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游北京之二--故宮
第二天,我們在酒店吃了一個免費的早餐,沒有什么好吃的,就是豆漿、小米粥、油條和包子,很京味,也吃不慣。吃完飯,就去故宮了。
故宮是我國明清兩代皇帝朝政和居住的地方,據說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房子,但現存只有八千多間,只是想想這個數就知道它有多大了。買了門票(60元/人,我要買學生票,但豬哥哥說不要省這些錢,要是被人發現了就不好了,真是小膽又誠實的豬!),我們就光明正大就走進紫禁城了。首先見到的是太和門,然后就是太和殿了,這是故宮最大的建筑,故宮的建筑基本上都先是什么門,然后就什么殿的,也許古代建筑的特色吧。在太和廣場,最吸引我的是旁邊的一個叫“日晷”的東西,這是古代用來看時間的一個刻有24個時辰的石盤(要面北,傾斜50度),通過太陽的影子就可以輕易地知道當前的時間了,我們對著手表,居然真的很正確,真佩服古代人民的智慧啊!跟“日晷”對應的是“嘉量”,是用來稱量的,但沒有深究。太和殿很雄偉,我覺得最漂亮的是大殿中間的龍鳳藻龍,是一口形似井的中間是龍口吊著珠,周圍是鳳腳圍繞的建筑,在這下面,就是龍椅了,據說這里就是經過測量的北京東西南北中心的交點,所以皇帝要坐在這里。可惜我不可以進去看看啦。
太和殿之后就是中和殿和保和殿了,差不多風格的建筑,但各自的職責功能倒是分得十分的清楚,充分體現了中國禮儀之邦的美稱,在什么殿進行什么的儀式,一點也亂不得。在中和殿的廣場,可以看到景山的萬春亭。
先走了一部分的中軸線,我們就先去了西線參觀,這里是妃嬪住的地方,顯得沒有那么雄偉壯觀了,但是每個院子里的設施也是十分的完備的,透過窗子,我們可以看到里面的擺設,這里的每一件東西都是價值連城的,讓我們感嘆在這個皇宮為什么可以有這么多的珍寶?慈禧居住的儲秀宮也是在這條線上的。走著走著,我都分不清東南西北了,在這個皇宮里居住,要搞清地形真的不容易啊,以前的太監、宮女也太辛苦了,如果是我,肯定要一段長時間才知道什么宮在什么地方,即使在這個小小的院子里,要辯認清楚也不簡單啊。
走完西線,我們又回到了中軸線,經過前面的三座大殿,就進入了皇帝和皇后的寢宮了,分別是乾清宮、交泰殿和坤寧宮。在這里,我知道了為什么在每個廣場都在幾層的平臺,然后都有龍頭的雕像,據說是用來排水用的,每當下雨的時候,龍嘴就吐出水前,很壯觀的,可惜我們無法看到這樣的景象。出了坤寧宮,就是御花園了,看電視就看得多了,現在可以親臨其境,真開心。御花園沒有花,只有很多參天的古樹,最特別是一種叫“龍須棗”的植物,枝和葉都是卷曲的,很優美很奇特,所以我在這里拍了相。然后還有一棵連理樹,很多人拍照,御花園不是很大,比我想象的要少很多,但是想想晚飯后可以在這里散散步,談談心,真是爽啊!做皇帝真好,在這么大的家,有這么多的珍寶,還有這么多人服侍,難怪都爭著做皇帝啦!
