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紫竹院
【出游地點】北京·紫竹院
【出游時間】2007.06.24
【出游人物】斜月三星
【景點簡介】
紫竹院位于海淀區白石橋路南端,占地14公頃,其中水域11公頃,是一處以水上景色為主要游覽內容的公園。紫竹院公園所在之地及湖泊歷史悠久,公元三世紀這里是古高粱河的發源地之一;元代郭守敬開鑿的通惠河經過此湖;明代在湖泊的北岸建紫竹院廟宇;清朝乾隆在廟內供奉觀音像,賜名紫竹禪院。此后這一帶即被民間傳名為紫竹院。
紫竹院公園始建于1953年,因園內有明清時期廟宇福蔭紫竹院而得名。全園占地46余公頃,水面約占1/3,南長河、雙紫渠穿園而過,形成三湖兩島一堤的基本格局。它是一座幽篁百品,翠竿累萬;以竹造景,以竹取勝的自然式山水園。
紫竹院立意于竹文化之播揚,設計精邃,布局新穎。模山范水求其自然,掇石嶙峋精心置安,亭、廊、軒、館錯落有致,修竹花木巧布其間,舉目皆如畫,四時景宜人。春暖風篁百花舒,夏蕩輕舟荷花渡,秋高蘆花楓葉丹,冬日瑞雪映松竹。公園中部有青蓮島、八宜軒、竹韻景石、明月島、問月樓、簫聲醉月;西部有報恩樓、紫竹垂釣;南部有澄碧山房及兒童樂園;北部的筠石苑為近年所興建,黛瓦、棕柱、白粉墻,飛檐、翼翹、花漏窗,小橋流水竹片片,花木扶疏山水旁,獨具江南特色,內有清涼罨秀、江南竹韻、竹深荷凈、友賢山館、綠云軒、斑竹麓諸景,均以竹為主題。定期舉辦4-6月竹文化節。
【游走筆記】
其實很早以前就想去一趟紫竹院了,因為朋友常說她們上學的時候就頻繁的游串在公園里。據說紫竹院很美,到了,然后覺得的確挺美,不過距離心里的期許還是有很長一段距離的。當然這樣的感覺也有可能是因為自己狀態不好。
整個公園過四分之三的面積都是水域,所以眼前是一片的悠悠碧波。而岸邊的柳樹在微風中盡顯婀娜,構成一片垂柳依依。遠遠僅僅的碼頭停著各色的游船,供有人租用。而最里邊的小池塘邊上坐滿了垂釣的人,或獨身一人,或三兩成群,或攜家帶口。轉身之際看一對父女靜坐在湖邊的石頭上,往遠處眺望,并言語著什么。沒有猶豫的記錄下這一刻,然后又幻想著如若不是父女而是情侶又將是如何一番燕語呢喃的浪漫景象?
園區里的小路在濃密的綠樹下,陰涼一片。濃厚的樹蔭投射在路上,將陽光分割成若干片斑駁。一路而來,路邊的椅子上三三兩兩的坐著休息的游人。其中以情侶為多,更為有趣的是每對情侶的親昵都有所不同。最普通的莫過于,男女二人彼此依偎呢喃細語;還有的,男生躺著以女生大腿為枕,雙目緊閉,感受著女友給他擦汗的手;更有甚者,女生低頭細心的給男生修剪腳趾甲……如此這樣,有些是能接受的,有些是可接受的,有些卻是無法忍受的。
白墻紅門的背后是什么我不知道。這堵墻,這扇門位置比較偏僻,我猜想或許是工作人員休息或者辦公的地方吧。盡管園區不收門票了,但是必要的保潔和管理工作還是要的。不遠處,兩個身著工作服的人員,在林蔭道上以羽毛球為樂。
站在遠處的時候,沒有看出來這是什么。待仔細觀察之后方明白原來是一局未完的棋局。四周凌亂的橫臥在地上的石頭上刻畫著圖案和文字。沒有仔細一點點的去看,只是粗略的一掃而過。所以這個畫面留給我的只是一個疑問。我想留著這個疑問,或許以后我還會再來一次吧。
陽光和綠葉都是站在這個回廊里留下的。一直喜歡這樣的地方,盡管不能擋風遮雨,卻有著勃勃生機。大學校園宿舍樓對面也有一處這樣的回廊,交織在回廊頂的不是這樣的綠葉而是開著美麗花朵的紫藤。如今單位也有蜿蜒而上的紫藤,只可惜那不是回廊,于是只可遠看而不可靜坐。
透過窗口看茶社里的景致,翠竹和怪石很乖巧的站立在我想要的位置。于是窗棱成了畫框,而院里的景致則是活生生的一幅風景畫。這樣的畫里有畫不知道是什么時候開始興趣著的,只是知道在瘦西湖的時候,吹臺的圓孔恰到好處的留出了白塔和五蓮橋的位置。
放眼而去是萬綠叢中幾許紅,而近在身邊的卻是紅綠相宜。于是兩句詩句漸漸的清晰開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離開紫竹院前,繞著開滿荷花的池塘走了一圈,用自己的角度去捕捉了一些鏡頭。一些畫面為了記錄荷花的開始到結束,一些畫面只是為了水中的倒影。世人對荷花的贊美已經足夠了,一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就已經將其放在一個很高的位置了。
關鍵字: 管理工作 紫竹院 羽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