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柜斗”的由來
位于“梅鄉”——南投縣信義鄉的風柜斗,滿山遍植梅樹高達五百公頃,每當臘盡春回,粉白淡綠的梅花開片整座山林,漫天白雪的景象,猶如人間天堂的蘇州“香雪梅”所描繪的情境一般。
由于過去梅樹是信義鄉重要的經濟作物,所以鄉內的梅樹種植面積相當廣大,而在風柜斗地區從海拔四百公尺以上,一直伸展至一千二百公尺的山坡上,滿山遍野種滿的梅樹,因此梅花盛開期間,漫步于幽香梅樹、綠林與巨石之間,彷佛進入桃花仙境,令人著迷。
當然,要探訪一個地方時,就不能不提到它的歷史過往,首先,就來探究究竟“風柜斗”這個名稱是從何而來。
“風柜斗”這個名稱由來其實有許多種說法,最為人知的說法是由于此地谷風非常盛行,常常熱氣流便沿著陳有蘭溪而上,造成谷風由山下向山上吹拂,當時當地居民挑香蕉外賣,累了就在樹下乘涼,享受一陣陣的“風柜斗”(臺語)吹來,久而久之,當地人就叫它風柜斗了。
不過,根據歷史的考證,“風柜斗”名稱真正的由來,要從清朝開始說起。
清光緒年間,清兵總兵吳光亮奉旨來到臺灣開墾八通關古道,當時吳光亮率兵開墾到現在的信義風柜斗地區時,時序為秋天的九月,當時山上有楓樹、櫸樹、榆樹等植物,由于季節變化使得這些植物樹葉轉紅,從遠處看就像是一座紅色的山崗,當時便稱之為“紅魁”。但“紅魁”又如何轉換成“風柜斗”呢?
根據史料記載,當時開墾時有許多客家人的族群,而客家人習慣在名詞后加一個“頭”的特殊口語,所以“紅魁”就讀成“紅魁頭”,由于當時開墾的居民大多數不認識字,所以都用客家話來稱呼它,念起來的音就類似“風柜斗”了!而總兵吳光亮上奏清廷的名稱也是用“紅魁頭”,因此,經過時間、語言的變遷,“風柜斗”就變成現在沿用的地名名稱。
關鍵字: 南投縣 白雪 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