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全攻略:12天7000元環游寶島
* 12天環游臺灣全島一圈,連經香港的往返機票在內,總共花費不足7000港幣。* 背著20公斤大背包和攝影器材的半老男人,在深秋的風雨中踽踽獨行于臺灣街道。* 6月籌劃,網上結識了許多臺灣男生、女生;11月成行,滄海一笑,浪漫一圈。上學的時候時間多,老想著周游世界,可是沒錢;工作以后,總在尋思周游世界,可是沒時間。如果不是大病一場離了職,如果不是憧憬去臺灣旅行可能給我的未來創造機會,如果不是編寫《臺灣之旅》,浪跡臺灣只能是個夢想。許多調查顯示,臺灣是大陸人民最想去的旅游目的地。因為地緣、血緣、歷史、政治等原因,臺灣也凝聚了所有中國人的關注。我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之一,因為大家的關注也隱隱有了一點使命感,怎么說也能給象上升中的太陽般火旺的祖國一點和平點綴吧。2005年11月16日大早,我從香港飛臺北,環島旅行一周后,27日深夜返抵香港的家里。以下用日記的形式真實紀錄這次旅行的概要。11月16日(陰、陣雨、西北季風),星期三,臺北走透透因為習慣早起、機票便宜、留多點時間在臺灣等原因,清晨四點多起床,五點半上了巴士,六點半抵達香港國際機場,辦理登機、過海關、安檢等,八點半正式起飛,十點稍過抵達臺北中正國際機場。辦理入境比我04年初來的時候順暢多了,臺灣的官衙文化似乎也在進步,也在貫徹落實“執政為民”呵。根據經驗和朋友的建議,我在入境大廳前的銀行柜臺把身上的六千港幣全都換成了兩萬五千多臺幣,因為在銀行兌換匯率劃算且有保障,也免除在街上到處找銀行兌換的麻煩。十一點多上了往臺北市區的巴士,圖便宜上的這輛車先在機場附近的桃園縣街區繞了個圈,沿路上了些乘客,然后才上高速路往臺北市區趕,并且在臺北市區內也要繞一繞。這便宜可是撿個正著,因為我是不趕時間的浪游,看看桃園和臺北的街景正好。公路上車很多,都很規矩地、沒有丁點喇叭聲地靜靜行駛;路兩旁及路中央隔離帶的電燈柱上掛滿競選廣告,樓房上的巨幅商業廣告和巨幅競選廣告互相輝映,選旗飄飄口號轟轟的架勢讓人想起“文化大革命”;即使在臺北市區,高聳、錚亮的新式商業大廈仍難一見,不免產生“也不過如此”的感慨。下了巴士轉乘捷運(地鐵),將近中午一點抵達預訂好的旅館。約好的朋友過來寒喧、午餐。三點過后,我邁開不大利索的雙腿,臺北街頭走透透去也!揣著悠游卡(捷運、公車通用儲值卡),拿著臺北街道圖(捷運站免費索取),先到旅館附近的電信公司開手機電話卡。臺灣手機撥出付費收聽免費,這次在臺總共用了600臺幣的預付卡手機電話費。我打臺灣本地的電話比較多,一般如果只作跟家里保持聯絡和應急使用的話,300臺幣也就足夠了。隨后步行到中正紀念堂,經過臺北婚紗商業街,乘捷運到誠品書店位于忠孝敦南的總店,拜訪了他們的企劃部并在店內采訪拍照。其后乘捷運返回臺北車站,漫游了這座龐大的交通樞紐暨商業中心,并在這里用晚餐。六點多,我西出臺北車站,沿忠孝路一直走到承恩門(臺北古城北門),折轉往南走博愛路至衡陽路口,折轉往東至二二八公園,再折轉往南沿重慶南路抵“總統府”。這時,天淅淅瀝瀝地下起一陣寒似一陣的秋雨,時間已近十點,我忙轉過凱達格蘭大道,經公園路到捷運臺大醫院站,結束了連續三小時的街頭步行。只有在臺北街道上走過長長的路,只有多次乘坐過捷運、公車,才能斷然否定“也不過如此”的印象。晚上八點多起,街上行人漸稀,店鋪幾乎全都打了烊,也許行人和店鋪都轉移到眾多的夜市里去了。街道很寧靜,路口紅綠燈閃閃,默默地暫停、起步、呼呼駛過的汽車群,仍在延續著大都市的節拍。晚上十點了,捷運站臺仍擁擠不堪,但人們都非常安靜、守秩序,所有人都默默地依著劃在地上的清晰排隊線等候。即使眼看著一趟車擠不上了,也沒有急躁得跳起舞來的蠻牛。此外,許多捷運車站都設有讓乘客使用的洗手間,比香港或很多其它城市的地鐵要以人為本得多。臺北街道兩旁的人行道路面隨店鋪區域高低不平,有的落差甚至達三十厘米,這對一個國際大都市來說真是匪夷所思。此外,臺北馬路口大都缺乏路牌,即使有,也很細小,給駕車者和步行者帶來許多不便。如果找不著北,又沒有行人讓你打聽的時候,請隨便拐一個方向去看那道上店鋪的門牌——幸虧它還有門牌。旅行的第一天不能太累,十一點上床,倒頭便睡。11月17日(陰、陣雨、西北季風),星期四,臺北看透透一覺醒來,仍是四點多。