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普陀影視城
北普陀影視城位于大興區南宮村,距故宮直線距離16公里,面積30余萬平方米,是一座集旅游觀光、影視拍攝、影視培訓、會議招待、文化交流為一體的大型多功能影視文化城,是繼中央電視臺無錫影視城、涿洲影視城之后新崛起的,以明、清建筑風格為主調的第三大影視外景基地。旅游觀光是北普陀影視城的主要服務項目。對稱聳立的華表、富麗堂皇的大門。開門迎客的羅漢山。巧奪天工的北普陀島,金碧輝煌的北普陀寺。松濤和聲,翠竹搖曳。松竹梅三園,三村一街的明清古鎮,國內外唯一紀念《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祠廟等20多個景區,50多處景觀,向游客展示了北普陀影視城獨特的豐姿。明清古鎮三條街、茶樓酒肆、客座戲院、牢獄縣衙應有盡有,農家村落,小橋石碾一應俱全;大佛寺院鐘鼓樓,大府大院四合二進,花石后園湖島舟航,瀉瀑亭塔齊備。城中帝宮嵯峨,水榭魚徑,小亭垂釣,舫行塔景,于古香古色中展示著中華園林文化的成就。紅樓夢園:瀟湘怡紅、靈石眾釵、曹雪芹神祠的書畫墨香昭示著中國紅學文化的輝煌;蒙古包茶、天橋把式、喬裝花會、繡球臨幸洋溢著傳統民俗文化的歡樂奔放;百態觀音、放生池畔,暮鼓晨鐘吐漱著東方佛禪文化的博大深邃;明清古鎮三街一村、研修學院、明星搖籃預示著中國影視文化將進一步走向繁榮。
四季主題游
隨著四季的變化,北普陀影視城將推出不同特色的主題活動,以各種不同的風姿,向游客們提供特殊的享受,春游踏青,這里是“暖日融融靜鼓聲,條風拂拂動旌旗。柳間飲馬春泉細,花里聞鶯晝漏遲夏日度假,這里“烈日炎炎不曬頂,赤風曛曛不過墻。柳間垂釣已忘夏,涼月洗晚暑不知十月秋游,這里是“天高更近人情味,風冷旗黃暖萬家,葉落片片歡歌里,人來處處舞紅綢冬季拾趣;這里是“松竹歲寒三友綠,冰霜不凍臘月紅,千梅爭姘獨一處,雪里看花更玲瓏。
“朝圣游
觀間菩薩在中國老百姓心中是善與美的化身,崇拜觀音是東方傳統文化不同分割的一部分,北普陀影視城內建起北普陀寺,形成了東有普陀在浙江,南有普陀在廈門,北有普陀在北京,,北普陀與東、南普陀除了在建筑風格上有相似相通這處,一是排更于主殿兩側長廊上的觀音百態群雕,一百尊與人同高的觀間,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堪為一絕;二是大殿上的主觀音,全像高達5.80米用泰國名貴花梨獨木雕就,其神態肅穆,而又溫馨祥和,亦為一絕,此寺雖主要為解決攝制組不能進寺拍片而建造的,卻給游客增添了不少情趣,提供了感受佛祥文化的機會,北普陀寺旁有一放生池,池邊小亭上有廟生終日侯持,提供放生服務,佛禪文化倡導的天人合一,同大在自然生靈和諧相處的思想與現代環何的生態觀殊途同歸,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寶藏,此外,明清古鎮中還建有關帝廟,閃爍著傳統文化的仁武忠勇之光,更有意義的是影視城舉世第一次為世界文化巨匠,中國文學的嬌子《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建造了祠堂,“雪芹祠內曹雪芹的臥資造像偉岸卻是家常客,傲但聞隨和聲。站在巨人像前,人們似乎又能聽到他那“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吟唱,又能看到紅樓之下,大觀園里的紅顏情夢。
城中紅樓夢園,靈石從釵,曹雪芹祠書畫墨香,照示奮斗目標中國紅學文化的輝煌。
城中北普陀,百態觀音,放生池畔,暮鼓晨鐘吐漱著東方佛禪文化的博大深。
城中蒙古包茶,天橋把式,喬裝花會,繡球臨幸洋溢著傳統民俗文化的歡樂奔放。
城中明清古鎮三街一村,研修學院,明星搖籃預示著中國影視文化將進一步走向繁榮。
城中梅園賓館,會議接待,歌廳宴堂,古裝禮賓,此外書畫院,陶藝館、松、竹、梅,三園則更具中國傳統的文化特色。
建園以來,北普陀影視城曾先后拍攝了《天橋夢》《男人無煩惱》《今生今世》《野火春風斗古城》《新龍門客棧》《狄仁杰》等14部影視片,中央電視臺也先后在這里拍過“夕陽紅“神州風采和“正大綜藝等節目,影視界老前輩及名人謝添,李華,周傳基,張藝謀,陳佩斯等曾親臨指導,總之,北普陀影視城以其豐富的景點,多角度的布局,全面的設施,周到的服務,準備接待更多劇組的到來并準備籌辦世界影視文化交流活動。
關鍵字: 傳統文化 北普陀 影視城 暮鼓晨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