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從燉奶和蛋撻開始
都說香港的美味形色出眾,其實澳門的美味也另有一種姿態,它有著東方市井的親切和殖民地時代西方世界的矜持優雅。甚至無須刻意尋找,當你走在澳門并不寬敞的大街小巷上,鱗次櫛比的小吃店招牌和不時飄來的陣陣香氣,讓人心情蕩漾。那時候,你會感覺仿佛世界上所有的美食都在這里粉墨登場,同時粉墨登場的,還有一段斑駁多彩的歲月和歷史——雖然,當杏仁餅瞬間在嘴里變成噴香的粉末,或者豬扒包里的肉汁流淌過舌頭時,我們的頭腦中不會想起如此嚴肅沉重的話題,但當你回想起古舊酒店里充滿舊時代光輝的徽章,或者糕餅店老板幾代如一日的和氣微笑,心情也不是不感慨的。在澳門,我愛步行。并非全是因為這樣比較詩情畫意,而是這種方式能讓你在飽覽這個城市細節的同時,能讓自己的胃有更大的“接待”空間。幸福,從燉奶和蛋撻開始我澳門美食之旅的第一站,是議事廳廣場。整個廣場由葡式碎石子鋪成波浪圖案,充滿地中海感覺,而附近建筑都帶著殖民地時代典型的特色。經過這里,可以在已有150多年歷史的“義順燉奶”來一碗燉奶。所謂“燉”奶,就是把鮮奶隔水加熱,吃起來有點像奶酪;而純天然、新鮮、味濃,則是義順燉奶最大的特色。這家位于議事亭廣場旁的燉奶店,是澳門當地的老字號,已經有150多年的歷史,目前是第五代在經營。最初老板家里是開牧場的,從養牛、擠牛乳賣到今天的燉奶店。據說,為了讓制作燉奶的鮮乳能夠更加香醇,乳牛可是特別由歐洲與澳洲引進的優良牛種。我向大家特別推薦“馳名雙皮燉奶”、“巧手姜汁撞奶”兩道招牌甜品,雖然賣相不起眼,但細嫩濃香,令人難以忘記。拜肯德基葡式蛋撻宣傳攻勢所賜,我幾乎懷著朝圣的心情在距義順燉奶不遠的小巷里找到了瑪嘉烈蛋撻店和安得魯蛋撻店。據說瑪嘉烈和安得魯原本是鶼鰈情深的夫婦,后來因理念不合而分道揚鑣。有段時間關于他們的八卦傳聞屢見不鮮,一度比蛋撻還來的有名。為此,我幾乎是帶著聽《梁祝》的蕩氣回腸的心情品嘗了葡式蛋撻。 跟我國南方流行的蛋撻不同的是,葡撻在蛋漿內多加了奶油,并灑上肉桂粉,香味更讓人把持不住。在肯德基之前,將葡式蛋撻成功推廣的,是英國人andrew stow,他在葡萄牙吃到里斯本附近城市belem的傳統點心pasteis de nata后,決定在傳統食譜上加進自己的創意,于是1989年在路環島開設安德魯餅店,用豬油、面粉、水和蛋,以及英國式的糕點做法,創作出廣受歡迎的葡式蛋撻。 看來葡撻的做工與宣傳都十分成功,以至于我在蛋撻店看見不少人連吃帶吹地消滅著燙嘴的葡撻;還常聽到有人急問:“我明下午三點飛機,現在訂兩打葡撻來得及嗎?對,24個!”豐富,要包攬葡國菜和中國點心 從澳門本島來到太仔島,最期待的當然是“定點定量限時發售”的“大利來豬扒包”。實際上,為了能吃到這里的豬扒包,我的整個行程都是圍繞著它的發售時間來安排的。到的時候正是中午,而豬扒包要到下午3點才開始“發售”(沒錯,就這么隆重!),于是先到仔舊城區的“木偶餐廳”吃葡國菜。