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島內臺北人最長壽與健康習慣有關
臺灣一項研究發現,島內研究健保實施前十年與實施后十年的民眾平均余命,臺北市民平均余命由七十六點八九歲提高到八十一點二一歲,活得最長命;少數民族居多的臺東縣平均余命最低,與臺北市民差了十歲以上。研究指出,平均余命長短與生活習慣健康與否有關。
據報道,“國衛院”研究員溫啟邦表示,健保自1995年開始實施已超過十年,分析健保實施前十年與實施后十年,臺灣三百六十五個鄉鎮居民平均余命變化,結果發現雖然平均余命普遍增加,但最健康的臺北市民較臺東縣民平均余命還是差距達十年以上,僅從十點六五年拉近到十點零三年,顯示對提升民眾健康目標仍有差距。
溫啟邦說,研究發現,最不健康族群無法籍助健保拉近與最健康族群平均余命差距,與抽煙、喝酒、嚼檳榔等有害健康的生活習慣有關,因為醫療資源對壽命貢獻度只有百分之十,但不良的生活習慣影響健康卻占了百分之六十。
以抽煙為例,臺北市男性抽煙比例為百分之三十六、女性百分之五點六,臺東縣男性抽煙比例高達百分之五十一、女性百分之十五;臺北市男性嚼檳榔比例百分之六、女性百分之零點一,臺東縣男性嚼檳榔比例百分之三十三、女性百分之二十,溫啟邦指出,這也是為何某些特定癌癥好發于某些族群的主要原因。
溫啟邦并表示,健保對提高女性平均余命的貢獻度遠高于男性,主要與女性抽煙、喝酒、嚼檳榔人口遠少于男性有關,男性有上述不良生活習慣的人數達到女性的七倍。
關鍵字: 臺北 臺灣 少數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