游者準備的。可見盤山是一塊風水寶地,有青山、有綠水、有新鮮空氣,當然吸引人了。車行20分鐘,不知不覺到了第一個景點——別是一天。
別是一天
在路邊一塊巨石上刻著“別是一天”四個大字,司機說是乾隆手跡,讓我們下車玩一玩。別是一天,顧名思議,大概是從這里開始景點多了起來,據說是一步一景,景隨步移。
志強給我、葵潔和大華留影,其他人也或單獨或合影。5分鐘之后,再上山。司機告知:左看是北少林寺多寶舍利塔。
車行15分鐘又到一塊巨石處下車,又一個景點——飛來石和探海松。
飛來石和探海松
巨石名曰“飛來石”。可能是后人根據情況看,周圍都是樹哪來巨石在此,故杜撰“飛來石”來吸引游客;巨石上乾隆留下“源清流潔”四個大字,石旁一亭,據說乾隆先后32次來盤山,一次趕上下雨,在此亭避過雨。
從“飛來石”回走數十米,一塊巨石下鉆出一顆巨型古松向山下探望,名曰“探海松”。此松樹甚怪,彎曲地穿石出頭探海。
睡佛山
乘車繼續上山前行,司機提醒:讓我們向前看遠山。我們定睛一看,果然有兩個類似“頭頂頭”的人躺在那里,他說這是“睡佛山”。司機說,他用了20年才發現的這“睡佛山”。
汽車繼續盤山而上,眼看著到了最高處,讓我們下車,看看這盤山路。我們下車向下探望,望不到底,頭都有些眩暈。
司機又指給我們說遠方那塔:定光佛舍利塔,就是你們要游的目的地。
順著山路下行約兩分鐘,汽車停下,司機叫我們下車,說拐彎過去50米,就是掛月索道,乘纜車。汽車過不去,我們付給司機100元,司機原路返回。
我們拐過彎去,見有索道車售票處。20元一張,6張120元,老人沒有照顧。志強拿出孫老板給我們從盤山管理處開的介紹信交給售票員,于是給我們減半,花60元。
纜車西行也就兩分鐘功夫,到達對岸,見石上鐫刻“盤山”二字,明確落款乾隆御筆。這兩個字,可能真是乾隆寫的。前邊的“別是一天”和“源清流潔”沒有落款,可能是假冒乾隆。看來司機也知道“名人效應”的作用。
到了這里,才算是真正上了盤山,主峰名掛月峰。
掛月峰
掛月峰,海拔864米,上銳下削,形似竹筍,峰巔有塔,名為定光佛舍利塔。塔旁摩崖上鐫刻有“去天五尺”、“一攬眾山小”等題記。
掛月峰,東為九華峰,山峰陡峭如削,又名削玉峰、蓮花峰;南有紫蓋峰,因峰形如傘蓋,故名;西側為舞劍峰;北有自來峰,為盤山第二高峰,海拔857米。
云罩寺
云罩寺,位于盤山主峰掛月峰,原名“降龍庵”,建于唐代,因地處絕頂,“云掩霧罩”而得名。明萬歷十三年(1585),敕賜“云罩寺”。
山門內供奉彌勒佛,門前廣場視野寬闊,志強給我留了紀念,我也給老姑、三嬸和志強他們攝影留念。
黃龍殿,供奉皇藏千葉寶蓮佛。寺內懸康熙十七年(1678)皇帝御書匾額:“云峰法界”,還有對聯:
青山白云常自在
禪悅法喜悟無生
此外還有藥師殿、地藏殿。藥師殿門前一副對聯:
藥師如來琉璃光
增福增壽保安康
而地藏殿門前的對聯是:
明珠照徹天堂路
金錫振開地獄門
云罩寺,上層東邊有一條石頭臺階小道,僅容一人,向上攀蹬,險峻之勢,令人瞠目。東崖壁上鐫刻“去天尺五”四個大字;攀上石磴,便到喘氣巖,巖石上刻“一覽眾山小”五個字。
定光佛舍利塔
從喘氣巖,繼續攀行,即達掛月峰。峰巔矗立著定光佛舍利塔。塔為唐代延和元年(712)所建,呈八角,3級;由臺基須彌座、塔身、相輪和塔構成。塔身中層檐下每面嵌了個佛龕,內藏佛舍利60顆,佛牙1具。
“寶塔真同霄漢齊,蒼茫一覽眾山低。”幾十里以外就能看到此塔。
站在定光佛舍利塔旁,盤山“五峰”盡在視野之內。此時,你可領略“五峰競秀,掛月獨尊”的境界。
盤山最高的廟宇“云罩寺”就在掛月峰。
掛月峰,以北是自來峰,為盤山第二高峰,海拔857米。上有名為“掛鐘松”的亭子,彩色鮮艷,玲瓏剔透,許多人在此留影,我們抓緊時間趕快合影。
到此云罩寺、掛月峰景區全部游完了,已經9點,為了不影響乘車,開始下山。
下到南天門
從定光佛舍利塔到南天門500米,我們艱難地走了半個小時,到了通衢,休息一會兒。
艱難的五百米
這半個小時500米的路,每個人表現截然不同,劉森挎著相機像一名資深記者,還挎著水壺又像一個逃難的;我像一位傷員,老姑在旁邊保護著我;大華像玩兒似的,高興地還笑呢。
可到了一塊寬敞的地方,還能坐一坐。我出的汗太多了,趕緊喝口水吧。
這里是一塊平地,前邊就是南天門。從下邊上山的到這里是一站,準備跋涉到掛月峰的最高峰,去一覽眾山小。從南天門環視瞭望,有詩云:
