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區旅游概況
旅游概況:
北京市昌平區地處北京市西北部,距北京紫禁城三十公里,總面積1352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62萬,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北方著名的旅游勝地。1983年,經中共中央批準的《北京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方案》把昌平確定為發展旅游、高校、科研為主的首都衛星城。昌平旅游在2004年榮獲《中國十大最好玩的地方》。
昌平區處于溫榆河沖擊平原和軍都山的結合地帶,位于燕山腳下,長城環抱,上風上水,一年四季空氣一級,地形地貌多樣,自然風光優美,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山峻、樹綠、水清、天藍,有“首都后花園”的美稱,優越的地理位置與豐富的自然生態環境為昌平旅游業的發展造就了得天獨厚的巨大優勢。區域內有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明十三陵,“天下第一雄關”——居庸關,十三級浮屠的遼代銀山塔林,擁有“亞洲之最”稱譽的中國航空博物館、中國坦克博物館、迪斯尼風格的九龍游樂園,全國最大的射擊場——中國北方國際射擊場,北方地區最大的國家級小湯山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獨具特色的十三陵國際高爾夫球場、空中滑傘俱樂部,以及風景秀麗的十三陵水庫和蟒山、溝崖、碓臼峪、虎峪、白虎澗、雙龍山、白羊溝、大楊山、菩薩山等自然風景區。全區共有文物保護單位78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一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
全區旅游企業215家,總投資達120多億元。其中景區、景點39家,擁有國家4a級景區4家,1a級景區2家;旅游星級飯店、培訓中心66家(五星級酒店1家、四星級飯店7家、三星級飯店14家、二星級飯店18家、一星級飯店6家,及中央市屬單位的各類培訓中心20家);旅游商店26家,旅游星級餐廳19家;旅行社15家;有遍及全區的民俗村60個,1500戶農家從事旅游接待工作。全區年接待游客1514.7萬人次,旅游收入15.37億元,實現旅游稅收1.14億元,直接從業人員2.5萬人。目前,昌平旅游業已形成規模和氣候,其游覽內容包括名勝古跡、自然景觀、現代娛樂、康復療養、休閑度假、科技博覽、民俗風情、觀光農業共八大系列。形成了吃、住、行、游、購、娛等功能齊全的現代旅游服務網絡。 中國加入wto和2008年北京申奧的成功,為旅游業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旅游業作為昌平經濟的三大支柱產業之一,為實現昌平旅游休閑首選之區的戰略目標,打造昌平旅游知名品牌,昌平區委、區政府加大對旅游業的投入,賦予了更多的優惠政策,為昌平旅游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投資發展環境。為了方便各位朋友挑選投資項目,我們在全區范圍內篩選出52個有特色、有潛力、有效益的旅游項目作為招商項目匯編成冊,供大家參考。
旅游業是給點陽光就燦爛的朝陽產業。昌平是陽光燦爛的旅游勝地。在此,山峻、樹綠、水清、天藍的昌平區真誠歡迎海內外有識之士的到來,共繪置業藍圖。
投訴電話:
北京旅游投訴電話:010-65130828
國家旅游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回龍觀鎮位于昌平區最南端,南接海淀區西三旗,北至沙河鎮,西緊鄰海淀上地信息產業基地、航天城、永豐鄉,東鄰東小口鎮,距德勝門僅10公里,昌平區的南大門。地鐵十三號線貫穿東西,八達嶺高速公路縱穿南北,京包鐵路蜿蜒而過,北清路把回龍觀與中關村緊緊相連;344、345、925、315、618、398、375(支)、371、719、919、811、819、307、845等多條公交線路在我鎮轄區內設有車站。回龍觀鎮交通便捷、環境優雅、地理位置優越,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隨著中關村生命科學園,中關村國際商城,全國最大的高校住宅區---育新花園和北京市最大的人文社區---回龍觀文化居住區在我地區的興建,農村城市化、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快。經濟結構發生了質的變化,以高新技術為主體的第二產業和以商業服務業、建筑業等為代表的第三產業在經濟成份中的比重不斷擴大,多種所有制成份的經濟發展迅猛,現已形成一定規模。回龍觀地區將繼續加快城市化建設步伐,優化招商引資環境,在現有基礎上,結合實際,將以下三個方面作為未來發展方向:一、穩步推進房地產業 利用回龍觀文化居住區的建成,帶動周邊區域的房地產業開發,在開發過程中做到合理利用、可持續發展。努力把回龍觀建設成為居住的首選之地。二、不斷發展工商業 在形成一定規模的社區,努力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商業服務項目;加強對商業流通行業的引導,使之有序、健康發展,努力引導建設一個有一定輻射范圍的商業流通中心。三、高新技術產業 依托中關村,做好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創造好投資環境,吸引高新技術企業來我地區落戶,以此來優化我地區的產業結構。
關鍵字: 中關村 北京市 回龍觀 旅游業 昌平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