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攀冰好去處六大冰瀑動心弦
冬季的京郊山區呈現的是別樣的美麗——夏日里泉水叮咚的山谷中,如今點綴著一條條銀裝素裹的冰柱,往日流水潺潺的河溪凝結成潔白的“玉帶”在山間舞動,更有寬闊、壯麗的巨型冰瀑高懸在崖壁之上,讓人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喜愛攀冰的人自然不會錯過這攀冰賞景的大好良機,于是一行又一行人成群結隊的向京郊涌去。
據介紹,冰瀑是由于天氣寒冷,水流到低于零度的地表后與巖石凍結而形成的。觀賞京郊冰瀑的佳期是每年12月至次年3月,喜歡攀冰、賞冰的人們紛紛齊聚京都第一瀑、桃源仙谷、幽谷神潭、雙龍峽等冰瀑景區,與冰雪為伴,盡享冬韻。
雙龍峽
雙龍峽:十里冰川 百掛冰瀑
今冬的兩場大雪,令門頭溝區齋堂鎮雙龍峽得天獨厚的十里冰川、百掛冰瀑又展現出瑰麗的身姿。其中離景區門口最近的一瀑和景區盡頭的二瀑高30余米、寬10余米,猶如冰清玉潔的玉佛一般,蔚為壯觀。沿途的小冰筍、冰凌、冰花、冰瀑星羅棋布,形態各異;靜靜的冰河蜿蜒流長,貫穿整個景區。美景雖然如畫,卻毫無人工雕琢。當手拿景區自制的冰镩,腳踏特制的冰爪漫步于這冰雪交融的水晶宮殿中時,心中洋溢著的滿是純潔的快樂。
最佳觀賞期: 11月至5月; 冰期甚至可持續到次年的7月份。
自駕路線:沿西五環上蓮石西路或阜石路,雙峪環島向北,沿109國道到火村見路標左轉即進入雙龍峽景區。
乘車路線:蘋果園地鐵站往西200米,乘坐929公交支線到火村口下車。
黑龍潭
黑龍潭:冰瀑如水晶項鏈
冬季的黑龍潭,時間仿佛停滯了,撒落在幽深峽谷里的“春花”、“秋月”、“平沙”、“落雁”等18個名潭,潭闊水深,結的冰與未結冰的水結合在一起像鏡子般映著千奇百怪的山峰。冰面上穿梭著滑冰者的身影,回蕩著孩子們在冰上玩冰車的笑聲。
山谷里大大小小似水晶項鏈一樣的瀑布,或凝固成玉琢的佛塔,或靜化成沖天的利劍,或像水晶蓮花般盛開,讓人賞心悅目、驚奇萬分。50多米高的通天瀑則垂直陡峭,變成層層疊疊的玉雕停留在了峭壁之上。
這里的冰壁坡度難度不大,比較適合初學攀冰者嘗試。
最佳觀賞期:每年12月至次年3月;其中1月—3月最佳。
自駕路線:京承高速到密云城區,可看到路標,沿水庫風景區都會看到黑龍潭景區的路標(此線路盤山路較多,行車注意安全)。
乘車路線:東直門乘987或980路到密云,然后打車到黑龍潭或者乘去四合堂的小公共。
京都一地瀑
京都第一瀑:遠看如玉雕巨龍汲水
京都第一瀑位于黑龍潭北3公里,是京郊流水量最大的瀑布,落差62.5米。冬季,隨著氣溫的逐漸降低,流水結冰后層層疊疊,漫延至石壁四周,形成京都第一冰瀑,遠遠看去似一條玉雕的巨龍從崖壁上垂頭汲取冰潭中的水;近看像天上的銀河飄落在石壁之上,令人心動。
最佳觀賞期:每年12月至次年3月;其中1月—3月中旬最佳。
自駕路線:京承高速至順密路出口,往密云水庫風景區方向行到西翁莊水庫丁字路口左轉,黑龍潭北行3公里即到。
乘車路線:東直門乘980路或987路直抵密云在鼓樓大街站下車(票價12元),轉乘密云到京都第一瀑景區的班車(8元)或乘出租車(40元)。
桃源仙谷
桃源仙谷:壯觀冰瀑墻寬約百余米
桃源仙谷位于云蒙山地域,森林茂密,潭瀑眾多——有一湖六瀑十三潭及一泉四池等景觀鑲嵌其中,每到冬季,峽谷內的瀑布以及有落差的溪流就結成形色各異的自然冰雕。
冬季桃源仙谷最大的特色是可以在冰雪上快樂地嬉戲玩耍,還可在這里的全市最成熟的攀冰場地租用服裝和器材進行驚險而刺激的攀冰活動。桃源仙谷有兩面頗為壯觀的“冰瀑墻”——高達50米、寬約百余米,東面的冰瀑適于專業人士,西面的冰瀑坡度較緩,適合初學者。
最佳觀賞期:每年12月至次年3月;其中1月—3月中旬最佳。
自駕路線:京承高速到密云收費站出口,沿途會看到水庫風景區路標,沿密云水庫路前行大約12公里左右就會看到桃源仙谷的牌子。
乘車路線:由東直門汽車站乘987或980到密云,換乘出租車到景區。
天仙瀑
天仙瀑:冰潭冰瀑冰水相連
