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走內蒙
十月的內蒙已是秋高氣爽,到處一片風吹草低現牛羊的景致。
從張北到錫林浩特的路上,再從錫林浩特到達里諾爾(蒙語中的“浩特”是市的意思,“諾爾”就是湖的意思)的路上,雖然不是高速公路,但是路面非常平整,來往的車很少,路況很好。公路兩旁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此時的草已經呈金黃色,隨風搖擺的蘆葦草和一些紅紅黃黃、疏密有致的灌木植物分布在草原上,為草原增色。
筆直的鄉村公路
一片又一片的牛羊和馬群在草原上漫步。偶爾能看見到銀光閃閃的一大片,或者是彎彎曲曲很細的一條“銀蛇”,那是草原上稀有的湖和小河。草原上的湖水水質為氯化物重碳酸鈣鎂型水,鹽分以碳酸鹽為主,酸堿度在9.4~9.6之間,由于連年干旱等原因,導致很多湖已經枯竭,湖床正中呈白色,地表干裂得厲害,但一些紅色的苔蘚植物卻生命頑強地長在周圍。站在遠處看,從白色的湖床到紅色苔蘚,再從深綠色的草到金黃色的草,湖周圍的顏色就這樣一圈一圈的暈開了,層次感特別好。
草原上的小河
草原上的小河
草原上的小河
五彩的湖床
我們就這樣一路走走停停,欣賞著沿途的風景。我們看到了很多藏在草原中的很細的小河,但都不是那條世界最細,魚最多的牦來河。據說那條河在距內蒙古克什克騰境內的國家級鳥類自然保護區達里諾爾西6公里,全長17公里。其平均水深50厘米,一般只有十幾厘米寬,最窄處只有幾厘米,放一本書便可當“橋”,又稱“書橋河”。牦來河曲曲折折,多是“幾”字型,緩緩注入達里諾爾。我們去了達里諾爾,但我們并沒有去刻意尋找那條河。
來之前,有人說,這個時候去內蒙太冷,草也黃了。可我覺得秋天才是真正的風景如畫的季節。這個時候的草原,顏色豐富,層次分明。特別是阿斯哈圖(阿斯哈圖是蒙語,漢譯為“險峻的巖石”)石林,群峰疊嶂,眾多形態各異的石柱拔地而起,石林高聳于山巔,雄偉險峻,參差錯落,再加上滿山火紅和金黃錯落排列的一片片茂密樹林,讓我們覺得自己已經置身于油畫中。
一路上,老天很作美,晴朗的天空、大朵的白云、習習的微風一直伴著我們,在達里諾爾路口的大片風車陣下,我們激動的跳躍,在被云朵陰影籠蓋下的小山坡前,我們不停的贊嘆,并猜測微軟的windows桌面圖片是在這里拍的。草原秋色實在太美了。
像windows桌面的小丘
在達里諾爾旁邊的曼陀山上,我們欣賞到了絕美的湖邊落日之景,火紅的晚霞不僅映紅了大半個天,還把金色的草地映照成紅色,湖邊有一些天鵝在戲水,天邊有一群大雁在飛。我們只有遠遠的看著,不想打破這寧靜優美的畫面。就這樣,太陽一點一點,一點一點被“吞”掉了。
達里諾爾的落日美景
夜晚的草原,顯得格外寧靜。天空掛滿了星星,一條銀色的帶子閃閃爍爍的橫在天上。我知道,那是銀河,這讓我們不約而同地回想起了牛郎和織女的故事。耳邊傳來了收音機里李娜高亢激情的“青藏高原”,雖然歌唱的不是同一個地方,但是大家都在歌聲和夜色中陶醉了... ...
這次的內蒙之行讓我們都收獲很多,但沿途也有一些畫面讓我們記憶深刻,尤為心酸。草原上大片的沙地已經嚴重沙化,很多地表已經沒有植被,大片的黃沙赤裸裸的暴露在外。還有一些山丘,水土流失嚴重。可能是因為風蝕或雨水的沖刷,山丘從頂上開始,有很多彎彎曲曲的溝壑延伸向下,一直到山腳,還在繼續橫向延伸。這些情況的造成,有自然環境的因素,肯定也免不了人為破壞的因素。希望這些情況能得到很好的治理和改善,也希望若干年后,在來內蒙重游的時候,還能看到那些和今天一樣的令我們一輩子難忘的美景。
關鍵字: 內蒙古 錫林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