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齡故居重新開放
本月,位于后海北沿的宋慶齡故居,經過兩年修繕后重新開放,新增文物庫房總面積達4000平方米,展廳面積擴大1.6倍。據介紹,在新展廳內,展出的約半數文物均為首次亮相,包括孫中山1924年北上在天津御寒用的帽子、宋慶齡祖母留給她的綠松石銅質發簪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的故居,位于北京西城區后海北沿46號。這是一卒典型的中國式庭院,走進故居,幽靜的園內假山疊翠,花木成蔭,清澈的湖水,曲折環繞。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原計劃為宋慶齡同志在北京專門修建一座住宅,但她卻以國事百廢待興,一再遜謝。最后在周總理的親自過問下,才借此王府花園,葺舊更新。宋慶齡于1963年遷居于此,在這里工作、學習和生活了近20年直至1981年5月29日溘然長逝。
宋慶齡故居
園內原有古建筑為:前廳“濠梁樂趣”、后廳“暢襟齋”、側廳“聽鸝軒”、西廳“觀花室”。超手回廓南街“南樓”,北通東廳,東接王府宅院,回廓中間建有“恩波亭”。南湖對面的假山,錯落有致,筑有“扇亭”和“聽雨屋”。宋慶齡從青年不追隨孫中山先生投身革命,直到生命的最后時刻。七十年來經歷風風雨雨,這里的一切,再現了這位極不平凡的偉大女性的品德、情操和永不休止的追求,也再現了自二十世紀開始她為之獻身的中國革命史實的重大事件的側畫。
1915年宋慶齡不顧家庭反對毅然與流之中的孫中山先生結婚,從此宋慶齡為了孫中山救國救民的事業,為了自己“求中國自由平等”的理想,歷盡艱險,百折不撓,至死不渝。在幾十年革命生涯中,以她崇高的威望,為中國人民的革命建設事業團結了不少國際友人。白求恩、斯諾、柯棣華、馬海德等,都是由宋慶齡介紹,從此成為中國人民永不分手的摯友。她不僅是新中國的締造者之一,而且也是建設新中國的卓越領導人之一。宋慶齡為發展婦女兒童的文教福利事業,傾注了大量心血。
宋慶齡故居
故居的主樓,建于1962年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兩層樓房,外觀仿古,與 內景致和諧一體。庭院當中,可見清碧的湖水將主婁和草坪緊緊環抱,后湖畔有一鴿子房。宋慶齡喜愛鴿子,常在工余親自給它們喂食。
1982年5月29日經中央書記處批準,故居對外開放,至今已接待國內外觀眾近350萬人次。人們在這里緬懷宋慶齡為新中國奮斗畢生的光輝業績,追念她為人民鞠躬盡瘁的崇高精神。她崇高的品德,情操,光輝的業績將會在人們心中永存!
宋慶齡的故居
地址:北京后海北沿46號
交通:乘819路、5路在果子市站下車即到。
關鍵字: 天津 孫中山 宋慶齡故居 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