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邊境小鎮室韋歷史沿革
室韋風景
8~9世紀,唐朝人對呼倫貝爾高原一帶的室韋人有了更多的了解。據記載,俱倫泊(今呼倫湖)“四面皆室韋”。泊西南有烏素固部落,其東有移塞沒部落。河(今綽爾河)之南有塞曷支部落。其東有和解部落、烏羅護部落、 那禮部落。 在這些部落的東北有山北室韋。其北有小如者室韋、婆萵室韋。此外還有嶺西室韋和人戶眾多的黃頭室韋。望建河(今額爾古納河)畔有大室韋、蒙兀室韋、落坦(一作“俎”)室韋。“蒙兀”是蒙古一稱在中國歷史文獻中的最早記載。
至遼代,室韋人先后被契丹貴族所征服,成為遼朝的臣屬。契丹人把室韋-達怛人稱作“阻卜”,金朝也常沿用此名稱。
室韋一詞,據法國學者伯希和(即p.佩利奧)的推測,是“鮮卑”的同詞異譯。這個看法不失為一種有參考價值的意見。7~8世紀以后,室韋逐漸被稱為達怛(元代譯作塔塔兒),這是因為達怛部落強大,其他大小部落也紛紛以達怛自稱。室韋—達怛人的語言是烏桓、鮮卑以來一脈相傳的東胡語言的分支,蒙古語便是從東胡語言的一支方言演變和發展起來的。室韋—達怛人是蒙古族的先民, 是古蒙古人。11~12世紀的蒙古、 塔塔兒、蔑兒乞、札□亦兒等操蒙古語的游牧民,都是室韋—達怛人的后代。840年,黠戛斯人南下, 迫使回鶻人西遷。室韋—達怛人乘機成批遷入漠北,使這一片原是突厥語游牧部落的牧地逐漸蒙古化,從而改變了蒙古高原的民族分布。
關鍵字: 俄羅斯族 內蒙古 大片 邊境 額爾古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