出了御花園,就是神武門了,我們還沒有走東線呢,所以沒有出去。我們先去了珍寶館,都說珍寶館了,里面肯定都是些稀世珍寶啦!所以要買門票(10元),還要套上專門的鞋套呢!進去首先見到的是珍妃井,如果不是因為珍妃在這里被慈禧命人推下去的話,基本就是普通的一口井,現在因為有這樣的故事,所以就很多人在觀看。再進去,就是一個展示珍寶的地方了,這里的地磚都是金的,可能太多人走的緣故,大部分都已磨去了金色,只剩下難看的黑色,而且感覺很光滑。這里的柱都是金的,所以都用網網著,不讓人去觸摸。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套用金做的樂器,共用了萬兩黃金鑄造啊,真是昂貴啊!還有很多的寶貝,算是開了眼界吧。
離開珍寶館,為了去看九龍壁,我們又繞了一圈,經過長長的寬寬被高墻圍著的路,回頭看,才真正明白為什么這里叫“紫禁城”了,只有城市才有的路,在這里是那么的普通,不是城又是什么呢?九龍壁沒有什么特別,人太多,所以沒有照相。于是又走了一次御花園,就從神武門離開故宮,時間已經是下午一點多了,也就是說我們在故宮里呆了差不多六個小時了。
中午我們在一家酒樓吃飯,服務不好,味道也一般,最好吃的是一個不記得叫什么名字的肥豬肉了,最難忘的是要了一壺菊花茶,居然要15元,后來我才發現在北京吃飯,服務員都問你要不要茶,我猜想可能都是要加收的,跟廣州不同,我們是按茶位收的,它是按壺來收吧。
吃完飯,就去了景山公園。剛好有牡丹展和郁金香展,因為我覺得牡丹不美,所以也沒有去看,郁金香就好看多了,所以豬哥哥幫我拍了相,我覺得我比花還要美!然后我們就登上了萬歲山,這座山是拆除舊皇城的渣土和挖新紫禁城筒子河的泥堆積而成的,所以不是很高,山上有五座亭一字排開,但是大部分都已遭到損害。中間的那座叫萬春亭,是北京中軸線上最高的建筑,站在上面,可以看到故宮的全景,到這里,才真正知道故宮的壯觀啊,我想《還珠格格》可能也是在這里拍的。在右手邊,就是北海公園了,景山真是個好地方!下山后,我們就去看崇禎皇帝自縊的槐樹了,后來聽人家的導游介紹,才知道現在這棵樹是假的,真正自縊的樹早就毀了,可惜啊!
出了景山公園,就去了北海公園,網上說門票只要5元,現在居然要20元,真是搶錢啊!但還是進去了。一進門,就見了北海,與其說是海,還不如說是湖實際一點,但人家喜歡叫海,我也只可以叫海了。北海兩邊都栽滿了楊柳,感覺中柳是江南特有的,但后來才發現整個北京城到處都是楊柳。隨風搖擺的柳枝為北海增添了幾分秀美,水上是如鯽的游船,給北海帶來了一些動感。兩岸有許多戀人相依相偎,真浪漫!豬哥哥說《讓我們蕩起雙槳》就是歌唱這里的。不一會兒,我們就上了瓊華島的頂峰,著名的白塔就呈現在我們面前了,但是只可以在外面參觀,里面究竟如何就不得而知了。沿路而回,就是蓬萊島了,據說構思是天上的仙境,可惜要收門票,所以沒有去。下了山,我們就坐了游船參觀兩岸的景色,人很多,我們只能坐在中間的位置,不過,還是可以很悠閑地欣賞兩岸的美景和白塔。不知不覺,時間居然已經5點了,所以里面的所有景點已經關門了,這20元就這樣泡湯了。
出了北海,豬哥哥說帶我去看看中南海,國家領導辦公和住宿的地方。高高的圍墻就這樣把中南海和外界隔絕了,門口是界備深嚴的保衛,還有攝像頭,所以別想走近。豬哥哥說江澤民就是騎車上班的,不知是不是真的。
