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陵群游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北郊,是明朝13個皇帝的陵墓群,也是全世界現存埋葬皇帝最多,保存情況最好的帝王陵墓群。其中,定陵的地下宮殿已經發掘并向游人開放。長陵也可供游人參觀,長陵內的金絲楠木大殿是我國古代建筑的典范之一。整個十三陵面積廣達40平方公里,建造用時超過200年。其工程極為浩大。
陵內建筑
明十三陵指的是(按歷史順序):長、獻、景、裕、茂、泰、康、永、昭、定、慶、德、思等13座明朝的皇帝陵墓。明朝的16位皇帝中,除了開國皇帝朱元璋葬在南京、第二位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和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鈺葬在北京西山外,其余的都葬在了昌平。人稱“明朝十六帝,昌平十三陵”。
十三陵里,已經對外開放的有長陵(朱棣)、昭陵(朱載垕)、定陵(朱翊鈞)三座,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定陵了。上世紀50年代,新中國對定陵地下宮殿進行了大規模的挖掘,并建立起定陵博物館,至今已經半個世紀。
陵內景觀
十三陵中,除了康陵、昭陵、定陵、思陵外,其余9座陵墓基本都在一條線上,參觀起來非常方便。現在一到周末或節假日,很多住在市區或其他區縣的朋友,都會開這車自己來游覽,畢竟參觀開放的陵墓人太多,看看其余的幾座“野陵”,卻是別有一番風味!
神路是明十三陵的第一個景點,由石牌坊,大紅門,碑樓,石像生,龍鳳門等組成。
游覽神路
石牌坊 為陵區前的第一座建筑物,建于1540年(嘉靖十九年)。牌坊結構為五楹、六柱、十一樓,全部用漢白玉雕砌,在額枋和柱石的上下,刻有龍、云圖紋及麒麟、獅子等浮雕。這些圖紋上原來曾飾有各色彩漆,因年代久遠,現已剝蝕凈盡。整個牌坊結構恢宏,雕刻精美,反映了明代石質建筑工藝的卓越水平。
神路旁雕塑
過了石牌坊,即可看到在神道左、右有兩座小山。東為龍山(也叫蟒山),形如一條奔越騰挪的蒼龍;西為虎山(俗稱虎峪),狀似 一只伏地警覺的猛虎。中國古代道教有“左青龍,右白虎”為祥瑞之兆的傳 說,“龍”、“虎”分列左右,威嚴地守衛著十三陵的大門。
旅游提示
神路 淡季15元,旺季20元;昭陵 20元;定陵 淡季40元,旺季70元;長陵 淡季30元,旺季40元。
(淡季、旺季時間:淡季為當年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旺季時間為每年4月1日至10月31日。)
公交路線:
1、地鐵13號線到立水橋站乘昌平小22路神路、定陵、昭陵
2、德勝門乘345到昌平北站或乘345支線到昌平東關,再乘314到神路、定陵、長陵
自駕車線路:
沿京昌高速路到昌平出口,交費15元駛出高速路。經過昌平西關環島,直行駛入101國道。34公里處向右轉進入十三陵公路,行駛大約200米,馬路右側便是十三陵的石牌坊,十三陵公路兩側都是蘋果園。繼續沿公路行駛,可以看到神路。在十三陵的丁字路口,直行便是定陵、長陵和其他陵區。右轉是十三陵水庫環湖路。進入十三陵環湖路后,駕車行駛4.7公里左轉去蟒山公園入口,直行去十三陵水庫。
關鍵字: 全世界 定陵 帝王 明十三陵 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