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北京古觀象臺
據資料介紹,北京古觀象臺是一座古樸的城堞式青磚建筑,位于北京市建國門立交橋西南角,始建于明朝正統年間(約公元1442年左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臺之一。臺上安放有大型天文觀測儀器,臺下有紫微殿和晷影堂等附屬建筑物,在明代已大體形成現在的布局。它以建筑完整、儀器精美、歷史悠久和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的獨特地位而聞名于世。 北京古觀象臺在明朝時被稱為“觀星臺”,臺上陳設有簡儀、渾儀和渾象等大型天文儀器,臺下陳設有圭表和漏壺。清代時觀星臺改稱“觀象臺”,辛亥革命后改為中央觀星臺。 清代康、乾年間,天文臺上先后增設了八件銅制的大型天文儀器,均采用歐洲天文學度量制和儀器結構。從明朝正統年間,到1929年止,北京古觀象臺連續從事天文觀測達五百年,在世界上現存的古觀象臺中,保持著連續觀測最久的歷史記錄,而且,它還以建筑完整和儀器配套齊全而在國際上久負盛名。清代制造的八件大型銅制天文儀器體形巨大,造型美觀,雕刻精湛。除了造型、花飾、工藝等方面具有中國的傳統特色外,在刻度、游表和結構方面還反映了西歐文藝復興時代以后大型天文儀器的進展和成就,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它們不僅是實用的天文觀測工具,還是舉世無雙的歷史文物珍品。 現在北京古觀象臺已經改建為北京古代天文儀器陳列館,屬于北京天文臺,繼續在科學和科普領域發揮著作用。
多次經過北京建國門一帶,老遠就可以看到古觀象臺城樓。在古代的北京城,這樣的高度作為觀象臺,是當之無愧的。
近來因為布置臺內的科學展覽,可以看的內容減少,所以成人門票由10元降為5元。60歲以上可以優惠,只要2元,所以我和老伴只花了4元就游覽了觀象臺。
外面看不出什么,不知里面怎么樣?
走進去,臺下有一個大院子,從圓門進去,四周廂房可以布置展覽。
院子里陳列著幾件觀測儀,都是現在的復制品。這是簡儀,明正統四年鑄造,功能比渾儀更簡單,原存北京。1933年運南京紫金山天文館。
渾儀,明正統四年(1439年)鑄造,用來測定天體位置,原存北京。1933年運往南京紫金山天文臺。
石碑,建于雍正六年五月(公元1728年)。記載雍正三年二月初二的一次日月合壁、五星聯珠的天象。
觀象臺下的紫微殿中,懸掛著乾隆皇帝題寫的巨匾,上書“觀象授時”,這四個字點出了古代觀象臺的作用:觀測天象(日、月、星辰運動的規律),據以制定和頒布歷書。
觀象臺,古代是一座高大宏偉的建筑。
日晷:1955年復制,仿照故宮太和殿前左側日晷復原,制作安裝了曾經丟失的四根立柱。日晷的作用:利用表影方位變化測定地方真太陽時。
從觀象臺內的庭院看觀象臺
走上去,臺子約莫有四五層樓高。
觀象臺外現代高樓林立
臺上,設有八架清代的天象儀器。
乾隆十九年(1754年),觀象臺又增添了一座中國人自行設計制造的璣衡撫辰儀,用于測定真太陽時、天體的赤經差和赤緯。這座儀器的制造用了10年時間,是最精美、最華麗、也是清朝制造的最后一座大型儀器。至此,觀象臺上共安放有8座大型青銅天文儀器,其中最大的地平onmouseover='isshowads = false;isshowads2 = false;isshowgg = true;intextads_gglayer="_u7ecf_u7eac_u4eea";keygate_ads.showggads(this,"_u7ecf_u7eac_u4eea",event)'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www.google.com/url?sa=l&ai=bxh44fnovr9efhp-isalxocgmaphlgsyz9mhfa6rcnnfg5feqbrgfik-aqgkobtgbuimwwmf6_____wfgnbnqgzafqgekmtawmdaxnjawmsgbaakc9csmnqlagt7iatmvvalzax8a72qu472l&num=5&q=//www.njsanfeng.cn/newebiz1/ebizportalfg/portal/html/categorylist.html%3fproductmulticategorypicker210_action%3dsearchcategory%26productpicker_action%3dsearchcategory%26categoryid%3dc373e9120e8e37798ffe9f0ff1a31a55&usg=afqjcngverecyapkbuahkganmabeb20beg");ggkwclickstat("經緯儀","www.njsanfeng.cn","afs","1000016002");' onmouseout='isshowgg = false;intextads_gglayer="_u7ecf_u7eac_u4eea"'>經緯儀重達7368公斤,最小的紀限儀也有802公斤。這些儀器,均采用西洋的天文計量進制,代表著當時天文儀器的最高水平,也表現了中國鑄造工藝的最高水準。
臺上一角,可以看見半數儀器。
觀天儀器外是北京的現代高樓大廈
天體儀,制造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用于測定天體出沒的時間和方位,以及求任何時刻地平高度和方位角。
地平經儀(1673年),主要用來測定天體的方位角。
紀限儀(1673年),主要用來測定60度以內任意兩顆天體的角距離和日、月的角直徑。
古代與現代的交融,時光流逝,人間巨變,滄海桑田。
古老的赤道經緯儀靜靜佇立高臺上,象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默默地守望著腳下這塊古老的土地。它無法理解眼前的變化,什么時候它的周圍高聳起這么多的樓房呢?
沒想到在北京鬧市中還有這么幽靜的地方。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里面的時光好像凝固了。
走近觀象臺
觀象臺下是一座非常清靜的園林。
關鍵字: 古觀象臺 天文儀器 經緯儀 觀象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