晚上,我們在王府井小吃一條街吃晚飯,吃了京城有名的小吃—爆肚和炸醬面,嘩,很咸!其實也不是特別好吃,我覺得廣州的羊雜比爆肚好吃,不過,去了一個地方,一定要試試它的特色小吃的。然后,轉了一圈,發現吃的東西都是那么幾個,羊肉泡漠、拉面、麻辣火窩、擔擔面,我還是喜歡吃烤羊肉串,很美味!賣羊肉串的新疆人為了吸引人還會學羊叫呢!第二天,我們在酒店吃了一個免費的早餐,沒有什么好吃的,就是豆漿、小米粥、油條和包子,很京味,也吃不慣。吃完飯,就去故宮了。
故宮是我國明清兩代皇帝朝政和居住的地方,據說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房子,但現存只有八千多間,只是想想這個數就知道它有多大了。買了門票(60元/人,我要買學生票,但豬哥哥說不要省這些錢,要是被人發現了就不好了,真是小膽又誠實的豬!),我們就光明正大就走進紫禁城了。首先見到的是太和門,然后就是太和殿了,這是故宮最大的建筑,故宮的建筑基本上都先是什么門,然后就什么殿的,也許古代建筑的特色吧。在太和廣場,最吸引我的是旁邊的一個叫“日晷”的東西,這是古代用來看時間的一個刻有24個時辰的石盤(要面北,傾斜50度),通過太陽的影子就可以輕易地知道當前的時間了,我們對著手表,居然真的很正確,真佩服古代人民的智慧啊!跟“日晷”對應的是“嘉量”,是用來稱量的,但沒有深究。太和殿很雄偉,我覺得最漂亮的是大殿中間的龍鳳藻龍,是一口形似井的中間是龍口吊著珠,周圍是鳳腳圍繞的建筑,在這下面,就是龍椅了,據說這里就是經過測量的北京東西南北中心的交點,所以皇帝要坐在這里。可惜我不可以進去看看啦。
太和殿之后就是中和殿和保和殿了,差不多風格的建筑,但各自的職責功能倒是分得十分的清楚,充分體現了中國禮儀之邦的美稱,在什么殿進行什么的儀式,一點也亂不得。在中和殿的廣場,可以看到景山的萬春亭。
先走了一部分的中軸線,我們就先去了西線參觀,這里是妃嬪住的地方,顯得沒有那么雄偉壯觀了,但是每個院子里的設施也是十分的完備的,透過窗子,我們可以看到里面的擺設,這里的每一件東西都是價值連城的,讓我們感嘆在這個皇宮為什么可以有這么多的珍寶?慈禧居住的儲秀宮也是在這條線上的。走著走著,我都分不清東南西北了,在這個皇宮里居住,要搞清地形真的不容易啊,以前的太監、宮女也太辛苦了,如果是我,肯定要一段長時間才知道什么宮在什么地方,即使在這個小小的院子里,要辯認清楚也不簡單啊。
走完西線,我們又回到了中軸線,經過前面的三座大殿,就進入了皇帝和皇后的寢宮了,分別是乾清宮、交泰殿和坤寧宮。在這里,我知道了為什么在每個廣場都在幾層的平臺,然后都有龍頭的雕像,據說是用來排水用的,每當下雨的時候,龍嘴就吐出水前,很壯觀的,可惜我們無法看到這樣的景象。出了坤寧宮,就是御花園了,看電視就看得多了,現在可以親臨其境,真開心。御花園沒有花,只有很多參天的古樹,最特別是一種叫“龍須棗”的植物,枝和葉都是卷曲的,很優美很奇特,所以我在這里拍了相。然后還有一棵連理樹,很多人拍照,御花園不是很大,比我想象的要少很多,但是想想晚飯后可以在這里散散步,談談心,真是爽啊!做皇帝真好,在這么大的家,有這么多的珍寶,還有這么多人服侍,難怪都爭著做皇帝啦!
