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連國門
二連國門被譽為中國的北大門。國門矗立于中蒙邊境,溝通中蒙的此門于1984年9月30日正式啟用。為桔黃色多層磚混結構,高13.5米、寬4.5米、長15.5米,距國境線106.5米,門楣上嵌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個大字。塔樓中空,可拾級而上。樓頂雅致敞亮,并環以圍欄。憑欄遠眺,向北可見具有俄羅斯建筑風格的蒙古國邊城扎門烏德市、政府辦公大樓、民居及蒙古包群等異國風光;東西遠眺,有一望無垠的大草原,令人心曠神怡;向南俯瞰,一睹北疆明珠二連浩特之風采。國門下的中蒙列車軌道,是連接今蒙古烏蘭巴托、俄羅斯莫斯科和中國北京的陸路交通大動脈,被譽為“歐亞大陸橋。
矗立在中蒙邊境,二連扎門烏德口岸的815、816號界碑是中國邊界站點惟一的一處雙號雙立界碑,它距二連浩特市和蒙古國的扎門烏德市均為4.5公里。2003年8月15日,中蒙兩國外交部副部長張業遂、巴特包勒德親臨中蒙邊境,為815(1)號界樁揭幕。同時也宣告,中蒙兩國邊境線上長達40年之久的357號界碑已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光榮退役(此界碑現珍藏在中國歷史博物館)。今天,815(1)、815(2)、816(1)、816(2)號四塊界碑分別矗立在兩條鐵道的兩側,在大理石的碑身上,兩面分別嵌有兩國鍍金國徽,氣派非凡。游人可在這莊嚴神圣的界碑前留影紀念。
蒙古國原稱外蒙古或喀爾喀蒙古。1924年11月26日,蒙古國廢除君主立憲制,成立了蒙古人民共和國。1945年2月,蘇、美、英三國首腦簽訂雅爾塔協議,協議規定: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現狀須予維持,并以此作為蘇聯參加對日作戰的條件之一。1992年2月,蒙古人民共和國正式更名為“蒙古國。
關鍵字: 烏德市 二連國門 二連浩特 內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