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遺址
后契勒陶力蓋遺址
1970年,在烏拉特中旗杭蓋戈壁蘇木西南4公里處的后契勒陶力蓋(漢語意為火石梁),發現石器時代的石器打制場,發掘出石核、刮削器和人工打制的石片等文物。
達日蓋遺址
達日蓋遺址位于烏拉特后旗達日蓋山口,總面積達1000多平方米,遺址不遠處有排列有序的石棺墓群。此為新石器時代狩獵民族的遺址和墓群。
呼魯斯太遺址
呼魯斯太遺址位于烏拉特中旗呼魯斯太蘇木,屬青銅器時代遺址。在這里發現典型的連珠狀匈奴牌飾。旁有春秋時代的匈奴墓群。
雞鹿塞遺址
雞鹿塞遺址位于瞪口縣沙金套海蘇木巴音烏拉嘎查以北哈日格乃山口西的臺地上。此城全用片麻巖牙和卵石砌成,筑于距溝底高約19米的山坡平臺上。城呈正方形,邊長約68.5米。墻上端殘存厚度約3.7米,下端厚約5.3--5.5米,殘墻高一般約7米,最高8米,西北缺口處只有兩米高,平均高度為7.2米。古城只在南墻開一城門,城門外有類似甕形的長方形小圍墻,留有入口。靠南墻東部內側和西北角砌有磴道。城內出土文物有:漢代繩紋磚瓦、灰陶片、箭簇和一件青銅弩機。在古城周圍十公里范圍內有漢代烽燧遺址十幾處,作為防線和報警之用。雞鹿塞和烽燧共同組成了漢王朝西北邊陲的軍事要沖。
窳渾古城遺址
窳渾古城,蒙語為保爾浩特,漢語也稱土城子,位于蹬口縣沙金套海蘇木西南約三公里處,建于漢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該城呈不規則的長方形,東西最長250米,南北最長200米,北與西北被沙漠覆蓋,垣寬9~13米,南垣中部有一缺口寬約20米,約為城門。該城東墻北墻,殘高1~2.5米。城中部略偏東處有一面積為10000平方米的臺,探得文化層有1~3米深。文化層下層為漢代文物,較厚,出土大量灰陶器和漢代建筑材料;中層為唐代文物,出土文物有白瓷器物殘片數種;上層為明、清文化層,較厚,有大量鈞窯瓷殘片,如青花瓷殘片。在斷垣殘壁的表面也可揀到鐵鏈、三梭銅合金箭鏃等。臺地東100米處,曾出土兩件唐代金碗,其一為蓮花狀口徑;另一件呈圓形口徑,刻有纏枝牡丹和忍冬花紋,工藝精巧,花紋逼真,雖在地下埋藏一千多年,出土時仍然金光閃閃。
關鍵字: 烏拉特中旗 內蒙古 古城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