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蕩草原深處。在北緯45°線上。
從草原回到北京已經有半月光景,但我的心仍舊留在那顆鑲嵌在北緯45°線上的綠寶石——內蒙古錫林郭勒大草原上。每當夜暮降臨,獨自一人坐在燈下,開啟電腦,注視著windows xp的開機畫面時,總是會久久沉浸在美麗的草原回憶中,而心也不由自主地游回了草原深處……
那遼闊的天空,湛藍如洗,大朵大朵的白云隨風流動,偶爾有幾只盤旋的大雁掠過頭頂,發出“嘠嘠”的叫聲,悠悠地,傳得很遠。縱目遠眺,筆直的公路伸向天際,河水曲折流向遠方。涼爽的風夾著野草的清香吹進嘴里、鼻子里,沿著喉嚨象泉水般涌到胸腔,浸著五臟六腑。遠處大片的牧草如同海浪般次序起伏,時而“拋”出藏在草海里的羊群,時而又將這些精靈“淹沒”得無影無蹤……
這就是草原,沒有江南那種精致的秀麗,只是以原始的沉寂和莽蒼包容了一切。如果說江南水鄉象個青春靚麗的花季少女,那么北方的草原就如同一個成熟的女人,靜靜地佇立在那里,卻通身散發著無可抗拒的魅力,她眼中的憂郁總叫你不忍淬讀。 錫林郭勒大草原 內蒙古自治區擁有我國1/9的國土面積,由東至西分別與“八省、自治區”相鄰,主要以蒙古族和漢族為主。這里有著極其豐富的草原旅游資源,如呼倫貝爾、科爾沁、錫林郭勒、烏蘭察布等草原牧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中部的錫林郭勒盟大草原就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一支。
錫林郭勒盟,邊境線總長1,096公里。全盟總面積約為202,580平方公里。錫林郭勒草原就是指全盟約20余萬平方公里的草原、牧場、林地。 從前,錫林郭勒大草原牛肥馬壯、水草豐茂、天地蒼茫。那彎彎曲曲的河、那一團一簇的牛羊群,和散落在山崗上的蒙古包,共同編織的畫卷,如同天堂一般神奇。那草原大得足以讓你為之淚流滿面。而近年,隨著草原上發生的一些天災、人禍的客觀影響,使得如今整個大草原都在不同程度的出現退化和沙化的現象。目前僅有十之二三還保持著原生態草原的模樣,其中,以烏珠穆沁草原最為美麗。
錫林浩特篇 迎客風 腳剛踏上錫林浩特市的土地,瞬時就體會到草原涼爽的氣息,甚至還有些偏冷。雖說是七八月暑氣正盛的天氣,但畢竟是身在高海拔地區。空氣中夾雜著牛羊和草料味道的涼風象一條條小蛇一樣,游走于鼻孔周圍和周身上下每一寸裸露的皮膚上。 草原上的大城市 錫林郭勒盟政府所在地是錫林浩特市(簡稱錫市)(距北京約800公里),是一座典型的草原景觀城市。在草原上,這無疑是一座大城市。但無論多么大的城市,與沒有盡頭的大草原相比,都仿若塵埃,即便是北京、上海,亦或是倫敦、紐約。 貝子廟緣起 錫林浩特市原名貝子廟,始建于清乾隆六年(1741年),是歷經七代活佛修建,共耗費白銀174萬多兩的喇嘛召廟。全廟共分五大殿,中為朝克沁(行政教務)殿,兩側分別為拉布楞(活佛)殿,卻日(哲學)殿,滿巴(醫務)殿和珠都巴(天文數學)殿。 廟宇四周建有十幾座小殿和兩千余間喇嘛房舍,總建筑面積1.2平方公里,喇嘛最多時達1200多人。目前,廟內還居住著幾位喇嘛,負責每日打理佛事和接待香客拜廟。
神奇的額爾敦敖包山 額爾敦敖包山座落在錫市市區北端,是座幾十米高的小山,山腳下即是貝子廟。敖包山具有“一日三景”之奇觀。日出時,藍色的天空,碧綠的草原,遍野的牛羊群,盡收眼底;日落時,晚霞灑滿山坡,蒙古包炊煙裊裊,牛羊聲,使人思緒萬千;日落后,天上的星星,街上的明燈匯成光的海洋,令人陶醉。 錫林九曲灣 九曲灣位于錫市東南13公里處,站在河岸西側的高崗上可以觀賞美麗的錫林河河曲。河曲兩側的河漫灘上生長著濃密的蘆葦,更增加了河曲的美感。曾幾何時,許多攝影愛好者都在此創下佳作。
那達慕大會主會場 錫盟那達慕大會主會場位于市區東南15公里處。每年水草豐美時,全盟各旗縣蘇木的牧民和運動好手都匯聚于此處,參加民族盛事那達慕大會,投入到:搏克、賽馬、射箭、馬術表演、飲奶酒、民族歌舞、祭敖包、蒙族商品交易等競技活動中。活動當日,現場觀眾不僅可以觀看表演,有興趣的也可以象征性地參與到任意比賽項目中,與正式參賽選手“過招”,如觀眾獲勝,大會組委會將獎勵勝出觀眾軍馬一匹(不過軍馬擺明了是觀眾拿不走滴)。 花絮·疑似撞牛 愛湊熱鬧的俺也擠在賽場外圍人群里觀看搏克對抗賽。正看入神時,只覺胳膊肘撞了個圓鼓鼓的東東(心想,誰家把牛也牽到會場看比賽了?),哪知回頭一看,竟然是個皮膚黝黑、身材魁梧、身體結實的搏克手,胳膊撞到的竟是他的肚皮,汗,于是趕緊廁身、讓過。
草原奇觀平頂山 出錫市南市門往張家口方向南行20公里后,可見到平頂山奇觀。從公路上邊行邊看,車窗西側是一排“平頂山”群。這些山的山頂無一例外都如刀削斧切一樣平整。若走到近處觀看,會發現山下布滿了180萬年前火山噴發時留下的凝灰巖塊。 平頂山下是大片的丘陵牧場,名曰平頂山牧場,奶牛和羊群悠閑地在這里啃食著牧草。 白音錫勒草原自然保護區 出錫林浩特向東南30多公里,有一處水草豐美的廣闊牧場,這就是內蒙古草原著名的白音錫勒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內牧草繁茂,牛羊遍地,丘陵起伏,錫林河穿流而過。許多大大小小的湖泊,似塊塊明鏡嵌在綠色的原野上。許多湖中,還養殖著在當地小有名氣的“三道鱗”魚,這種魚只有淺淺的三道鱗,不僅個大肉厚,而且口感非常鮮美。
達里湖觀鳥 達里湖(又名達里諾爾湖)位于錫市南80公里處的克什克騰旗內,是內蒙古第二大內陸湖,面積238平方公里,最大水深13米,是我國第三大“天鵝湖”。 達里湖水域遼闊,湖面平靜,水產豐富,鳥類眾多。每年九、十月份,這里就成為了鷗、雀和大雁、天鵝等候鳥群遷徙棲息的地方。每年十月份前后,都會有眾多觀鳥愛好者投奔這里觀賞成群的天鵝。
關鍵字: 內蒙古 那達慕大會 錫林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