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秋色壩上(二)暮色將近夜未合
到達紅山軍馬場事先定好的旅館才中午剛過一會兒,停好車選好房間放置了行李便找地方吃飯,由于小車不適合在這里馳騁,所以順便把出行的吉普車也租下了。飯后看看時間尚早光線太強,加上早上起得早,于是決定先小睡一會兒,3點半出發。
按時出門,吉普已經在旅館小院子里侯著了。由于同伴為攝影已來過這里兩次,早已是輕車熟路,對于線路根本不用我操心一丁點兒,只管欣賞美景,樂得輕閑。
首先的行程是直接去蛤蟆壩,回程時候看白樺林。吉普呼呼啦拉歡叫著出了院門,這樣說它是因為心情好的緣故,其實,那車是從北京淘來的報廢車,打哪兒哪都關不嚴實的樣子,所以跑起來會震山響,而該響的音響放一會兒就罷工,喇叭也是時響時不響,但時,我喜歡!可以隨著它一起瘋一起顛,特別在沒遮沒攔的大地上突突跳躍著奔跑的樣子。然而,在北方豪放的背景里仍然有著溫順的倚靠,路旁悄然地有汪池水,有樺木做的小巧的引道,對角還有個小小的木屋、幾叢圍欄,盡管是刻意做出的,但一點都不覺得不協調,似乎就應該這樣的在這里安放,把天空與山巒、樹木拉扯在一起柔和了歸一,盡管它很小,但心愿一樣的宏大。
秋風施展著它無形的、功能巨大的畫筆,一夜之間便將層林盡染,使大地變了模樣。我們繼續往蛤蟆壩方向行去,路上一直讓司機慢點再慢點,而且時時要求停頓,司機很不解地說如果這樣你們到白樺林不是要天黑了,還看啥呀,便是一再催促。其實,他哪里知道我們的心思,行程可以擬定,但并非一成不變,如果說為了趕行程便放棄已經在眼前的那么我為什么而來?從來不喜歡趕,那行程是在沒有見到既有物像的時候所定,已經到來的我要好好把握,那即將來到的必然會來,何須著急,所以不予理會,依然我行我素,為了一棵樹而停,為了一片黃草地而停,為了點點的觸動而停。又一次下車,爬上路旁的小山包,極目望去,淺丘延綿,低矮的樹叢高低錯落,黃的綠的紅的色又有著深淺的區別,層次和色彩都是極至,秋意從眼目鼓脹進了肺腑,無法將這樣的秋與荒涼相提并論,到是一份沉甸甸的滿足讓我踏實。
這里就是蛤蟆壩了,對于這個名稱的由來未去考證,反正我尋著這個名字來了。棄車后直奔進去,一開始便忘形得竟忘了拍照,一個人在已經變了淺色的草叢穿行,瘋了一樣手舞足蹈,惹得跟隨的同伴也仰天傻笑。累了一頭倒進去,任細草隨風輕掃臉龐。幻想天上是有朵朵大團大團白云的,或疾走或悠游,只是睜開眼,一洗的藍天上只有淡淡的飄忽的紗。轉動頭顱,草、樹和遠山層層疊疊全橫在眼前,陶醉在別樣的立體中。
關鍵字: 壩上 小山包 白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