出了御花園,就是神武門了,我們還沒有走東線呢,所以沒有出去。我們先去了珍寶館,都說珍寶館了,里面肯定都是些稀世珍寶啦!所以要買門票(10元),還要套上專門的鞋套呢!進去首先見到的是珍妃井,如果不是因為珍妃在這里被慈禧命人推下去的話,基本就是普通的一口井,現在因為有這樣的故事,所以就很多人在觀看。再進去,就是一個展示珍寶的地方了,這里的地磚都是金的,可能太多人走的緣故,大部分都已磨去了金色,只剩下難看的黑色,而且感覺很光滑。這里的柱都是金的,所以都用網網著,不讓人去觸摸。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套用金做的樂器,共用了萬兩黃金鑄造啊,真是昂貴啊!還有很多的寶貝,算是開了眼界吧。
離開珍寶館,為了去看九龍壁,我們又繞了一圈,經過長長的寬寬被高墻圍著的路,回頭看,才真正明白為什么這里叫“紫禁城”了,只有城市才有的路,在這里是那么的普通,不是城又是什么呢?九龍壁沒有什么特別,人太多,所以沒有照相。于是又走了一次御花園,就從神武門離開故宮,時間已經是下午一點多了,也就是說我們在故宮里呆了差不多六個小時了。
中午我們在一家酒樓吃飯,服務不好,味道也一般,最好吃的是一個不記得叫什么名字的肥豬肉了,最難忘的是要了一壺菊花茶,居然要15元,后來我才發現在北京吃飯,服務員都問你要不要茶,我猜想可能都是要加收的,跟廣州不同,我們是按茶位收的,它是按壺來收吧。
吃完飯,就去了景山公園。剛好有牡丹展和郁金香展,因為我覺得牡丹不美,所以也沒有去看,郁金香就好看多了,所以豬哥哥幫我拍了相,我覺得我比花還要美!然后我們就登上了萬歲山,這座山是拆除舊皇城的渣土和挖新紫禁城筒子河的泥堆積而成的,所以不是很高,山上有五座亭一字排開,但是大部分都已遭到損害。中間的那座叫萬春亭,是北京中軸線上最高的建筑,站在上面,可以看到故宮的全景,到這里,才真正知道故宮的壯觀啊,我想《還珠格格》可能也是在這里拍的。在右手邊,就是北海公園了,景山真是個好地方!下山后,我們就去看崇禎皇帝自縊的槐樹了,后來聽人家的導游介紹,才知道現在這棵樹是假的,真正自縊的樹早就毀了,可惜啊!
出了景山公園,就去了北海公園,網上說門票只要5元,現在居然要20元,真是搶錢啊!但還是進去了。一進門,就見了北海,與其說是海,還不如說是湖實際一點,但人家喜歡叫海,我也只可以叫海了。北海兩邊都栽滿了楊柳,感覺中柳是江南特有的,但后來才發現整個北京城到處都是楊柳。隨風搖擺的柳枝為北海增添了幾分秀美,水上是如鯽的游船,給北海帶來了一些動感。兩岸有許多戀人相依相偎,真浪漫!豬哥哥說《讓我們蕩起雙槳》就是歌唱這里的。不一會兒,我們就上了瓊華島的頂峰,著名的白塔就呈現在我們面前了,但是只可以在外面參觀,里面究竟如何就不得而知了。沿路而回,就是蓬萊島了,據說構思是天上的仙境,可惜要收門票,所以沒有去。下了山,我們就坐了游船參觀兩岸的景色,人很多,我們只能坐在中間的位置,不過,還是可以很悠閑地欣賞兩岸的美景和白塔。不知不覺,時間居然已經5點了,所以里面的所有景點已經關門了,這20元就這樣泡湯了。
出了北海,豬哥哥說帶我去看看中南海,國家領導辦公和住宿的地方。高高的圍墻就這樣把中南海和外界隔絕了,門口是界備深嚴的保衛,還有攝像頭,所以別想走近。豬哥哥說江澤民就是騎車上班的,不知是不是真的。
晚上,我們在王府井小吃一條街吃晚飯,吃了京城有名的小吃—爆肚和炸醬面,嘩,很咸!其實也不是特別好吃,我覺得廣州的羊雜比爆肚好吃,不過,去了一個地方,一定要試試它的特色小吃的。然后,轉了一圈,發現吃的東西都是那么幾個,羊肉泡漠、拉面、麻辣火窩、擔擔面,我還是喜歡吃烤羊肉串,很美味!賣羊肉串的新疆人為了吸引人還會學羊叫呢!
關鍵字: 中軸線 北海公園 御花園 珍寶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