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水塘溫泉療養旅游度假區
熱水塘溫泉療養旅游度假區地處內蒙古高原東部邊緣與大興安嶺山地和華北山地的交匯處, 地理坐標東經 117°43'30'',北緯43°27'30'' , 平均海拔1068米,年均氣溫2.5℃。據中國人民解放軍水文勘測資料顯示,溫泉的形成是遠古時代內蒙古高原隆起和大興安嶺火山噴發造成地面斷裂,形成花崗巖破碎帶。大氣降水,孔隙水沿破碎帶滲透循環,在地層深處受熱后,在破碎帶匯積,沿裂隙上升,涌出地表形成溫泉。 熱水富集于烏梁蘇臺河北岸前坡洪積扇裙上,富集范圍為0.3平方公里,水溫為48℃--83℃,動貯量為3100噸/日,溫泉熱水潛深0--5.89米, 地下熱水化學類型為cihco3-na或co3cl-na型低礦化熱水 , 礦化度為0.5g/l、 ph值為8-9,屬堿性水 , 熱水標性元素氟的含量 20mg/l、 二氧化硅含量82.5mg/l、 氡含量119.33bq/l、 還含有鉀4.8mg/l、鈉124.47mg/l、鈣3.98mg/l、鎂1.2mg/l、碳酸鈉71.26mg/l、氯64.4mg/l、二氧化碳29.41mg/l、 四氧化硫39.74mg/l, 二氧化氮2mg/l等20余種人體必需的元素,水中有毒元素含量極少,如銅、鉛、鋅等均不超過0.1mg/l。泉水望之清澈透明、嘗之無味, 嗅之有硫磺的特異味。 洗浴后皮膚有潤滑感,是獨一無二的醫療氡性礦泉。實踐證明,礦泉水所產生的機械作用,對人體的循環系統、運動系統、 消化系統及婦科病有奇特療效。尤其對高血壓、心腦血管病、皮膚病、風濕性關節炎等頑癥療效顯著,無副作用 礦泉水浴被稱之為慢性疾病的“綠色療法”。該溫泉在《中國礦泉》中被評為高效優質礦泉,譽為“東方神泉圣水”。
據史料記載,溫泉開發利用已有千余年的歷史,早在遼代,遼太宗及后繼皇帝先后來此沐浴。元代魯王冊封熱水塘溫泉為“神泉”、“圣水”。 康熙二十五年圣祖玄燁駕幸熱水塘,專程到溫泉沐浴,至今留有康熙沐井遺址。九世班禪于民國19年(1930)也曾到此地沐浴講經。如今, 隨著對礦泉水質研究的深入,人們對溫泉療養有了深入的了解。“沐浴溫泉、強身健體、寧氣提神”,熱水塘溫泉以其獨特的保健治療作用吸引眾多國內外游人前往。 國家領導人布赫、彭佩云、烏云其木格、王文元等都曾先后光臨熱水塘溫泉療養度假區,并對溫泉大加贊賞。國內著名作家浩然來此療養, 并親筆題寫了“康壯身體、凈化靈魂”等詩句進行贊美,所有這些都大大地提高了熱水塘的知名度。
溫泉療養旅游度假區控制面積6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8平方公里,療養旅游業的建筑面積達6萬平方米。現有賓館、培訓中心、商務會展中心,療養院所23家,其中涉外賓館6家,三星級賓館2家,有高、中、低檔床位達2000張,日接待能力達2000人,年接待中外游客20萬人次。
溫泉療養旅游度假區交通便捷,303國道從鎮區穿過,集通鐵路也經本鎮。由于集通鐵路熱水段多山、多彎道、多遂道、多橋梁,雙車頭的蒸汽機車引起國際蒸汽機車攝影協會的極大關注,每年都有來自17個國家千余人在此進行創作活動。
度假區距美麗的貢格爾草原60公里,黃崗梁國家森林公園和國際狩獵場也近在咫尺。 距內蒙古第二大湖泊--百鳥樂園達里湖、 世界稀有樹種沙地云杉林、地質遺跡阿斯哈圖石林等各旅游景點均在百公里范圍內。"看草原,洗溫泉,回歸大自然"已成為旅游時尚。由于地理位置優越,從而使熱水塘療養旅游度假區形成克旗旅游的集散地。隨著省級大通道的開通,烏達線縣級路的通車,大量人流集結于熱水塘,這個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的溫泉小鎮,是內蒙古唯一一家功能齊全、服務優質集療養、旅游、度假、攝影、娛樂于一體的溫泉療養旅游度假區。
歡迎您走進療養的圣地,康復之搖籃的熱水塘溫泉療養旅游度假區!
關鍵字: 內蒙古 大興安嶺 旅游度假區 溫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