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岔川巖畫
百里山川中的200多幅巖畫,題材多樣,內容豐富,涉及到生產生活、族徽、宗教、祭祀、天體星云、人面圖、圖騰崇拜等諸多方面。巖畫多以鹿為主,還有日月星辰、牛、馬、野豬、狗、虎、豹等動物,人面圖、跳舞圖、祭祀圖、射獵圖、男根女陰圖、生殖圖及古文字。這些巖畫,構圖精巧,線條圓潤流暢,粗獷與細膩、笨拙與靈巧、古樸與現代、現實與抽象巧妙地結合在一起,讓人嘆為觀止。最聞名的“鹿影,畫面上的群鹿神態各異,有呼之欲出之感。驟雨初停,巖畫會煥然一新,群鹿或立或奔,或佇聽或警視,大有招之即來,揮之即去,天鹿行空,獨來獨往之勢。
百岔巖畫有很多美麗的傳說:歷史上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兩次出巡塞外都駐蹕百岔。根據這些歷史真實,便有了康熙出巡,御影照壁之說。傳說,“鹿影圖也是康熙登烏蘭壩山口,見青山綠水間,群鹿食草,康熙皇帝揮手曰:“此景應常駐人間矣。圣言不可違,也就有了御封的鹿影圖。百岔巖畫不僅是我國北方的一大人文景觀。同時還戴著多層神秘的面紗。1998年,中國北方古代文化國際研討會的中外專家們,專程來此研究考察,通過這些巖畫研究先民們的生產生活、宗教民俗活動,了解中華民族的發展史和進步史。
關鍵字: 內蒙古 新石器時代 百岔川巖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