取出mp4,把昨天的重要舉動口述錄音,作旅行日記存儲起來。往后十一個早晨大體如此,清晨口述日記,然后梳洗,七八點出發。大早乘捷運往龍山寺。頭天晚上向旅館的職員打聽好臺北人時興吃什么早餐,便在龍山寺附近的一家早餐店買了雞肉漢堡和大杯豆漿堂吃。早餐店在臺灣是一種專門售賣早餐的食店,這一家的店面約有二十平米,其中十五六個平米是工作區,里面站著四五個著裝整齊、埋頭手工的服務小姐,一見有客人來就瑯瑯招呼:歡迎光臨!尾音特意升高,很是親切順耳。顧客大都打包取走,如我者坐在一角的小桌旁堂吃的很少。漢堡和豆漿鮮美可口,比美式快餐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同等份量只需七折左右的價錢,難怪美式快餐在臺灣遠不如在香港、大陸般受歡迎了。臺灣各地有許多主祀觀音菩薩的龍山寺,但以臺北龍山寺最香火鼎盛,都說最靈驗。附近的華西街夜市也是旅游熱點。最早預訂臺北住處的時候,為方便游覽曾打算在這兒附近找旅館,但臺北的朋友說這一帶品流復雜,是有名的紅燈區,于是作罷。周圍的街道車水馬龍,但市井喧嘩嘈雜之聲極少。離開龍山寺沿和平西路往東南而行,依次是臺北植物園、歷史博物館和郵政博物館,皆走馬觀花,小徑、堂前、樓外瀏覽而過。歷史博物館對面有家建國中學,紅磚小樓,古色古香,甚有韻味。我一直步行到捷運中正紀念堂站,乘捷運從臺北市的西南部大轉移到東北角的昆陽站,再轉計程車往內湖科技開發區去拜訪一個朋友。這個朋友是做電視直銷和網上零售生意的,在一個民居中租了兩層做辦公、倉儲和運營,聲稱一年能做五億臺幣的生意。他人很隨和、健談,向我介紹臺灣電視直銷的做法,告訴我電視直銷額是網絡銷售額的兩倍。快兩點了,忙乘公車前往世貿中心參觀臺北國際旅游展,也約了臺灣一個報社的記者在那兒碰面。看完展覽,與記者朋友在附近的星巴克稍坐,交談融洽。六點多,獨自登上旁邊的臺北101――號稱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大樓(508米),站到了400多米高的觀景臺上。臺北的夜景并不燦爛,霓虹燈和標志性的燈飾不多,只有漫無邊際的萬家燈火,服務小姐也說白天來比晚上來要好看。我心有不甘再上兩層到戶外觀景臺,寒流乍抵,強風轟轟、凜冽刺骨,踮著腳尖在周圍高高的鋼柱縫中“偷窺”臺北夜景,屁股打前地頂風倒行了半圈,急忙滾了下樓。落到地面快八點了,剛好接到一個電話,是朋友的朋友打來,約好了一起晚飯。她帶我去了一家風味餐廳,讓我體會到臺灣人做餐館真的很認真,無論餐館大小皆用心盡力,總在挖空心思弄點好味道新花樣。這一家的招牌菜是花雕雞火鍋,餐廳名字叫,海雞會。11月18日(多云、陣雨、西北季風),星期五,夜赴中壢大早出門游覽了馬路對面的臺灣師范大學,經師大路一直走到捷運臺電大樓站,坐一站捷運往臺灣大學。途中在小巷口的小攤上吃了碗面線糊,跟攤主閑聊了一會兒。臺灣大學是臺灣的最高學府,創建于1928年,校園內全都是紅磚樓房,筆直的椰林大道、寓意雋永的傅鐘、幽雅的醉月湖等等都是臺大的名勝。臺大分校遍布臺灣島,累計起來的校園面積號稱占臺灣全島面積的1%。從臺大乘捷運直接到了國父紀念館,這兒是臺北的重要地標,為紀念孫中山百年誕興建。走馬觀花繞了圈,馬上轉到不遠處的京華城——新穎球體外形的時尚購物休閑大樓。之后,乘公車到世貿中心附近的餐廳,踐日前那位記者朋友之約。他與一位做廣告公司的朋友同來,大家相談甚歡,兩岸阻隔太久,了解太少,可以交流合作的東西太多了。兩點多告別他們,搭上一輛往旅館方向的公車漫游臺北城。我始終認為公車是很好的旅行交通工具,可以清楚知道自己的行走路線,可以慢慢細看沿途景物并搜尋地標,可以更多地了解地方人文風俗。例如,臺北的公車是下車付費或刷卡的,公車會提醒乘客講手機的時候盡量低聲,乘客都盡量擠到司機跟前輕聲查詢,司機大都熱情耐心回答查詢,等等。還有,臺北城里有很多小巷子可以通行汽車,恍然之間如同置身澳門。四點稍過回到旅館,背上大背包,乘捷運到臺北車站轉乘火車前往桃園縣的中壢市。這天剛好是星期五,臺北人一下班都擠往城外過周末,火車站臺擠滿了人。臺灣的鐵路環島成閉環,各檔次、路段的列車非常多。即使火車班次多,列車仍然擠滿了人。幸好我早上路過臺北車站時買好了帶座位的車票,否則便要站著去中壢了。臺北的
關鍵字: 臺灣 周游世界 女生 老男人 背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