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北京故宮
作者 小竇
今天的目的地是故宮。
出門,坐車一直到天安門。廣場極大,人極多,前面是天安門城樓,馬上想起從小唱的那首歌:我愛北京天安門,天安門上太陽升……左邊的廣場上全是人,排成長隊,對了,毛主席紀念堂是免費對公眾開放的,準是去參觀的人。本來,我對這些是不感興趣的,但前段時間狂看關于長征題材的電視劇,越看,越覺得毛澤東雄才偉略,佩服得五體投地。我得去瞻仰一下。于是擠進隊伍。還沒站進去,就聽見有人沖我喊:背包的出來。原來,進去不能帶包,手機相機也都不能拿出來。
廣場上沒有公家的存包處,倒是有好幾個私人攤子,5塊錢一個人,包就堆成一堆,放在地上。我猶豫半天,還是把錢包相機和手機都拿出來了,這樣包里就沒什么值錢的東西了,萬一被偷,損失也不至于太大。
參觀的人分四隊排成長龍,從頭至尾,足有好幾百米。緩慢地移動著,差不多二十幾分鐘之后,我進了紀念堂。光線很暗,氣氛非常壓抑——而不是肅穆。終于看到水晶棺材了,偉人躺在里面,不知怎地,我懷疑那壓根就不是真人,而是蠟像,太假了。在室內的時間總共沒超過五分鐘。走到陽光下,我回頭看看,忽然覺得很荒謬。我想偉人如果泉下有知的話,一定不會這樣安排自己的身后事。相比之下,還是周恩來明智得多。
天安門城樓也是戒備森嚴,要上去,必須過三道關口,其中還包括被工作人員簡單搜身。同時,不能拍照。我騙不信邪,偷著打開相機掛在胸前,按了幾下快門。下來一看,還行,算清晰。其實并沒有什么神秘的,不過是一整個大殿,隔成幾個開間,每個開間里面,都放著椅子,椅子上都是黃綾的墊子,大約還是新中國成立儀式時,按職位高低排列的,也就相當于古時的朝堂,有尊卑高下之分。
下了城樓往里走,就是故宮。還是租了個電子導游儀。遺憾的是最宏偉的太和殿在修繕,整個被蒙住了,什么也看不見。故宮的房間極多,據說,一個嬰兒呱呱墜地,一天換一個房間睡覺,等把所有的房間都睡遍,已經是二十七歲的年輕人了。很多殿有展覽,有的是皇宮的傳世寶,有的是書畫,但很多地方都不許拍照,讓人覺得郁悶。
顏色的金碧輝煌是意料中的,但房間的面積和我想象里的比起來,好象小了點。宮中的夾道上,有很多銅制的大水缸,那是消防用具,古時,都儲滿水,在火災時用來滅火用的,到冬天,缸里結滿了冰,還要由太監定時在缸下放上碳火,化冰為水,以防不測。夾道都很長,兩邊是高的墻,一色枯燥的泥漿紅,那些整天生活在這高墻下的宮女,會是怎樣的凄惶呢?
還有御花園,實在是乏善可陳,除了那些幾人合抱粗的古樹,在我這個見慣江南精美園林的南方人眼里,幾乎沒有什么好看的,帝王家,也不過如此呀。有的植株旁邊,有木牌,上面寫著介紹的文字。看到芍藥,原來它的別名叫“將離”,倒是一個有點詩意的好名字,將要離別?無端帶了幾分哀傷來。
聽了電子導游的介紹,才知道,那些三流四流的清宮電視劇上,說得不一定都對,比如乾清宮,并不純粹是皇帝住的地方,自順治康熙后,這里就成了舉行內廷典禮,引見官員的場所;坤寧宮自清代起,也不是皇后的住所,電視上放到皇后,就動輒出現“坤寧宮”字樣的畫面,是極其可笑的。還有,大名鼎鼎的軍機處,其實只是一排低矮的平房。
我想,皇宮里,最可憐的,大概要數跑腿的太監宮女了,那么大的地方,傳個話,不得把人累個半死啊!還有,到處都花團錦簇,金碧輝煌的,時間久了,不視覺疲勞才怪呢。
雖然花了大半天的時間在故宮里,事實上,我只去了一半多地方,還有相當一部分,都沒走到,更別說那些因為修葺,不對外開放的宮殿了。
人民英雄紀念碑
我愛北京天安門
關鍵字: 天安門 天安門城樓 御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