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端午節
在臺灣過端午節,還有一個富有神奇色彩的習俗,就是取“午時水”。據說當年鄭成功占領臺灣時,部隊開到大甲鐵砧山,急需食水,卻找不到水源,鄭成功便插劍入地,祈求泉水涌現,拔劍后果然山泉噴涌。由于當時正是端午節午時,此水便被稱為“午時水”。從此,“午時水”聲名遠播。每年端午節午時,臺灣都有許許多多民眾求取“午時水”,以保平安。
臺灣端午節最有趣的活動是“立雞蛋”比賽。那就是在端午節正午12點正,誰能很快將一只雞蛋立起來,誰就會有好運。據報道,在去年基隆舉辦的一次“立雞蛋”比賽中,參加比賽的千名市民有602人獲得好運。
臺灣過端午節時,許多住家門口都掛菖蒲、艾草和貼鐘馗畫像,成人飲雄黃酒,小孩子佩香包,這些據說都有避邪保平安的作用。“艾虎懸門日,龍舟競渡時,屈原遺恨在,千古楚人思。”端午節和中華民族的其它傳統節日習俗,不但浸淫大陸,而且深入臺灣的每個角落,不是什么人搞的“去中國化”可以去掉的。
關鍵字: 臺灣 屈原的故事 民間 百姓 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