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靈廟(廣福寺)
百靈廟位于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百靈廟鎮,始建于清康熙年間四十二年(公元1702年)。,原名廣福寺,后因該寺的建造者為咯爾咯右翼旗貝勒,故俗稱貝勒廟。百靈廟系達爾罕貝勒廟的轉音,亦稱烏力吉套海(吉祥灣)召廟群。廟宇由5座大殿、9頂佛塔和36處藏式結構的院落組成,總占地面積約8000多平方米。各處殿塔雕梁畫棟、廊柱林立,墻壁上彩繪著佛經里的人物故事,造型生動,構圖細膩。清康熙皇帝御賜“廣福寺牌匾懸掛于大佛殿正門上方。“九middot;一八事變后,東北及內蒙古東部淪陷。日本帝國主義得寸進尺,又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了內蒙古西部。他們選中了在蒙古族政界人士中活躍的德王充當他們的走狗,多次派遣披著各種外衣的日本特務出入百靈廟。德王這種公開和日本侵略者勾結,出賣民族利益的行動,引起了正義的蒙漢民眾的反對,一場脫離德王的武裝起義,正在他的保安隊官兵中悄悄地醞釀著。1936年,2月21日(正月二十九日)晚,沒有月亮,百靈廟周圍一片寂靜。沒有回家的蒙政會的官員和保安隊官兵們,有的圍在一起打牌,有的躺在炕上抽著大煙閑聊。警衛中隊隊長巴振玉的蒙古包里也正圍著一伙人打牌。一切似乎和往常一樣。鬧鐘的時針悄悄地指向了11點半,教官云蔚和蒙政會保安處科長云繼先、朱實夫3人,不動聲色地走出蒙古包,按照預先的安排,分頭行動了。戰斗進行了兩個多小時,勝利結束。各路人馬陸續到過南營盤,和在這里負責說服南卡中隊隊長云秉章參加起義的云繼先、朱實夫相會了。戰士們個個歡天喜地,互相傳告著戰斗中的驚險場面。百靈廟為其諧音,而廟周圍風景秀麗,廟前是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河兩岸的草地上開滿了各色無名的野花,風和日麗之時,常有一群群百靈鳥在附近婉轉鳴啼,百靈廟這一名稱也就得以流傳下來了。據記載,廟內香火最盛時喇嘛達1200多名。百靈廟自建設以來,一直是達爾罕草原商旅云集和物資的集散地,素有草原碼頭之稱。是內蒙古北部政治、經濟、佛教喇嘛活動的中心,也是漠南通往漠化、新疆等的交通要道,為兵家必爭之地。1936年2月和同年11月,先后爆發的百靈廟武裝抗日暴動和百靈廟戰役,曾經震撼中外。百靈廟城周共有9個隘口,俗稱為九龍口。出西口1公里處的山頂,有康熙營盤遺址,是清代康熙皇帝于1694年率軍親征噶爾丹叛軍路經此地的駐蹕之所,至今尚有石砌旱井和兵寨殘垣可供游人盤桓。1963年以后,百靈廟已辟為旅游勝地,國內外游客除參觀古樸雄偉的寺廟及古跡外,夏季還可以參加一年一度的那達慕盛會。
關鍵字: 保安隊 內蒙古 廣福寺 百靈廟 百靈鳥 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