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童話世界——滿洲里
“滿洲里”,少有的以俄語譯音的城市。原先蒙語稱為“霍勒津布拉格”,意為“旺盛的泉水”。因為它是東清鐵路“滿洲”的首站,俄語稱之為“滿洲里亞”,音譯成漢語——“滿洲里”。
它由鐵路而生,它長在鋼軌之上,它是彩色的站立著的車廂。
上世紀90年代,中俄貿易全面發展,滿洲里這個邊塞小城隨之翻天覆地——城區由2平方公里發展到20平方公里,人口由1萬到10萬。街頭到處是熙熙攘攘的俄羅斯人,到處都是俄文,令人感覺身處異國。
俄·俄·俄
滿街俄羅斯的汽車,都有一個共同特點:車頂都安有載貨架,是為了運東西回去
滿洲里在城市建設中注入了許多西歐元素:一道街是俄羅斯風格,三道街是法國古典主義風格,四道街是意大利文藝復興風格,五道街是巴洛克風格···,仿佛走進了童話世界
當然,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那些100多年前的俄式建筑。其中最美的當屬“木刻楞”,它是彩色的立體雕塑,它的“三檐”木雕裝飾實在是令人叫絕,這種建筑在俄羅斯也難見到了。
國門,恰逢翻建中。最早曾經是俄方所立的雙頭鷹的木樁,后來是木制的刻有“中蘇門”的拱形門,現在建起來的是第五代國門
對面的無人區之后是個俄羅斯小城
1940的日制蒸汽機車,下面鐵軌是1925年蘇制的43公斤軌,車號1861,牽引過毛澤東訪蘇的專列
令人不解的是: 在俄制軌道上是跑不了日制機車的
費了一番功夫才弄清楚:
東清鐵路是俄方在我國境內修建的,最初采用的是俄式寬軌(1520mm)。日俄戰爭中俄國敗后,日本占領東北,將其改為日式窄軌(1067mm)。蘇聯紅軍攻入東北時,為搶運戰利物資,又改回寬軌。解放后我國又改成了準軌(1435mm)。現在滿洲里車站采用的是將對方車輛的輪對更換為我方輪對的方式,而綏芬河站則采用的是復合軌——一條鐵道上有四條鋼軌,各行其道。
滿洲里站,東清鐵路首站。
沙俄1891年決定修筑西伯利亞鐵路,1894年已修到后貝加爾湖。此時日本坐立不安,如芒在背,1894年搶先發動甲午戰爭,我大清一敗涂地,割地賠款。老毛子趁火打劫,要挾借地筑路,1896年,《御敵互相援助條約》簽訂:“為便于運轉俄國軍隊和軍需品,中國政府允許建造一條穿過中國黑龍江省和吉林省通向海參崴的鐵路線”。
結果,造出來兩條:滿洲里到綏芬河一條,哈爾濱到大連一條,這后一條才是真實目標。
1898年開工,1901年通車,神速也。
公路口岸
中俄互貿區
套娃——俄羅斯的特產,有趣的是它和俄羅斯的政治制度很相似:一層套一層,但又各自獨立
蘇軍紀念碑,正面刻著“光榮永遠屬于為蘇聯榮譽與勝利而犧牲的英雄們”,后面刻著“此處埋葬著為蘇聯榮譽與勝利而犧牲的英雄們”,兩側刻著56名官兵的名字
碑旁,立有2米高的墓碑和四組銅板覆蓋的烈士墓
為“蘇聯榮譽”,他們來來去去
我們需要童話世界,需要有童話故事,也需要童年、童貞、童趣···
還需要——快點兒長大
關鍵字: 內蒙古 滿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