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3天假去天津來次深度旅行
隨著天津新站的落成,津京城際列車的開通,造訪天津這座具有600年歷史的文化名城的游客與日俱增;利用周末時間就能游覽天津,只需半小時車程便可以體驗到另一個城市全新的氣息,何樂而不為。
天津的西洋古樓
天津建城歷史600年,與其他文化名城,歷史古城相比,略顯稚嫩。但是作為京城門戶的京畿要地,特殊的發展歷程,以及百年的滄桑劇變使得這座徘徊在歷史與現代間的城市顯現出少年老成。也許你早已對這樣一座合璧中西、橫貫古今的城市躍躍欲試了。那么,下面向你推薦一下我的天津市內游的心得、體會,希望有所幫助。
行程安排
天津站夜景
目前津京城際列車只有半小時的車程,這使人們往返兩地變得十分隨意。不過考慮到天津城區內景點比較密集,還有住宿不菲的花費,因此,合理的安排行程不僅能節省開支,更能大大提升你的旅行含金量。
我在周六的早晨到達天津,坐得是c2015北京南-天津,這趟車是8:45發車。通常這個時段赴京的客流小,到達北京南站即可在候車大廳的城際自動售票機購到半小時以內的車票。并且乘坐8:45的車還能在此之前留足夠時間吃點早飯,以免旅途消耗,身體不適。9:15列車準時抵達天津站。
天津站標志
之后乘坐8路公交車七里臺站下車,來到天津大學。之所以來天大是因為聽天津的同學說天津大學周圍的旅館價格公道,環境條件也不錯。最后經過比較,定在了一家名叫漢庭的旅館。離天大西門幾百米,單人間一天130元。除了這家,天大周圍還有一所如家快捷酒店,離西門也不遠,價格稍貴二十幾元。設施條件比漢庭略好,但基本屬于同一檔次,差別不大。其余一些小旅店雖然便宜,條件就不敢恭維了,想必大家可以想象。個人覺得既然出來玩就要力爭各方面都留個好印象,在一些小處斤斤計較,很容易因小失大。 另外選擇天大周圍住宿還有三個理由:天津大學地處天津市內主干道衛津路旁交通方便;其次距離計劃游玩的景點都不遠;最后,天津大學內的學生食堂可以解決第二天的早飯。
天津海港
安頓下來之后,就正式拉開了天津游的序幕。具體的游覽路線選擇在下邊我會詳細敘述。在外游覽一天,午飯和晚飯均是在景點附近解決。回到旅館經過一夜休整,第二天上了七點半的鬧表,爭取充分利用時間,暢游津門。如果有和我類似行程安排的朋友,建議借鑒上鬧表的做法,否則平時周末睡懶覺的慣性恐怕會削減你游玩的時間,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走之前,我先退了客房。晚上就回京了,不會再回來住;并且兩天的時間我沒有帶太多的東西,背個小旅行包并不會增加什么負擔。否則折回來再取反而更麻煩,而且萬一耽擱了,過了上午十一點,還會加收房費。
天津的夜色
第二天游覽一直到晚上六點多。七點二十左右到達天津站;還是在進站大廳的自動售票機買了20:35開往北京的c2082。故意買的晚一些的車票,這樣騰出來的時間就可以在天津站前廣場欣賞一番海河的夜景。作為天津的母親河,又是這些年市政府傾力打造的風景線,夜色下的海河為天津之行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旅行路線
接下來我就具體介紹一下自己在天津市內兩天來游覽的路線和旅途中的個人心得。
天津大學
第一天:天津站——天津大學——五大道——天津外國語大學
登上天津站前廣場,最先吸引我的不是新近修葺的站樓和廣場中的人造噴泉,而是不遠處的鋼結構解放橋。都說天津橋多,且每一座橋各具特色;解放橋便是最好的標志。據說這座橋具有百年歷史,當初由法國人修建,由此通向天津各租借地,因而又名萬國橋。橋中央粗大裂縫源于當年海河漕運需要,將橋身修建為可以開合。整體風格古典、凝重。在天津站不遠處還能看見津門著名的世紀鐘。
到達天大,在旅店放下行囊,按耐不住興奮的心情。揣上地圖等必備用品便踏上旅途。第一站我來到了據此不遠的天津大學。除去其知名的理工科大學的外衣后,天津大學的歷史恐怕不為太多人知曉。這里早年名為“北洋大學”,是中國近代的第一所大學。天津大學的正門在東門。進門后的小廣場還有座噴泉,但并不是經常開放。問了一下校園里的學生,說是到了逢年過節才會噴水,那是很多學生游人聚集到此戲水、拍照,景象非常壯觀。由于天大的生活區主要在東門附近,因此從西門入校的后感覺有些荒涼。整體看來,作為一所理工科大學這里的風格還是以簡約務實為主,并沒很多可供欣賞景觀。除了東門廣場以外,位于校園之內有四座人工湖也是天大的看點之一。
