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柳地質公園里的女王頭像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臺灣野柳地質公園是世界有名的。它的景致很美,是火焰爆發經過數萬年的沖刷而形成的。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女王頭是臺灣旅游業的一張名片。蕈狀石是野柳最具代表性的地形景觀,尤其是女王頭雍容尊貴的形態,早已成為野柳地質公園的象征。女王頭本身就是一個蕈狀石,形成原因和其他蕈狀石大致相同。由于它的頸子修長、臉部線條優美,神態像極昂首靜坐的尊貴女王,大家才特別稱它為女王頭。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野柳位于萬里鄉,為突出于北海岸的狹長海峽,經千百年的侵蝕、風化的交互作用下,逐漸形成菌狀石、燭臺石、礓石、虎穴、棋盤石、海蝕洞等地質奇觀,成為北臺灣最富盛名的地質公園。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在2000多萬年前臺灣仍在海里,由大陸福建一帶沖刷下來的泥沙,一層層的堆積出砂巖層。600萬年前的造山運動把巖層推擠出海面,造成臺灣島,野柳是其中的一部分。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造山運動擠壓時,在野柳的兩側推出兩道斷層,斷層帶破碎易受侵蝕,所以兩側凹入成灣,中間突出形成海岬。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野柳的地質構造多屬于新生代中新世大寮層,巖層主要由厚層塊狀砂巖和不同厚層頁巖,或砂頁、巖互層所組成,地層由上而下依序為砂巖、頁巖、鈣質砂巖、砂、頁巖互層。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鈣質砂巖因含有圓形或不規則形石灰質結核,所以抗侵蝕力最強,砂巖次之,頁巖最脆弱,最容易被侵蝕。在海浪、雨水和風的侵蝕和地殼不斷的抬升下,造成野柳的奇巖怪石,形成菌狀石、燭臺石、礓石、虎穴、棋盤石、海蝕洞等地質奇觀,成為北臺灣最富盛名的地質公園。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這些奇石,外形逼真,栩栩如生,在海浪和海風的長年沖擊下,刻畫出了它們那圓潤的線條和光滑的燭壁。大自然的造化之筆,如何創造了這樣的杰作,真是難以想象。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關鍵字: 代表性 公園 臺灣 旅游業 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