天仙瀑位于云蒙山主峰北麓,從大約海拔1000米高的平面上沿裂點垂然下落,到冬季就形成了冰水相連的冰瀑、冰潭、冰溪等各式各樣的冰晶之魄。千姿百態的厚實冰瀑與潔白如雪的條條小冰川交相輝映,十分好看。
天仙瀑溪不僅飛瀑薈萃,而且十分雄險、奇特,大部分瀑布落差均在20米以上,其中望仙瀑高達60米,驚仙瀑高達115米,這些瀑布在冰凍之后盡顯自然冰瀑之美,呈現出一幅幅美麗的冰雪畫卷。
最佳觀賞期:每年12月至次年3月;其中1月—3月中旬最佳。
自駕路線:京承高速到密云城區會看到路標,沿水庫風景區一路前行大約20公里左右沿途會出現多個景區的路標,天仙瀑是其中之一。
乘車路線:東直門乘坐987或980路至密云,換出租車去天仙瀑(路上約需要1個小時左右)。
野三坡
野三坡: 巨大冰瀑落差200余米
有“北方小桂林”之稱的野三坡,冬季峽谷內雖不再花團錦簇,但那些牢牢凍在石壁之上的山泉飛瀑形成的層層疊疊、錯落有致的小冰瀑,卻晶瑩透徹,銀光閃爍。
野三坡的制高點白草畔景區,森林茂密,冬季群山積雪,幾十條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冰瀑、冰柱層層復垂,玲瓏剔透,上面還滴著水珠,在陽光下變幻出令人眼花繚亂的光澤,成為白草畔冬日里亮麗的風景。最為神奇的是,景區內有一處由雨水及泉水長期沖刷侵蝕而形成的巨大山谷,嚴冬時即化為一巨大冰瀑,落差達200余米,通體冰瑩,氣勢磅礴,極為壯觀。
最佳觀賞期:12月至5月; 冰期從11月可持續到次年的7月份。
自駕路線:京石高速—琉璃河—韓村河—云居寺—張坊—十渡—野三坡。沿途均有路標。
乘車路線:在天橋或廣安門內、六里橋乘917路到野三坡下。
攀冰
攀冰像攀巖一樣,是一頂大多數人部可以參與的運動。需要注意的是,你當然不能有恐高癥。另外,出于整個攀冰過程中腳踢手劈,力量較小的女士會覺得比較累,但采取了上方保護以后,即便墜落,也不會有什么危險的。所以,你完全可以放心大膽地試練一下。
攀冰技術分為德式技術和法式技術兩種:
法式技術:起源早于德式技術,其攀爬特點不日于一般的攀巖技術:它是用一支大冰鎬攀爬,所以它采用"兩點支撐,一點移動"技術,即用一只腳或一支冰鎬支撐身體,移動另一只腳或冰鎬,因此它的技術要求比較高,且冰坡超過60度時一般不采用此種方法。法式技術的要領是:雙手在胸前橫握冰鎬,一手握冰鎬三通處,鎬尖向下,另一手握冰鎬1/3處,雙手間距離相當于肩寬。雙臂用力將冰鎬扎牢于冰面,然后依次移動雙腳,反復進行。
德式技術:是比較安全的攀冰方法,與法式技術不同,它采用兩支小冰鎬,這樣就和攀巖一樣,是"三點固定"。現在大多數攀冰者都采用這種技術。
攀冰注意事項:
將冰鎬扎入冰面時,不要用力過猛,而且冰鎬不要晃動,因為這樣會使冰面破裂,影響其穩固性。踢腳時要用力使冰爪尖牢扎入冰面。能否使冰爪牢扎冰面,關系到身體的穩定和攀爬的質量。正確的動作是:提腳的同時以膝關節為軸,利用登山鞋的重量,便腳平穩地前踢,便冰爪的前兩個前齒都能扎入冰面。注意:腳不要上下晃動,這樣容易使冰面破碎而不牢固:另外,腳要平直如果呈八字型扎入冰面,就不能充分發揮冰爪的作用。除安全帶等必要的保護性措施外,攀冰時還必須配戴頭盔,以防碎冰墜落。
攀登的秘訣:
抓:用手抓住巖石的凸起部分。
摳:用手摳住巖石的棱角、縫隙和邊緣。
拉:在抓住前上方牢固支點的前提下,小臂貼于巖壁,摳住石縫,用力下拉引體向上。
撐:利用臺階、縫隙或其它地形,以手臂和小臂使身體向上或向左右移動。
推:利用側面、下面的巖體或物體、以手臂的力量使身體移動。
漲:將手伸進縫隙里,用手掌或手指曲屈張。
開:以此抓住巖石的縫隙做為支點,移動身體。
蹬:用前腳掌內側或腳趾的蹬力把身 體支撐起來,減輕上肢的負擔。
跨:利用自身的柔韌性,避開難點,以尋求有利的支撐點。
掛:用腳尖或腳跟掛住巖石,維持身體平衡,使身體移動。
踏:利用腳前部下踏較大的支點,減輕上肢的負擔,移動身體。
關鍵字: 冬季 冰柱 郊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