游完天津大學后已經幾近中午十二點。不是很餓,簡單在天大學四食堂吃了點東西便奔赴向下一站——五大道。
五大道小洋樓
天大東門外坐上643路車至小營門站下,稍走一段就到了著名的五大道。從天大到五大道678路也可以,只是這趟車貌似有點少,好長時間也等不來一輛。五大道是俗稱,這里沒有一個官方的名稱,但在天津大家認可這個叫法。嚴格的說“五大道”是由六條道路組成:成都道、重慶道、常德道,大理道、睦南道和馬場道。這里原為租借地,因此建起了具有各國風格的歐式建筑群。并且之后的多年里,這兒先后居住過無數名人政要,更增加了這里的神秘感和高貴氣質。游覽五大道,稀疏的車流、靜謐的空氣給你足夠的空間獨享異邦的情調。
在五大道飽覽一番之后,走到了位于馬場道上的天津外國語大學。來之前聽人說這里曾多部影視劇的拍攝地,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有《金粉世家》這樣的央視名劇。抬眼看到天外正面臨街的主樓頗具法式風格,半圓穹頂和巨型鐘表別有風情。天外校園并不大,但許多建筑都很有歷史。不經意間發現天外里每條路都有一個非常國際化的名字,如:金字塔路,牛津路等等。
逛完天外有點餓了,于是找了家名叫蘇伊士的餐館大吃了一頓。這是家西餐廳,口味不錯。尤其是那里的黑椒牛排,給我留下了不過的印象。價格適中,花費60多塊。
五大道的餐飲也比較發達,都是講求風格、情調的那種,環境一流。多以西餐為主,不過除此之外,也有日本料理、素食、粵菜等,選擇面還是很廣的。這里介紹幾家口碑不錯的,以后大家來五大道逛,可以試一試。
1.vista黔城:地址:和平區大理道8號 人均價格:73元
2.并蒂蓮素食會館:地址: 和平區常德道68號b座人均價格:76元
3.2號別墅豆撈坊:地址:和平區重慶道2號 人均價格:110元
4.蘇伊士西餐廳 :地址:和平區成都道40號 人均價格:60元
飽餐了一頓,還是坐643回到天大東門。趁著夜色穿過寧靜的校園,回到旅館,結束了一天的旅行。
天津的西式建筑
第一日路線交通
1.天津站—天津大學:公交50路;8路;634路—658路;806路—658路
2.天津大學——五大道:643路;855路—904路;855路—685路
3.五大道——天津外國語大學:步行即可
4.天津外國語大學——天津大學:643路;904路—855路;685路—855路
第一日旅行花費
1.津京城際列車:58元
2.住宿費:130元
3.午餐+晚餐:70元
4.公交車費:6元
共計:264元
第二天路線
天津大學——古文化街——鼓樓——南市食品街——西開教堂——和平路——天津站
第二天的行程同樣是從天大出發。之前說到住天大的好處就在這里,離車站近、車次多,而且行前還能在學生食堂解決燃眉之急。最主要的是這兒距離第二天的觀光第一站古文化街非常近,節省了不少時間。
天津古文化街
天大東門的衛津路旁坐上了675路公交車,獅子林橋站下車,中間貌似也就經過了五六站的樣子。下車不遠處就是天津古文化街的入口之一。經過一座牌樓步入古文化街,兩旁雕梁畫棟,頗有古風。密集的店鋪中陳列的全是楊柳青年華、泥人張泥塑之類的充滿民俗風味的物品。其中有一家是美院學生開的,主售仿古蠟染布料,很有藝術氣息。古文化街不是筆直的一條而是兩條垂直交叉的街道,從中心朝四個方向延展。轉了一圈,感覺每一家小店都像一座小型民間藝術展覽館,有一種新鮮感誘惑著你。除了兩旁的店鋪,街中央也劍鋒扎針擺起了一遛小攤兒。大多是些仿古飾品,面人、紫砂壺一類的東西,還有天津快板。
在古文化街的中心區域就是天后宮了。這是古文化街的中心,也是天津文化民風發展的源頭。這座天后宮可謂歷史悠久,聽門口的管理員說這兒比天津正式建城還要早幾十年。在天后宮對面有一座戲樓,曾經是祭神演出的場所,文革時慘遭強拆,后來重新修建而成。宮門兩側有兩條很高的旗桿,是以前天津漕運興盛時掛燈籠為往來船舶導航所用,也就是古代的燈塔。天后宮前有一個小廣場,聚集了不少民間藝人,看到有捏面人的,還有畫糖人的等等。
天后宮
