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烏爾旗漢的古城堡遺址
烏爾旗漢是內蒙古大興安嶺林業管理局以東第一個林業局,距牙克石180公里,距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150公里,是大興安嶺與呼倫貝爾大草原的過渡地帶,這里山勢平緩,山間草地寬闊,牧草茂盛,很接近草原風光。
“烏爾旗漢”是蒙古語譯音,是“前進”之意,它的曾用名“秀地”也譯為“黎明”。在烏爾旗漢西南有一個叫煤田的林場,它附近有一個“五九”煤礦,是因離牙克石市59公里而得名。就在煤田林場南面不到5華里遠的山間平地上,一座早已被荒草淹沒的古城遺址還隱隱約約留存在那里。
來到古城堡遺址,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高出地面約四、五米的方形臺基,它南北約長50米,東西寬近40米。據說早些年在這里還能看到城墻和護城河的遺跡,城的周長在500米上下,東西南北還有4座城門,但現在都已蕩然無存。這座古城堡遺地呈橢圓形,南北長約150多米,東西寬約100米,以東面最高,高出地面足有五六米。在臺下西面和北面兩處,各有一塊刻有條紋的石板,北面的一塊石板約70厘米長,60厘米寬,厚達20多厘米,約100多公斤,西面的那塊稍大,足足有1米見方,估計重量也有200多公斤,兩塊石板上面都是明顯的鑿刻條紋,據說是“上馬石”。在方臺頂上有一石塊的端面上刻有很深的溝,仔細端詳似繁體的漢字“壽”字。
這分明是一座早已坍塌的被泥土、雜草所隱藏的宮殿式的古城廢墟。筆者繞著方臺一圈,只見到處都是碎磚破瓦,特別以東面最多。無論從青灰色的長方形、正方形的磚塊來看,還是從魚鱗瓦橙黃、黛綠色的琉璃碎片來看,可見當時的建筑是頗為壯觀的。從廢墟四周雜草交替的變化,隱約可看出一個正方形,大概是“護城河”或“城墻”吧。
根據古城遺地的構筑以及所采用的建筑材料,筆者查閱眾多史料了解到:遼的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自治區林西、林東之間)周圍地區,“地沃宜種植、水草便畜牧”,耶律阿保機便把首都建置在這里。在遼的地方行政區劃中,有一種“頭下軍州”。這種州都是遼的親貴、外戚、大臣和所屬部族首領立有戰功的人,以其所分得的或所俘獲的人口而設置的。每個州大致都修建城郭,把所分或所俘的人口聚居其中,被安排在適于農耕的地區,有技藝的則使其從事手工業。類似這種“頭下軍州”,從耶律德光時,在東北邊境的諧里河(今海拉爾河)流域就已開始,耶律德光把這一地區分賜給南北院中的契丹貴族。這座古城遺址有可能就是800多年前遼代少數民族部落,當時置戊屯田的地方。
史料上有“三里為城,七里為郭”之說,這座城的確不大,也許是城中之城,在其外部或許還有更大的城,只有等將來考古學家們挖掘考證了。
關鍵字: 烏爾旗漢 內蒙古 古城堡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