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叭溝門自然保護區
北京市喇叭溝門自然保護區是北京市面積最大、森林蓄積量最高、植被類型最多、森林垂直結構最復雜的天然林區。現存的大面積天然林有蒙古櫟樹、胡桃楸林、油松林、山楊林和白樺林等,也是北京地區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較完整、現有原生性森林保存較好、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具有明顯的森林氣候和典型的森林景觀。保護區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還是密云水庫上游的主要水源補給區,年涵養水源0.3億噸,吸收co2 38.9萬噸,可釋放o2 28.4萬噸,滯塵19.5萬噸,是首都北京的一道天然屏障。
1998年,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會提出建立喇叭溝門自然保護區的建議,1999年12月13日,北京市政府正式批準建立“北京市喇叭溝門自然保護區。
一、地理位置和范圍
北京市喇叭溝門自然保護區位于北京市最北部山區懷柔區喇叭溝門滿族鄉境內。全鄉總土地面積為301.976km2。劃定的保護區位于喇叭溝門鄉域的東北、北部和西北部,面積 184.4km2,占全鄉總土地面積的61.1%。行政范圍包括喇叭溝門鄉15個行政村中的6個,即北辛店、孫柵子、下河北、胡營、四道穴和帽山村;共28個自然村,1100戶3200口人。
二、地質地貌與氣候
喇叭溝門自然保護區地處燕山山脈,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自然保護區地處華北山地與內蒙古草原交界處,年平均氣溫為7~9℃,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8~-12℃,7月平均氣溫22℃左右;年降水量為500mm;無霜期為120~140天。由于該區海拔相對較高,夏季平均氣溫比北京市區低5℃左右,晝夜溫差較大,是度假避暑的好地方。
三、植被區系與動、植物資源情況。
保護區植被在區劃上屬于暖溫帶半濕潤區闊葉林區域冀遼山地油松、櫟類林區,地帶性植被是溫帶落葉闊葉林。現存植被只要是原始森林破壞后更新起來的次生林,并殘存少量原始性森林,具有燕山山地典型的森林類型。植被可劃分為4個植被型組,8個植被型,22個群系。其中胡桃楸,黃菠蘿,刺五加和野大豆為國家三級保護植物;被國家林業部列為二級保護的植物有12種,被北京市提名的重點保護植物有62種,經調查,保護區內有極危種14個、瀕危種36個、漸危種49個、敏感種71個。現存的第三紀孑遺植物軟棗獼猴桃、北五味子、山葡萄、黃菠蘿等數量已很少,瀕臨滅絕境地。
另外還有大型真菌125種;苔蘚植物53種;維管植物有670余種;蕨類植物36種;裸子植物6種;雙子葉植物495種;單子葉植物123種。
動物方面,有獸類動物19種,隸屬于6目,12科,17屬。大型動物主要有野豬、狍和斑羚。斑羚和豹是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狐、豹貓、花面貍、野豬等是北京市重點保護動物。
鳥類有33種,其中勺雞、蒼鷹、普通鷙、紅隼、灰鶴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爬行類主要有白條錦蛇、虎斑游蛇、王錦蛇、烏梢蛇。
昆蟲主要有200余種,主要集中于鱗翅目、鞘翅目、雙翅目、半翅目、膜翅目和直翅目。
回歸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喇叭溝門自然保護區已開展了生態民俗旅游,這里有山清水秀的自然風光,質樸純美的民俗旅游,悠久靈驗的神話傳說,熱忱歡迎中外朋友來我們喇叭溝門自然保護區休閑度假!
關鍵字: 北京市 喇叭溝門 大自然 自然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