雷霆俯視山腰斗
日月橫看樹林懸
到達朝天坊
我們相反,從這里開始下這八百多級臺階,可謂“天梯”。剛下百級我就已經疲憊不堪了。
下天梯過半,三嬸和東東好像還很輕松,尤其東東,還在邊下邊玩兒;劉森也已經力不從心了。
沿途山巒蔥郁,怪石林立,奇木掩映,石刻摩崖,都與天梯渾然一體;步移景換,猶如欣賞畫卷,使人層層領略到盤山的美景。我無暇領略這美景,只是拼命地一磴一磴地下臺階。
終于到了天梯的最低點“朝天坊”,已經10點鐘。朝天坊為玉石牌坊,寬7米,高7.6米,上有麒麟雕像,刀工精細,栩栩如生。大華和陽陽畢竟年輕,到此并不覺得怎么累,玩兒興昂然。你看大華蹲下與畢恭畢敬的陽陽合影。
朝天坊地處紫蓋峰,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到下一站最西邊的舞劍峰,標牌指示3000米。不走不行,沒有辦法,只有咬牙走吧。
目標舞劍峰
走出朝天坊,沒有平坦的大道,都是山間小路。這里的小路還有一個特點:山體的石頭是麥飯石,盡是沙粒一樣的顆粒,一不小心就會滑倒。對我來說,這是一次“長征”,寧可繞遠,盡量找平一點的路。
志強為了留下這難忘的時刻,他總是跑在最前邊,留下我們的身影。三嬸和大華自己走的同時,得要照顧好孩子,陽陽邊走邊玩兒,差一點滑下石頭來,大華一把拽住了;水和吃的東西大都是老姑帶著,時不時還得照顧我和劉森,負擔也不輕。沒有負擔的就是我和劉森,自己管自己,這還不行,有時還得別人幫忙。
你看下這個小坡,我是多么費盡,扶著樹、拄著棍兒,老姑還得接我一把。
大華領著陽陽在前邊探路,繞著彎找平一點、好走一點的路、我跟在后邊。
好不容易到了一塊平地,停下來歇歇腳,喝口水。東東不知為什么生氣了,他姥姥給他水也不喝。
“別氣了,該走了。”我提醒說,“總歇著不行,還得趕路啊。”
站起來一邁步就是石頭,你看這塊石頭怎么下呀。慢慢下,別摔著了。
繼續向前奮斗,再過一個山坡,下行又見到一塊標識牌:告訴我們,從紫蓋峰走來,已過了2500米,離舞劍峰還有500米。我一看表已經11點35分了。一個半小時走了2.5公里。
就是到了舞劍峰,離我們住處,年輕人走還得4個小時,我們這些“老弱病殘”6個小時也不止,照這樣走無論如何也趕不上火車了。
纜車到萬松寺
就在這時,有年輕人告訴我們,前邊不遠處有纜車,好像這個站是新開設的。我們喜出望外,打起精神奔赴索道站。每位20元,只下到萬松寺,老人半價。
志強為我們買了票,上了纜車,也就一兩分鐘,到了萬松寺站。出索道站,拐彎就是萬松寺。
入勝索道
見有箭頭指示:直走到入勝索道纜車站。我們無暇游萬松寺,繞過萬松寺直奔纜車站。這一站直抵“京東第一山”牌樓。
志強買票,每位60元,老人50元,售票員看我們買6張,發了善心,算集體票,每位50元。上了纜車,皆大歡喜,你看老姑高興得笑了。可不嗎,這下誤不了火車,要不非誤車不可。
在綠茵叢中那尖頂院落就是天成寺,我們這次不可能游了,只能在纜車上游覽吧。
志強也放下心來了,在聚精會神地看前邊纜車上的女士們。
這趟纜車坐了十來分鐘,臨到站,就看見盤山牌樓了。到農家院12點35分,老板娘早已把飯菜擺好了,還給做了一條大魚,吃飽喝足休息一會兒,兩點鐘送我們到火車站。
在車上,大家都很輕松,說笑聲不絕于耳,不知不覺到了天津站。出站后,已經6點了,劉森和三嬸他們坐公交車回家了,剩下我們就在進站口附近,找個陰涼地方坐下來,都把鞋脫了,放松放松。
7點大鵬把我的旅行包給我送來。我進站,大鵬把他們送回各自的家。總算完成了這次旅行。
后記
總結這次盤山游,不無遺憾:上山、下山、走路,累得賊死;主要景點在西路的萬松寺以南,沒有游覽。
原來,攀登盤山有兩條路:一條是西路,就在我們身邊,主要景點在這里,70歲老人免費;一條是東路,坐車直達纜車站,乘纜車再到山頂,然后再往下游覽,老人不免費。
其實在西路也有兩段纜車上山,就是入勝索道到達云松寺,以及云松索道,到達云罩寺。離我們住的農家院,只有三五分鐘的路,我們不知道。
看這張盤山風景名勝全圖,就可一目了然。再來,先從正門進去游覽,到萬松寺走不動可乘纜車返回,或再坐纜車到彌勒峰,上攀云罩寺和掛月峰景區。游完再坐云松索道和入勝索道返回,既省力又省錢。
2009-6-9
關鍵字: 多 天津 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