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坐落在臺灣省臺北市士林區外雙溪。建筑設計吸收了中國傳統的宮殿建筑形式,淡藍色的琉璃瓦屋頂覆蓋著米黃色墻壁,潔白的白石欄桿環繞在青石基臺之上,風格清麗典雅。
故宮博物院于抗日戰爭的前夕,選擇重要文物南遷。1948年底,人民解放戰爭勝利在即,國民政府令故宮博物院挑選貴重文物以軍艦轉運臺灣。原故宮博物院文物分3批運走2972箱。一起運臺的還有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文物852箱及其他單位文物。文物運臺后,先存臺中市,租借臺中市糖廠倉庫存放。1950年 4月,臺中郊外霧峰鄉吉峰村倉庫落成,運臺文物隨即遷入新庫存貯。1957年,在亞洲協會贊助下,在庫房之外又建一小型陳列室,公開展覽所藏文物。1965年,在現址建成新館。新址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百歲誕辰,命名為中山博物院。臺灣“行政院公布了《國立故宮博物院臨時組織規程》,規定設置國立故宮博物院,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文物由故宮博物院保管使用,將來國家統一后,遷臺文物仍交回原博物院。中央博物院歸并故宮博物院后,故宮博物院全部文物由臺中運至臺北中山博物院,以此作為院址,1965年11月12日正式開幕。至此,運臺文物才得到一個適當的保存環境。運臺文物主要為書畫、銅器、瓷器、玉器、漆器、琺瑯、雕刻、文具、圖書、文獻及其他工藝品,初為230863件,中央博物院并入后,增至242592件。連同整理后的檔案30余萬件及受贈、收購1萬余件,目前共有60萬件。
該院陳列展覽強調配合旅游觀光事業及為大眾服務的原則,院內辟有銅器、瓷器、玉器、書畫等各種陳列室。先后舉辦“商周青銅禮器展、“我國瓷器的發展、“書畫精華特展、“故宮藏玉、“中華民國開國史料展等展覽。在建院60周年之際,舉辦了大型綜合陳列“華夏文化與世界文化之關系特展。還在院內開辟了“三希堂古典茶藝雅座和仿宋、明庭園“至善園。為了方便外地民眾參觀,還舉辦了巡回文物展覽,深入許多市縣展出。
該院出版了《中華五千年文明集刊》、《國之重寶》、《惠風和暢》、《文物光華》、《故宮寶藏》、《元四大家》、《唐寅的研究》、《山水畫皴法點苔之研究》、《清代通鑒長編》等著作,并影印出版了文淵閣《四庫全書》。院內還有定期刊物《故宮文物月刊》和《故宮學術季刊》等。
關鍵字: 博物院 及其他 臺中市 故宮博物院 籌備處 陳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