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行記-就這樣愛上的童話世界
這是今年第二次來箭扣了,上次年初過來,還是春寒料峭,北方的春天來得遲,所以放眼望去依舊是一派干枯荒涼,坍塌破敗的景象。都說北京的秋天是四季里景致最美的,箭扣是在攝影界名氣很大的野長城,蜿蜒逶迤氣勢磅礴。這對于我這個從小生活在南方的人有很大吸引力。我們一行四人,食物,水,睡袋,帳篷,防潮墊和登山杖等等裝了一大包,出發懷柔去也。 先找了個機關大院把車放好,再去旁邊的“大鴨梨”吃午飯。哇哇,懷柔的“大鴨梨”比北京的還要豪華n倍,坐在里面一直感嘆,不小心又腐敗了,唉。吃完飯包了個小面包,60元,殺進西柵子村2隊。整裝待發時晃過來一個村里的大媽,站一旁和我們聊天。說,“你們這會兒上去是露營的嗎?要帶好帳篷,睡袋要厚的,抓絨的肯定不行。恩,登山杖下山時候要用……”大媽真是見多識廣。 聽說今天有小到中雨,開始走的時候天氣灰蒙蒙,倒是沒有下雨,不過擔心這樣的天氣拍不成什么照片,也挺沮喪的。果不其然,沒一會就開始下雨,我的背包沒有防雨罩,只好任他淋了。山路變得很濕滑,要小心防止摔倒,還不能停下休息,不然會被淋得更狼狽,雨下久了,山路也會更加泥濘難行。萬一包里的睡袋和御寒的衣服淋濕了,晚上就會死得很難看。北方向來干旱少雨,尤其是秋冬更難見到下雨,在一個轉彎處停下時,抬頭望見遠山層疊,煙雨蒙蒙,淡彩濃墨,如水墨畫一般,殘長城隨山勢起伏,時隱時現,山頂是烽火敵樓,有種說不出的蒼涼大氣。一路飆到鎮北樓,今晚決定在此扎營。天快黑了,山頂氣溫陡降,沖鋒衣濕了大半,褲子也濕了不少,又濕又寒,加上之前暴走時流的汗一下子冷卻。一時幾個人凍得唏唏嗦嗦,象兔子一樣跳來跳去,我的衣服帶少了,恨不得把睡袋套著走。找了一圈,柴火全是濕了,根本點不著,沒辦法烤火烘衣服熱食物了。我要暖氣意意移易儀……5555。記得有個冷笑話是這樣的,a問b:為什么那些人在發抖啊?b答:因為他們冷啊。a說:哦,原來抖一抖就不冷啦…… 雨勢變小,濃霧漸漸散開,長城墻磚被雨淋濕后顏色更加厚重,遠處的山林和近處的雜草都水洗過般清新,景色越來越瑰麗。處處被云海圍繞,不遜黃山啊。從天邊的白色云海中露出一線紅色晚霞,伴隨落日,站在400多年的敵樓里,一群人感動無言,突然忘記寒冷。 隨后搭帳篷,鋪睡袋。晚上居然能看到漫天星斗,說明明天是個好天氣。朝山下望去依舊看到不村莊人跡,只見云海漂浮,好象處于天上街市,空中樓閣,這一切多象夢…… 夜里很黑,這種不著邊際的黑,讓我將安全感全部系在耳朵上,幻想著自己的無助,聆聽山中最細微的聲音。我覺得山是很有靈性的,當我慢慢靠近他的時候,就會感覺到整座山發出的巨大的呼吸聲,一波一波,非常沉重。就好象某種巨大的動物,冰涼的鼻子發出的聲音,他的胸腹隨呼吸起伏,是那種悠長的嘆息聲。又好象狗尾巴草一仰一倒,隨風動的聲音。使聽者不自覺地隨著他的節奏,調整自己的腳步和呼吸。 夜里的風很大,吹進敵樓里,帳篷在耳邊嘩嘩作響。間或還有動物的叫聲夾雜,這是非常和諧的聲音,或者不能夠說他是一種聲音,只能說是一種顏色,黃櫨的顏色,山桃的顏色,五角楓的顏色,山栗樹的顏色。這所有的聲音與顏色,已經融入整個深秋。 第二天起床,初升的太陽給每一座山,每一座烽火臺,都灑滿金色。我們從這種金色里出發,走去慕田峪。漸漸遇見游人,長城也越來越完整。我們這幾個背著能裝進大象的背包走在景區,回頭率無數。一個外國人與我們聊天之后大嘆,young foolish! 我在山里,喜歡聆聽多過說話,非要說話時,也是極其小聲與溫柔。我帶來的mp3播放器從來沒有用過,因為那是工業社會的嘈雜。 長路漫漫,悲喜交加,萬般恐懼也不若轉身,何需去管世界的盡頭是什么?
關鍵字: 五角楓 慕田峪 烽火臺 狗尾巴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