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伯河散記
錫伯河,是我家鄉的一條河。
錫伯河,遼代名為陰涼河。因鮮卑族曾游牧于該河流域,蒙古語稱此河為“錫伯高勒”,翻譯成漢語就是鮮卑河的意思。隨著蒙古族在這里的定居,“錫伯高勒”取代了“陰涼河”的河名。后來,漢語音譯有管這條河叫西白葛河的,也有叫西白河的,還有叫石碑河的,不一而足。
錫伯河發源于七老圖山脈東麓“韭菜樓”山峰東面一個叫大店北溝的山坳里,由南向北流經內蒙古赤峰市的喀喇沁旗、松山區、紅山區。除松山區和紅山區河段總長有十幾公里外,余下的部分在喀喇沁旗境內橫貫南北。
錫伯河,在祖國眾多的河流中,只是一個“小不點兒”。這條河是遼河支流的一個支流,它在赤峰市紅山區境內與西路嘎河匯流入英金河,之后入老哈河入西遼河,再入遼河入渤海。它全長一百一十五點五公里,河床最寬的地方也不過一百多米。因為河水深度不夠,所以這條河上上下下都不通航,也就見不到舟楫,更聽不到船歌了。
錫伯河雖小,可也匯納百川。這“百川”中的相當一部分是只有雨后才流水的“旱河”,也有一些是“長流水”。有了這些“長流水”,才有了錫伯河的水常流;有了季節性流水的“旱河”,才有了錫伯河夏秋兩季足以灌溉沿岸土地的水量。
錫伯河喀喇沁旗河段的平均比降為一比一百七十五。因為落差大,發洪水的時候一兩公里外都能聽到它那嚇人的“隆隆”聲;即使不發洪水,哪怕那河水的實際寬度只有一兩米的時候呢,它也不肯寧靜地、緩緩地流,非要弄出點動靜來,“嘩嘩”的響聲仿佛在提示著人們注意它的存在。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別看錫伯河是一條不起眼的小河,在沿岸人民的心目中,卻是養育他們的母親河。它在這里不知流淌了多少萬年,在它一千九百零九點五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積里,不但有豐富的物產,而且有燦爛的古老文明——紅山文化和夏家店文化的遺存。難怪錫伯河流域的人們一談起這條河來總是那么自豪,那么眉飛色舞。
位于祖國北方的錫伯河,其景致、情趣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它的性格的多樣性也隨著四季的更替而充分地展示在人們的面前。
冬天的錫伯河,堅冰厚達數尺,冰面光滑如鏡。如果憑想象,您一定以為這時的錫伯河必體現嚴冬特有的沉穩、凝重、冷酷、蒼涼。事實上卻不是這樣。這里雖然寒冷,但是決不冷清。白天,河套是孩子們玩耍的好去處,有穿著冰鞋滑冰的,有玩“冰車兒”的,也有一些根本就不用什么器械直接在那兒打“出溜滑兒”的,還有打冰尜兒的……喊聲、叫聲、笑聲不斷,那喧囂熱鬧勁兒一點兒不亞于夏季。即使到了夜間,冰面上不見人影兒的時候,錫伯河也不甘寂寞,時不時的就發出一聲類似將玻璃掰斷的“咔叭”聲,那是河冰爆裂的聲音。有時候,那爆裂聲此起彼伏,就像放鞭炮慶祝什么節日似的。每一個爆裂聲之后,冰河上就多一道冰璺。傍晚,冰面上還是平平的,第二天早晨,您再去那兒看看,也許會驚奇地發現河里有了不知什么時候拱起的冰包或冰梁。冰包象一口大鍋倒扣在冰面上,圓圓的;冰梁象倒扣在河里的小船露出冰面的船底。冰包和冰梁上都有一個冰裂縫,有的裂縫寬度可達十幾公分。冰包和冰梁有高有矮,高的有一兩米,矮的在二三十公分左右,它們多半是半透明的,泛著青青的光。有時候站在冰包或冰梁上往下看,甚至可以影影綽綽地看到冰下流動的河水。高一些的冰包和冰梁在整個冬天都不會消失,而那些矮的,過一段時間就被一層一層的由“淹凌水”凍成的冰覆蓋了。錫伯河的冰一天比一天厚了。它在積蓄著力量,等待著,等待著春天的到來。
終于,春天來到了。天氣漸漸地變暖,錫伯河的冰開始融化了。錫伯河的冰最先從河邊融化,接著,冰面變得越來越粗糙,上面時常漫著一層水。慢慢地,河中心拉開了一道“清溝”。“清溝”越拉越寬,清清的河水翻卷著在“清溝”里“嘩嘩”作響地向下游涌去,就象早起的孩子唱著跳著去上學一樣。錫伯河的冰全部融化以后,柳綠了,楊綠了,高山丘陵和大地也慢慢地變綠了,沿岸的城市和村莊到處充滿了生機和活力,人們心情愉快地播種著,耕耘著。這時候的錫伯河最可人,一點脾氣也沒有,它盡自己之所能為人類、為大自然服務,澆灌著人們心中那美好的希望。
