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霸公園
雪霸公園成立于1981年7月1日,北以邊古嚴山至樂山(鹿場大山)間之棱線為界,東界為大甲溪上游,西以北坑山至小雪山的天然棱線為主,南以宇羅尾山、大甲溪中游為界,地處新竹、苗栗、臺中三縣的交界處,總面積76850公頃,是島內第5座公園。臺灣位居兩大板塊交接之處,造出運動從未停歇,雪山山脈也因此誕生。公園即位居地質學上稱為“雪山地壘的核心區,并以臺灣第二高峰雪山,世紀奇峰大霸尖山共同命名,而除雪霸外,尚有武陵四秀(品田山、池有山、桃山、喀拉業山)、志佳陽大山、佳陽山、大劍山、劍山、大雪山hellip;hellip;等51座超過3000公尺的山峰,更有19座名列百岳之中,為一典型的高山型公園,圈谷、高山湖泊、峽谷、河階地、河川等地形兼具,是研究造山運動地質教室。本區氣候跨越了暖溫帶、冷溫帶、亞寒帶,形成復雜多樣的植被,從高海拔的寒帶巖原、針葉林至中低海拔的混合林、落葉林、常綠闊葉林,顯示出豐富的物種歧異度,全區植物種類在1100種以上,包含了315種特有植物及61種稀有植物,其中臺灣檫樹、棣慕華鳳仙花、黃花鳳仙花、南湖大山柳葉菜等,均為珍貴的稀有植物。整體植物系方面,以高海拔植被景觀最具特色。以雪山為核心的“雪山地壘山體龐大,高度普遍在3000公尺以上,又兼具巖峰、斷崖、冰斗、復塌地等復雜地形,因此保留了相當完整的高地生態,許多冰河時代的遺子物種,均在雪山地區保留下來,而且維持著相當大的數量,如本區有全臺最大的高雄柳聚落,亦有最壯觀的冷杉純林(雪山黑森林)、玉山圓柏純林(翠池)及高山草原(大雪山區)。其中櫻花鉤吻鮭為本區所獨有,由于生態特殊、數量稀少,因而被視為“國寶魚,而臺灣黑熊、石虎、帝雉、藍腹鷴、臺灣山椒魚及寬尾鳳蝶等,均為珍貴稀有的保育類動物。大山之間,是泰雅族及賽夏族游獵、世居之地;兩族均有發祥于大霸尖山的傳說,而園區周圍海拔2000公尺以下的山區河谷,至今仍為其生活的舞臺,許多古道均為昔日的獵徑、婚嫁聯系道,地底下也埋藏著早年先民的生活軌跡。生態保護區為公園的主體,計有“佳仁山、“雪山middot;大霸尖山、“大劍山middot;佳陽山、“臺灣檫樹及“櫻花鉤吻鮭五處,涵蓋雪霸大部分的地區,大雪山、中雪山一帶則因特殊的地形、地質景觀,而被列為特別景觀區。至于游憩區,則分別設在臺中縣的武陵以及新竹縣的觀霧。登山是雪霸最熱門的旅游活動,但入山證須事前規劃辦妥,方可盡興成行。大霸尖山、雪山、武陵四秀為最熱門的登山路線;大霸至雪山間的“圣棱線,是一段險峰橫阻、斷崖處處的艱辛路程,向被岳界崇為高難度的挑戰,沿途地質景觀險惡多變,也最震撼人心。 武陵游憩區 四秀屏障在北、七家灣溪貫穿其間,使武陵充滿了山水靈動之美。區內的游憩資源以退輔會的武陵農場,以及一條長度4.48公里、林相紛呈的森林浴步道為主;不論觀山、觀水、賞花、賞鳥,四時景色皆鮮活動人。本區因為“國寶魚櫻花鉤吻鮭的最后
關鍵字: 鳳仙花 臺中縣 大甲溪 大部分 大雪山 旅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