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動物園
北京動物園是中國開放最早,珍禽異獸種類最多的動物園,距今已有九十余年的歷史。它位于西城區西直門外,占地面積約九十公頃,飼養展覽動物九百余種兩萬多只,每年接待中外游客 600多萬人次。從清末時期的萬牲園,民國時期的農事試驗場,到建國后的北京動物園;從供皇宮貴族、官僚軍閥游玩享樂的場所到現今的供廣大人民大眾休息游覽的場所,這中間北京動物園也曾走過一條極不平坦的道路。北京動物園的發展史分為六個階段,即晚清時期、民國時期、建國初期、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改革開放時期。縱觀90年的歷史,特別是建國后的半個世紀,我們可以看到正是由于黨和國家領導的關懷,無數動物園人的奮斗,才使得北京動物園發展成為現今全國規模最大、飼養動物種類最多、科技力量最強,在亞洲乃至全世界都有著巨大影響力的動物園。
晚清時期
北京動物園的歷史可追溯到清朝光緒三十二年(1906)。它的前身是清農工商部農事試驗場,試驗場是在原樂善園、繼園(又稱“三貝子花園)和廣善寺、惠安寺舊址上所建。建成后的農事試驗場占地面積約71公頃,除有不少精美的建筑物外,還設有試驗室、農器室、肥料室、蠶室、溫室、農夫住宅等。對各類農作物分為五大宗進行試驗,分別為“谷麥試驗、蠶桑試驗、蔬菜試驗、果木試驗、花卉試驗。附設的動物園面積僅占1.5公頃(即今北京動物園東南隅),最初展覽的動物是南洋大臣兼兩江總督的端方,自德國購回的部分禽獸及全國各地撫督送獻清朝政府的動物,約數十種百余只。植物室內建有溫室,并展出各種奇花異卉。由于農事試驗場所處之地,交通十分便利,又是京師第一座集動物、植物為一體的,帶有公園性質的農事試驗場,故開辦之初,人流不斷,十分熱鬧,甚至慈禧、光緒也兩次來園觀賞。農事試驗場之名,很快盛傳京師。
關鍵字: 動物園 委員會 試驗場 飼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