夏天的錫伯河,是一條讓人琢磨不透的河。有時候,它象一位年輕的母親,溫柔、可愛、悠閑、恬靜、和善、熱情,特討人喜歡。燕雀、蝴蝶、蜻蜓追逐、盤旋其上,魚蝦、蝌蚪、蟲蛭玩逗、暢游其下,好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人們早晨在河邊鍛煉,中午在河里洗濯,傍晚在岸上納涼……這條河給予我們的實在太多了。在溫馨的氣氛中,河水順著渠道緩緩地、緩緩地流向農田,流向菜園,流向花圃,流向果林,流向需要它的地方。于是,禾苗長,果菜香,到處是歡笑,到處是贊美,到處是對母親河的歌唱。尤其是天旱的年份,錫伯河水在沿岸農民的心目中,就是糧食,就是金錢,就是未來的幸福生活。這時候,一切謚美之詞加在錫伯河頭上都不過分,因為它帶來的不僅僅是一時的歡暢,更重要的是能給人們帶來豐收,帶來希望,帶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有時候,錫伯河又象一只被激怒的猛獸,狂躁、無情、兇殘、野蠻。它波浪滔天,以如雷的聲音叫罵著,以狂怒的姿態翻滾著、跳躍著,以席卷一切的力量沖擊著敢于阻擋它的東西,莊稼、樹木、牲畜、家俱、甚至人的尸體漂浮其上,它制造著損失,制造著恐懼,制造著災難。面對翻卷的濁浪,面對被毀的農田,面對被淹的房屋,面對著洪水帶來的經濟損失和精神打擊,人們雖然不得不忍受,但是,那些長長的嘆息,無奈的悲泣,聲嘶力竭的叫喊,咬牙切齒、揮拳跺腳的動作和表情,無不體現出人們對錫伯河洪水的憎恨。這時候,錫伯河在人們心目中的良好形象被摧毀了,大家的不滿已經到了無以附加的地步。其實,形成洪災的原因很多,對洪水造成的損失,錫伯河到底該負多大責任?人們顧不得思考這些問題,他們最關注的是怎樣抵御洪水,將損失降到最低限度。所以,遇到暴雨、大雨或者連陰天,人們就要沿河巡查,筑堤壩,修田埂,在門前垛擋水沙包。他們一邊干著這些還要一邊祈禱:“千萬別發大水啊!”然而,不發大水的河還稱得上是一條河嗎?有一次,我在錫伯河堤壩上參加抗洪搶險,前面是高達數米、咆哮而至的水頭,身后是數不清的呼喊著涌上河堤的搶險群眾,見此情景,我不由得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太壯觀了!”
秋天,在人們的期盼中悄沒聲息地來到了。立秋的時候還在伏天,人們并沒有馬上覺察到秋的涼爽,仍處于豐水期的錫伯河與夏天比好象也沒有多大的變化。不過,慢慢地,河里開始漂浮著岸邊楊柳落下的葉子。又過了些時日,鏡子般的錫伯河映出已經無葉的護岸林的影子。秋霜常常在早上給兩岸的草木和河邊的落葉涂上潔白的霧凇,煞是好看,加上河上面一層薄薄的裊裊升起的霧氣,給錫伯河平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兩岸的田野里已不見了莊稼,機翻過的土地靜靜地曬著太陽,那黑黑的土坷垃,象一個個嬰兒的小腦袋,上面的裂隙就象一個個等著吃奶的小嘴巴。這時候,錫伯河敞開了它那寬闊的胸懷,把乳汁般的河水注入渴望秋匯的土地里。啊——河水流在灌渠和田野里的時候,發出的聲音多動聽!就象慈祥的母親一邊給孩子喂奶,一邊哼著催眠曲哄他入睡一樣。土地吃飽了,喝足了,漸漸地進入了夢鄉。直到冬令“小雪”過后,大地已經封凍,錫伯河也該休息了。臨睡之前,它還掙扎著給一片片耕地蓋上一層冰做的被子。大地睡了,錫伯河也睡了,等它們醒來的時候,又是一個生機盎然的春天。
前些年,錫伯河中游以下河段受到了嚴重污染。有那么幾年,河水變成了“黃湯”,下游的魚兒沒有了,小蝦不見了,蛙鳴消失了。大家心里那個別扭勁兒就別提了。近幾年好多了,河水變清了,魚蝦回來了,錫伯河又恢復了往日的生機與活力。看到這些,人們的心里敞亮多了。
過去,錫伯河時不時的就發一些“脾氣”。為了防治水患,幾十年來,全流域的人民艱苦奮斗,治河與治山相結合,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并重,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一起上,取得了一定成效。現在,錫伯河堤壩的防洪標準有了很大提高;水利設施數量不斷增加,效益可觀;全流域的森林覆被率已經達到了百分之四十多,水土流失初步得到了控制。盡管還有許多工作要做,但是,人們心里都清楚,讓錫伯河變成幸福河、致富河的愿望決不是夢想,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變成現實。
啊,錫伯河,我家鄉的河,我心中的河,一條養育了我們的河,一條奔流不息的河……
關鍵字: 內蒙古 喀喇沁旗 錫伯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