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日月潭
日月潭位于南投縣魚池鄉,全潭面積一百多平方公里,湖面周圍三十三公里,以拉魯島(光華島)為界,北半部形如日輪,南半部形如月鉤,日月潭因此而得名。日月潭之美在于環湖重巒迭峰,湖面遼闊,潭水澄澈;一年四季,晨昏景色各有不同。七月平均氣溫不高于攝氏二十二度,一月不低于攝氏十五度,夏季清爽宜人,為避暑勝地。日月潭本來是兩個單獨的湖泊,后來因為發電需要,在下游筑壩,水位上升,兩湖就連為一體了。潭中有一個小島,遠看好象浮在水面上的一顆珠子,故名珠仔島,現在叫光華島。以此島為界,北半湖形如日輪,南半狀似上弦之月,因名日月潭。舊臺灣八景之一的「雙潭秋月」就是由此而來。日月潭是臺灣著名的風景區,是臺灣八景中的絕勝,也是臺灣島上唯一的天然湖泊,其天然風姿可與杭州西湖媲美。日月潭幾乎是臺灣風景的代名詞,四周群山環抱,林木蔥籠,潭水晶瑩剔透,上下天光,湖中有小島浮現,形成“青山擁碧水,明潭抱綠珠”的美麗景觀,湖面海拔740米,面積7.73平方公里,湖周長35公里,平均水深40米。潭中有一小島名珠仔嶼,亦名珠仔山,海拔745米。造就日月潭宛如圖畫山水的氤氳水氣及層次分明的山景變化,乘船游湖、親近潭水,才能完全體會日月潭之晨昏美景。日月潭發源于合歡山,最早日月潭只是個小湖泊,日本人占據時代,為了發電所需,日人從濁水溪最靠近日月潭的武界處,攔砂截取濁水溪流水,修筑了一條15公里長的地下水道,穿過水社大山進到日月潭,淹沒眾多小山丘,形成今天的日月潭。由于日月潭是利用洼地注水而成,山巒環繞,水道蜿蜓紛岐,景觀甚佳。日月潭的水,主要用于發電,一年發電量達50億度,占臺灣水力發電的56%,發電效益達125億元。由于它是臺灣島內少見的活水庫,水庫的水每日透過臺電抽蓄發電循環使用,宛如活水,水質透明,藻類植物不易滋生,而曲腰魚、奇力魚、潭蝦等魚蝦繁殖非常快。
關鍵字: 光華 南投縣 臺灣 日月潭 避暑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