進入天后宮,門票六元。里面不大,門口有一座鼓,投上一毛錢可以聽見威武鼓聲和回音,傳說鼓聲可以驅兇辟邪。兩旁有側殿,供奉著天津的民間神仙。正中的正殿就是供奉天后的地方。在里面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從規模和華麗程度來說這里比較一般;不過不長的時間里看到了很多人前來進香、祈福,可見其在天津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游玩天后宮,離開了古文化街,步行去往鼓樓。向西大約500米就到了不用坐車。鼓樓從整體風格、布局結構和古文化街極為相似,所以沒有細逛。在此給大家推薦兩處鼓樓大街的景點,有時間和體力的話可以去看看,還是很有意思的。一是鼓樓,持有效證件可以免費登樓。站在鼓樓之上俯瞰到四面街市和天津老城風貌。另一個是天津戲劇博物館,也是廣東會館舊址。由于這里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所以需要收取10元門票。里面陳列著不少戲劇相關的珍貴文物;還有一座伸出式大戲臺,規模和檔次在老式戲臺中出類拔萃,而且定期會有京劇表演。
逛完鼓樓,也有些餓了,正好馬不停蹄直奔南市食品街。時間已經接近正午12點,暴走一上午消耗了不少體力;因此雖然南市食品街距離鼓樓并不遠,我還是決定乘坐公交車,順便休息一下。在鼓樓附近坐上了161路經過一站地到達慎益大街站,下車走了二三百米就到達了期待已久的南市。
南市食品街
南市說是食品街,外觀更像是一座城樓,高聳的城墻、仿古的城磚,以及飛檐斗拱,和剛剛去過的古文化節和鼓樓風格近乎一致。不禁驚嘆這次天津之行竟然還玩兒了把影視劇中的穿越。走進食品街,里面近乎全是天津本土的知名小吃;有馳名神州的麻花、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還有一些津內知名的老字號,如果仁張、皮糖張等等。不過人氣最旺、現場響應最熱烈的還是街邊現賣現做的茶湯。這里的茶湯有多種口味,既有傳統正宗的茶油面,也有后來演化的杏仁、芝麻口味。最有意思的是茶湯的沖制過程極富觀賞性。半人高的龍頭狀銅壺射出半米遠的水柱,雜技一般。花了五塊錢買了一碗最正宗茶油面茶湯,頭幾口味道有些奇怪,不過半碗下去一股余香回味無窮。和鼓樓、古文化街一樣,轉完了四個方向的街市,臨走前在門口買了一個耳朵眼炸糕,津門三絕之一果然名不虛傳,建議大家品嘗一下。由于南市都是一些小吃、零食,所以想要在哪一家吃飽是不可能的。建議多品嘗幾種,細水長流。我除了茶湯和炸糕外又買了一袋崩豆張的崩豆,以備路上“不時之需”。
從南市出來坐606路經過五站到達濱江道站下,就來到了天津的中心商業區。高樓林立,和上午的見聞大異其趣,好像一下就從古代又跳回到了現實中。之前坐在車上休息了一下,又吃了儲備的崩豆基本解決了果腹之憂,恢復了些體力。不過我還是決定找一個環境優雅的地方小憩一下。在這附近最好的地方不過西開教堂了。
下了車步行僅幾百米就到了西開教堂。西開教堂是天津最大的天主教堂,修建于1916年,全法式風格建筑,古樸典雅。走進西開教堂,這里全然不像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景點名勝。高聳、開闊的主堂內鮮有游人,為數不多的虔誠教徒面對著宏偉的天主像靜靜地禱告。在布道臺前有用于傳教的小冊子供人隨意拿取。之前全然沒有料到這里的氣氛如此肅穆、神圣,不由心生敬畏。教堂每周日的固定時間會有大型的禮拜、禱告、唱詩等宗教活動,因此主堂里設有座位,可以坐下來稍事休息。環顧下四周,有精美的壁畫和細膩的雕塑相伴左右。
西開教堂
出了西開教堂正對面就是天津的金街和平路。和平路的模式和北京的王府井很像,步行街加上大商場。不過總長度堪稱全國之首,而且道路兩旁樹立著不少歐式建筑,商業氛圍之余也增添了不少地域特色。在和平路步行街轉了一下,雖然作為中心商業區的商場都很豪華,但是這對于前來欣賞津門特有地域及民俗風情的游客來說沒有什么吸引力。最后我選擇天津著名的勸業場觀光了一下。這是家具有80多年歷史的大商場,也是天津最大的商場。“勸業場”牌匾還是著名書法家華世奎書寫的,可見其歷史和地位。不過我觀光一圈之后還是感覺沒有購物需求的話就不用進去了。理由一是里面確實很大,津門第一名不虛傳,逛下來會消耗不少時間和精力;二是作為商場除了規模其并沒有什么獨到的地方,因此不建議大家親身體驗了。只是大家來到和平路的時候別記過來合影留念就可以了。
和平路之行結束后,我直接打車來到天津站,準備打道回京。由于和平路據天津站很近,有剩余體力的同志也可以直接步行,如果打車的話也就是起步價8元。
像前一篇說到的,我六點多鐘到了天津站,買了8:45到北京的車票。余下的時間可以盡情欣賞海河的夜景了。
最后,觀摩了壯觀的海河夜色之后,乘上舒適的津京城際列車,我揮別了陪伴自己度過兩天快樂時光的津城。
關鍵字: 歷史 天津 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