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園林行
第二次去北京,開始還有點迷惘,不知道去哪里好,總覺得上次已經把想去的都去過了,翻了翻書,決定花兩天時間去玩香山、圓明園、頤和園。總結下來就是三個公園。
找資料的時候,終于開始興奮起來。
5月17日,周六,上海的陽光非常的燦爛。老媽把我送出小區門口的時候,一輛出租車正好經過,于是超級順利超級快速地(只花了10幾分鐘的時間)就到了虹橋機場。
結果拿登機牌的時候被一群老外插隊,上了飛機之后才說北京那邊不讓飛,原定13:15起飛的飛機直到15:30才飛掉,坐的我渾身不舒服,屁股疼。
這一次是在t3航站樓降落起飛的,于是見識到了這個由我們部門的工程師參與建造的新航站樓。似乎那條行李帶就是他們做的,不過不知道是誰設計的,實在是很不人性啊!我就這么看著自己的箱子被從高處摔下來,心疼!
總的來說,t3很國際化,很想試試看國際航班出關是什么樣子的…:)
回程的時候,司機停下來的位子正好是京滬快線辦理登機手續的k島,我猜想那個司機一定是老手了,真是省了我很多時間和麻煩呢!不管是辦理登機手續還是check-in還是登機,速度都很快,所以回程很順利。這一點,比虹橋強很多。各種指路標識都很清楚,不知道我們的浦東機場二號航站樓怎么樣。
一夜無話,第二天起個大早,6:30已經吃好早飯去坐公交車,只是沒有想到香山竟然是那么遠的一個地方,還想早上爬山空氣清新什么的,到那里的時候,已經看到有人往回走了…:(
根據做的功課,從珀麗坐了416路到東四十條橋(后來聽說這是繞圈),換乘地鐵二號線到西直門,原本想乘的360很好找,那是個公交樞紐站,還是另外好幾輛車的終點站,結果被我看到先來的634也能到香山,于是就跳上去了,要不是因為這個一念之差,也不會知道634也到頤和園,到處也沒有這輛車也到頤和園的紀錄,其實在我看來,這輛車的路線很好也很快。所以,第二天去頤和園,我也跑來乘了這輛車。
對,香山、圓明園、頤和園其實都在一條線上,如果能夠在北大那里找個住的地方就可以多玩一些時候了,要知道,從望京到西山,公交倒地鐵倒公交,單程就要花兩個小時。于是我不得不為了不錯過末班車,算好時間早早地往回趕,結果每天到酒店的時間都在晚上十點。
有人說,五月去香山干什么?沒有紅葉的香山有什么好看的?我本來還想,即使有紅葉,又有什么好看的?到時候肯定不是看樹葉子而是看人,所以香山從來沒有在我的旅游計劃中。但事實上,香山很好看。不說自然景觀,還有很悠久的人文景觀,同時也是一個緬懷歷史的好地方,是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其實,第一天的游覽,與其說是懷舊之旅,不如說是自我反省之旅,真正了解圓明園歷史的人,應該就會清楚,它的毀滅只是始于英法聯軍。就好像一具被拋于荒野的尸體,也許這個人的死是因為被兇手所殺,但是他的衣服財物卻會被某些見錢眼開的人拿走,他的皮肉會被野獸蟲子吃掉一樣,最后只剩骨架,或者什么也不剩。但人們,往往只會去找出殺人的兇手,讓他得到懲罰,卻不會去找那些吃人不吐骨頭的野獸的麻煩。
唯有認識到自己作為一個人肯定存在的自私、貪婪這些劣根性,努力去自律,即使做不到我為人人,至少做到害人之心不可有,做到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心靈才會得到平靜。
香山歷史源遠流長,自晉代葛洪的丹井,始有記載。
乾隆帝在舊行宮的基礎上進行大規模擴建,僅用九個月的時間就在香山建成大大小小的園林八十余處,其中乾隆帝欽題并賦詩二十八處,成為明噪京城的二十八景,乾隆帝賜名"靜宜園"。香山、靜宜園占京西"三山五園"中一山一園。1860年,英法聯軍將包括靜宜園在內的三山五園內的大量珍物劫掠一空,建筑幾乎全部焚毀。1900年,八國聯軍再度劫掠,一代名園瓦礫遍山,幾近荒廢。在北洋軍閥和國民黨反動統治時期,香山的大部分風景區又被"達官貴人"、"軍閥巨商"建為私人別墅,多處名勝封閉。
香山的游覽,一開始憑著我從網上找到的一張圖,后來發現,從網上找來的三個園子的圖與現在的都嚴重不符。好在,香山和圓明園的指路標識都很清楚很齊全,頤和園卻不得不買一張導游圖。
香山旺季門票10元,沒有看到大型旅行團,不過游客還是很多,大多數是中老年人,估計是來登山鍛煉的。周日的北京,太陽很大,短打上陣,一樣沒怎么爬就有點出汗的樣子。因此,看到往上的路就有點膽怯,盡量避開,所以,最高的香爐峰是不去的,只是爭取把幾個著名的景點走到就好了。比較后悔的是,爬了那段從玉華岫到梯云山館的路,一路上沒有任何景點可看,就是嘿哧嘿哧地低頭爬山,所以到了梯云山館之后,研究了一下地圖,決定原路返回,從來不喜歡原路返回的說,但是叫我再繼續往上爬,免了吧!
