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博物館介紹及公交通行線路
自去年12月起,天津市市級公共博物館、紀念館現已率先開始永久免費向社會開放。開放的博物館、紀念館包括:天津博物館、平津戰役紀念館、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元明清天妃宮遺址博物館、天津鼓樓。文廟博物館維修完成、李叔同(故居)紀念館建成后也將向社會免費開放;自然博物館因涉及社會資金投入,將先降半價,再逐步過渡到免費開放;天津戲劇博物館(廣東會館)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了保證文物安全,將仍然實行低票價運行以控制人流。
全市設19個領票站
目前天津市各館免費開放初期實行“提前領票、憑票參觀”的辦法,在全市各區縣的文化館、圖書館、影劇院設立了19個公益票站,群眾可以持有效身份證件就近領票。同時,各公益票站和博物館也接受團體預訂。外地游客可憑有效身份證件直接領票參觀。
參觀公交引導
通往天津市博物館的公交線路18條
619路912路641路675路906路668路800路866路47路48路859路857路662路686路868路838路953路835路
通往平津戰役紀念館的公交線路16條
628路657路860路觀光1路47路48路911路879路37路800路837路907路952路961路962路865路
通往周鄧紀念館的公交線路8條
觀光2路643路872路857路862路871路904路705路
通往天妃宮的公交線路15條
91路92路642路673路608路 186路觀光1路860路665路97路668路840路678路643路676路
通往鼓樓的公交線路34條
635路855路37路652路651路806路4路606路642路5路15路24路600路634路658路675路681路693路863路865路878路903路161路611路659路670路672路。
天津市主要博物館一覽
天津博物館
天津博物館
坐落在友誼路與平江道交口的銀河廣場上,占地面積5.7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35032平方米,擁有11000平方米的現代化展廳和功能齊全的文化休閑設施。
天津博物館是一座大型的歷史藝術類綜合性博物館。館藏各類文物近20萬件,包括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玉器、璽印、硯臺、甲骨、錢幣、歷史文獻、地方民間工藝等多個門類,其中尤以古代陶瓷器、書法、繪畫、硯臺、錢幣以及近現代歷史文物、文獻最為突出。
平津戰役紀念館
平津戰役紀念館
分序廳、戰役決策廳、戰役實施廳、人民支前廳、偉大勝利廳、英烈業績廳。該館的多維演示館——運用現代聲、光、電高科技與多元化視聽的技術手段,把全景式超大屏幕環球電影、背景畫、戰場微縮景觀結合起來表現戰爭時空氛圍的音響合成,創造出新穎、獨特的視聽藝術形式,氣勢恢宏地演示了平津戰役多維空間歷史畫面。
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
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
位于天津風景秀麗的水上公園北側,占地面積6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7150平方米,是一座園林式的偉人紀念館。館內藏品豐富、文物價值彌足珍貴。現已征集文物、文獻、照片及其他資料8000余件,珍品達百余件。
元明清天妃宮
元明清天妃宮
博物館位于河東區大直沽中路,占地5800平方米,建筑面積3000余平方米,是一座遺址類博物館。元朝海運的興盛,促使了中國北方地區第一座媽祖廟——大直沽天妃靈慈宮(1281至1284年)的誕生,它比建于明朝永樂二年(1404年)的天津衛城早100多年,與福建湄州媽祖廟、臺灣北港朝天宮并稱為中國三大媽祖廟。
古樓
古樓
明朝永樂二年(1404年),天津設衛筑城,當時,這座“衛城”只不過是土圍子。經歷了大約九十年,到弘治六七年(1493至1494年),才砌成磚城。修建了東、西、南、北四個城門的城樓和四處城角的角樓。位于城中心的鼓樓,也是在這個時候修建起來。即距今488至489年之間。名為鼓樓,實為鐘樓。
文廟
文廟博物館
位于南開區東門里大街。始建于明正統元年(1436年),天津衛指揮使朱勝將住居一所施為學宮,首建堂齋、公廨。明正統十二年(1447年)大成殿落成,始稱衛學,為天津地方教育官學和尊孔的廟宇。文廟是天津地區現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的古建筑群。
天津自然博物館
天津自然博物館
前身是北疆博物院,始建于1914年, 1957年更名為天津自然博物館。該館占地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
陳列展示以序廳、海洋世界、恐龍大觀、古哺乳物廳、動物生態廳、世界昆蟲廳、海洋貝類廳、熱帶植物溫室、電教廳集中表現物種的多樣性、生態的多樣性、人與自然的和諧。
天津戲劇博物館
是中國第一個專業性戲劇博物館。位于南開區南門里大街。該館設在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廣東會館(1903至1907年建)內。建筑面積2300多平方米。會館前為門廳和四合院,后為主體建筑歌舞臺,臺口無柱,臺頂懸臂平伸,臺面70多平方米。
關鍵字: 周恩來 天津博物館 天津市 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