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縣旅游概況
苗栗地處臺灣西北,面積1820余平方公里,人口54萬。昔稱"貓里",原為清代平埔族道卡斯人的社名。境內山岳疊嶂,丘巒綿互,僅沿海地區縱布著少數平原;由于重山的隔閡,苗栗開發腳步素來遲緩,縣境內沒有人口稠密的大城,一座座小村鎮依附在平原、丘陵谷地之間。
多山的苗栗縣,東境盤據著臺灣第二高峰--雪山山脈,靠山吃山,苗栗的物產多緣山而來。昔日山區盡是原始樟木林,而樟木也造就了三義奇木雕刻的崛起,盛況至今不墜。丘陵淺山地帶,氣候溫和,正適于栽種茶樹與桑樹,茶產以青心烏龍為主。山線南端的大湖、卓蘭谷地,孕育鮮甜的草莓、葡萄、高接梨、桃李等水果,與臺中的東勢鎮連結成一條果香四溢的水果走廊;南莊山區則因氣候高冷、水源清沛,成為北臺灣最大的鱒魚養殖區。
長久以來,"海線"的閩南文化與"山線"的客家文化涇渭分明,兩處不僅方言迥異,連生活習性、飲食風貌也有差異,成為體驗苗栗風土饒富意趣的一環。峻麗的名峰險岳、樸實的田園物產、默默耕耘的傳統工藝,以及深僻山林的原住民風情,是苗縣最耐人尋味的旅游資產。雪山山脈棱脈連綿的"圣棱線"是無數登山客夢想攀登的秘境;雪霸公園現正規劃中的雪見游憩區,未來將成為生態旅游的勝地;而馬那邦山則是賞楓、觀云海的名山。中部山區丘陵帶,南莊以神秘的賽夏族矮靈祭、鱒魚美宴、原住民手工藝馳名;獅頭山聚集著眾多佛、道寺廟,早已是寶島名勝;明德水庫的湖光山色、公館的福菜與陶藝,再加上泰安溫泉、大湖與卓蘭的觀光果園,連結成亮麗的風景線,而三義木雕藝術更是不可錯過的人文巡禮。海濱地帶,崎頂海水浴場、通霄西濱海洋生態園區是夏日弄潮的好去處;此外,香格里拉樂園、西湖渡假村則分據縣境北南,為苗栗之旅更添歡樂氣息。
臺灣苗栗縣,面臨臺灣海峽,早在明永歷二十四年便有大陸人跨海到此墾荒而居。至清乾隆年間,大批廣東客家人定居至此,客家風情流傳到今,成為現在的旅游賣點。苗栗是臺灣農業大縣,米、果、茶、花物產豐富,曾經樟樹成林,樟腦生產因此興盛一時。被扔掉的樟樹樹根經風雨洗練,呈現萬千姿態,觸動當地人的藝術靈感,三義木雕由此成長揚名。
苗栗本是一個衣食豐繞的農漁家園,但和很多地方一樣,傳統農業受到現代工業及貿易的沖擊,如何面對困境取得新的經濟增長點,苗栗端出了發展旅游觀光農業的策略。利用田園風光、新鮮土產、傳統藝術,為城里人鋪好旅游路線,引導他們到自己的村莊來消費一番。
苗栗當然也需要舉辦大型活動以吸引人潮,四月份,便有兩臺大戲在此開唱。一是在盛開的油桐花下舉辦客家桐花祭,二是舉辦2004年假面藝術節。桐花祭在桃園、新竹、臺中、南投這些有油桐樹有客家村落的縣市都有活動,但從媒體上看,還是苗栗的活動最突出。苗栗早早在17日桐花祭活動開幕前便在臺灣各主要報紙上搶先登出美美的照片,打造出“黃金小鎮”的旅游路線,開出了采茶戲、品擂茶、采摘、賞花等誘人菜單,不怕你不來。記者18日到苗栗采訪時,他們的桐花祭記者會選擇在全臺灣唯一的木雕博物館前搭臺,這對于苗栗的木雕又是一場搭車宣傳。活動雖少有官員和政府的客人,但老百姓或唱山歌、或跳舞、或知識問答,臺下有畫油桐花的,有往臉上貼圖案的,有吃小吃的,廟會一般,那種自發的歡樂氣氛對游客和記者都是最好的禮物。如果玩累了,旁邊就是賞油桐花的登山步道,在油柚花叢中靜靜地坐一會兒,便給一天的游玩畫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如果桐花祭是客家莊里的民俗熱鬧,那么另一邊的假面藝術節便是有些奢華的西式大餐,穿過西式花園走進展場,沿著地上的箭頭走,便看到了古西臘悲喜劇的面具、中世紀“鐵面人”的鋼盔、意大利假面舞會上的林林總總,非洲部落的臉譜、日本藝伎的柔媚、斯里蘭卡面具的精致……每一個面具都是想象力與工藝的挑戰,有小朋友居然看到臉貼在面具上,靜靜站在一旁的場內工作人員不得不上來提醒。最讓記者印象深刻的是,走出展廳,人們興致仍高,還沉浸在那些面具的吸引力中,這時,迎面而來的便是禮品店,那此面具圖案的筆、項鏈、吸管、掛件、畫冊、撲克牌,已經被商家包裝好等著收回大筆銀子,可喜的是買家掏了錢卻都興致勃勃,還想再轉轉,以至于一個跟在妻子后面的丈夫有些不耐煩了:“這是看展覽嗎?簡直是義買!”看來做好一個展覽,功夫不都在場內,氣氛的調動、相關紀念品的設計都需要用心開發,別光看到人家掙到了錢,仔細品味一下那些暢銷的紀念品,從設計到生產到時間的配合,哪一樣都要做到恰如其分,這是需要功夫的。
關鍵字: 原住民 旅游路線 紀念品 老百姓 藝術節 苗栗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