香山寺遺址,是比較震撼的一個景點。
香山寺位于雙清別墅上方。始建于金大定二十六年,原是西山一帶歷史悠久的規模最大的寺廟。舊名永安寺,亦稱甘露寺。元、明、清時都曾擴建修葺。此座文化、藝術價值極高的古廟,被英法聯軍、八國聯軍先后兩次洗劫一空,現僅存正殿前的石屏、石坊柱、石階、石礎。唯寺內的娑羅樹歌碑、聽法松、寺前的知樂濠等尚保存完好,成為歷史的有力見證。
當時我從歡喜園邊上的一條小路上穿出來,直接看到了那塊石屏,也沒有怎么了解歷史,況且之前參觀的勤政殿、雙清別墅、歡喜園還挺完整的,一路上過來的山水花鳥也極其美好的樣子。當知道是到了香山寺了,也沒有多想,對著石坪拍了照,轉過那高高的石坪的時候,也不知道是腳下的亂石令我腳步踉蹌,還是內心的震撼實在太大,總之,我沒有站穩。然后,看著眼前的遺跡,眼眶一下子就濕潤了……
遭此打擊,再之后的游覽,心情是怎么也歡喜不起來的了,看到遺跡不至于再傷心流淚卻也緊緊皺著眉頭。
雨香館的描述是那么的令人向往,如今我卻只能爬上那殘破的階梯,找到那塊刻著“削玉”石頭,然后再找那幾乎被泥土和樹葉掩埋的另一條石階下來。
近四個小時的游覽之后,我離開了香山,從香山東門出來,過了買賣街之后,可以看到公交總站的標示(我不是這么走的,后悔),在那里乘了331路到圓明園南門下。馬路對面就是圓明園的大門。沒有買聯票,只是花了10塊錢買了門票。
圓明園,真是一片蕭索。
1860 年(咸豐十年),10月 6日,英法聯軍繞經北京城東北郊直撲圓明園,10月 7日,軍官和士兵們都成群打伙沖上前去搶劫,惡狼般地吞噬著園中的金銀財寶和文化藝術珍品。當10月9日,法國軍隊暫時撤離圓明園時,這處秀麗園林,已被毀壞得滿目狼瘡。10月18日、19日,三四千名英軍在國內到處縱火,大火三晝夜不熄,全園化為一片火海。事后據清室官員查奏,偌大的圓明三園內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閣及廟宇、官門、值房等建筑幸存,但門窗多有不齊,室內陳設、幾案均盡遭劫掠。自此同時,萬壽山清漪園、香山靜宜園和玉泉山靜明園的部分建筑也遭到焚毀。同治年間在慈禧太后的授意下,曾試圖擇要重修,但開工不到10個月因財力枯竭被迫停修。1900(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燒殺擄掠,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園內殘存及陸續基本修復的共約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搶一空,使圓明園的建筑和古樹名木遭到徹底毀滅。其后,圓明園的遺物,又長期遭到官僚、軍閥、奸商的巧取豪奪,乃至政府當局的有組織地損毀。北洋政府的權貴們包括某些對圓明園遺址負有保護責任者,都倚仗權勢,紛紛從園內運走大批石雕、太湖石等,以修其園宅。30年代初,在翻建高梁橋經海淀至玉泉山的石碴公路時,經北平市特別政府批準,將圓明園南邊(4800米)和東邊的虎皮石圍墻全行拆除,砸成石碴用以鋪路。于此前后,還多次公開變價批賣園內的大城磚、虎皮石和云片石,乃至西洋樓殘存的大理石石柱等,這樣終至圓明園淪為一片廢墟。
你在園內,看到最多的就是一塊荒地前,一塊石頭上刻著曾經的殿閣介紹。我想,這個園子不復修,不是因為為了緬懷歷史,歷史的見證什么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根本就是,無法修了,什么也沒有剩下的話,如何去修?只有重建!重建的話,單單30億真的夠嗎?況且,政府憑什么拿出30億去修這么個園子呢?又不是錢多的沒處花!
我想,康雍乾時期,造這個園子的時候,花了多少銀子多少心血,可曾想過最后的結局?誰知道,多少年后的世界會怎樣?這樣想也許太消極了,只是面對滿目的瘡痍,我無法阻止我悲哀的心情一點點地泛濫。
走到西洋樓景區的時候,猶豫了一下,還是買了門票進去。之前都沒有看到過旅行團,這里卻一下子冒出來很多。我乘機跟上了一個,還非常大方地站在導游邊上仔細聽他的講解。這里,如果不跟導游的話,絕對就是一堆石頭而已。
走出圓明園,已經快六點了。左手邊道路的盡頭就是清華大學的校門,但是我想去北大。研究了地圖,還是走了冤枉路。花了半個小時的時間,來來回回地走,終于在中關村北大街上找到了北大的校門。我忽略了我的第一目標,選擇了往未名湖走,結果發現,這里盡管也是如同園林一般,但是剛從兩大園子出來的我,已經對這樣的景致沒有感覺了,隨便晃了兩下,因為不知道繼續往前走要花多少時間,只能又原路返回,然后進入教學區(參觀校園還是應該走到學生中間去,而不是和一幫子游客混在一起)。我的目標是找到食堂,吃晚飯。然后當我終于找到食堂的時候,人家正在收拾東西,燈也關的差不多了。真是好悲慘啊!
今天,聽到了傷心的消息
關鍵字: 八國聯軍 圓明園 頤和園 香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