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經典民歌:嘎達梅林
去年有機會去了一次內蒙古大草原,雖然那草原已不是我心中想像那般翠綠茂盛,那手抓羊肉也原沒有我想像的那樣鮮美。可初見成群羊群的那一刻,我還是有些驚嘆,驚嘆草原天空的湛藍與高遠,驚嘆羊群與駿馬的數量之多,驚嘆草原的遼闊與牧人的不羈胸懷。總想能親耳聽到草原人馬頭琴的演奏,可遺憾的是并未能如愿;……未遂之中就自己找來一些馬頭琴的演奏音樂,再看一看這美麗的照片:
美麗的內蒙 (攝影:秋風下的小草)
著名的《嘎達梅林》最初是以長篇敘事詩和民歌的形式在草原上傳唱的,取材于蒙古族英雄嘎達梅林領導的人民起義——向封建王爺和軍閥作斗爭的歷史故事。后來,音樂家在此基礎上創作了交響詩和大提琴協奏曲等多種演奏方式(還有一部同名電影)。我所介紹的是自己很喜歡的馬頭琴演奏。開始的《嘎達梅林》是以一陣急促沙啞的馬頭琴開場的,音樂營造的落日余暉中,馬頭琴如泣如訴的泛音更像是天空的嗚咽,大地的長鳴……
這首內蒙古民歌講述了七十年前蒙古民族英雄嘎達梅林為保護草原和百姓,率領各族人民奮起反抗,向封建王爺和軍閥斗爭的事跡。原歌歌詞有五百多段,人們經常演唱的四段歌詞是由作曲家安波整理譯配的。歌詞運用了形象化的比興手法,抒發了人民對英雄崇敬懷念的感情。歌曲的旋律采用了蒙古族常用的五聲羽調式作基礎,用上下句單樂段結構的曲式寫成。兩個樂句的節奏完全相同,上句的旋律起伏寬廣,情緒激昂。下句基本上是上句的變化重復,旋律低沉。總起來看,歌曲的節奏舒展從容、穩健有力,旋律寬廣豪邁、莊嚴肅穆,既表現了廣大群眾對英雄崇敬愛戴的感情,也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
歌詞欣賞
南方飛來的小鴻雁呀,不落長江不呀不起飛。
要說起義的嘎達梅林,是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
北方飛來的小鴻雁呀,不落長江不呀不起飛。
要說起義的嘎達梅林,是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
天上的鴻雁從南往北飛,是為了追求太陽的溫暖呦。
反抗王爺的嘎達梅林,是為了蒙古人民的利益。
天上的鴻雁從北往南飛,是為了躲避北海的寒冷呦。
造反起義的嘎達梅林,是為了蒙古人民的利益。
關鍵字: 內蒙古 嘎達梅林 手抓羊肉 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