“木偶餐廳”是一家老牌葡國餐廳,餐廳招牌上的木偶形象讓我想起匹諾曹。我點了蒜蓉釀大蝦和最有名的葡菜之一“馬介休”(也就是腌制的鱈魚)。雖然唇齒留香卻不至于回味無窮,看來我的胃十分忠誠于“國貨”。吃完午飯,在舊城區的官也街轉轉。這是一條名副其實的食街,不長的小街兩旁布滿大大小小的餐廳、老字號餅家、手信店、甜品店,現做現賣的杏仁餅、蛋卷、花生糖等熱烘烘的香氣不時飄進鼻孔。要想吃到“晃記餅家”的招牌老婆餅、肉切酥、雞仔餅等糕點就只有來這條街,這家自光緒十七年開業至今的百年老店,為了確保食物品質,堅持只以一店形式經營。走在這條不長的小街上,慨嘆在吃的問題上肚子終究大不過眼,為了給豬扒包留下足夠的空間只有多吸幾次鼻子,然后打包。完美,必須以豬扒包為高潮澳門什么都小,七拐八拐,還沒來得及問路,就看到了澳門八景之一“龍環葡韻”——景致很值得流連,但我這俗人還是無法抵抗豬扒包的誘惑,一路看著表“殺”回“大利來記咖啡室”。眼看還不到三點鐘,于是見縫插針地跟著熟人混進廚房,有幸親眼目睹炭火烤面包和做豬扒的全過程。等回到門外,只見幾分鐘前還空蕩蕩的地方現在已經烏央烏央坐滿了人,還不時有人打車或是從公共車箭步向這里飛奔。聽本地朋友講,別說節假日,就算平時,為一只新鮮出爐的豬扒包,老饕們也要頂著烈日排長隊! 其陣勢與盧浮宮前隊伍不相上下。此處豬扒包的魅力在于:面包用老式柴爐烘制,加工豬扒亦用炭火,而且豬扒要事先用特殊的香料腌制,松過骨之后才能下鍋。這種傳統的制法導致了限量供應:平日500只,節假日800只。從發面開始到所有的工序完成后,下午三點豬扒包準時出爐,出爐即賣。炸好的豬扒配合剛剛出爐的面包,外脆里軟,豬扒有點嚼頭而且很香氣四溢,這也是葡國口味和與當地口味慢慢融合才有的特色。第一口豬扒包剛剛入嘴,就開始感嘆吃豬扒包真是比戀愛劃算多了——抱多少熱情就有多少收獲!除了豬扒包,這里diy的奶茶亦不容錯過,還有用瓦罐沖出來的咖啡,香醇無比。老饕必修課澳門菜:自17世紀葡萄牙人抵澳后,他們從非洲、印度、 馬來帶來的辣椒燒烤、咖喱、香料、蝦醬, 在這里配上新鮮蔬果、肉類、海鮮、家禽,再由巧手廚師用古老的葡式和東方技法烹調出來, 成為世上獨一無二的澳式葡國菜,非常強調食物的原味,比較適合口味重的人。典型的澳門式葡國菜有馬介休球、葡國雞、非洲雞、釀蟹蓋、血鴨、免治牛肉、咸蝦酸子豬肉等等。在澳門半島的河邊新街、南灣街、議事亭前地一帶和西灣民國大馬路,在仔的官也街、路環黑沙海灘附近都有不錯的澳門菜餐廳。特色小吃和糕點:老婆餅、 杏仁餅、 雞仔餅、蛋卷、肉脯……很多老餅家正是憑著它們吸引了半個多世紀人氣。在新馬路中段至末端、議事亭前地、仔官也街都有這些傳統餅店。運氣好的話, 可在中午或傍晚時分吃到剛出爐的糕點, 咬一口, 領略到的不但是甘香酥脆, 還有藏在里面的故事呢。
關鍵字: 東方市 殖民地 澳門 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