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半島
澳門位于中國東南沿海珠江口西岸,東北距香港約60公里,北面由一條寬約200米的狹長地帶與廣東省珠海市相連。總面積17.41平方公里,由澳門半島、凼仔島和路環島組成。至于澳門此名,則是因為從凼仔島眺看澳門半島,她的左右各有一座山,遠遠望去像是兩扇開啟的“門,半島周圍環繞著海水,人稱此種地形為“澳。那么,連在一起,這方土地便稱為“澳門澳門舊屬廣東香山,后為葡萄牙人占據。業經多年經營,現已發展為重要的國際城市,出口加工、旅游博彩及建筑與金融是其主要的經濟支柱。地域狹小,人口密度為世界之冠澳門優越的地理位置、宜人的亞熱帶氣候、發達的服務設施,使之在國際旅游界頗具影響。地區旅游自然景觀較少,主要是幾百年來形成的人文旅游資源,大量古跡保存完好。澳門最有特色的是賭博娛樂設施。賭博內容豐而又豐,賽馬、賽狗、賽車俱全。賭博業在澳門合法化,形成以 “博彩觀光為傳統的旅游模式。葡京娛樂場、大三巴牌坊、西望洋山教堂為當地名勝澳門旅游業憑借著其獨特的歷史和地理條件,一直有較好的表現。澳門眾多的名勝古跡,既有傳統的中國文化色彩,又有濃郁的葡國情調,加上興旺的博彩業,令澳門有“東方蒙特卡羅之稱,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尤其是澳門國際機場投入運營以后,為旅游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澳門已成為一個現代旅游城市澳門是一個自由港,一直奉行低稅率政策,你完全可以放松身心,忘卻煩惱,自由地徜徉在街頭,由著性兒地流連在海灘,穿梭在鱗次櫛比的歐式建筑群中,盡情地品嘗林林總總的佳食美酒,澳門經歷了數個世紀的變遷,東西文化長期在此匯聚交流,留下不少可堪追憶的痕跡。同時,澳門逐漸向現代化國際城市邁進,設施先進完備,高樓林立,一切一切組合成澳門的特色。自然地理澳門半島有東望洋山、西望洋山、柿山、蓮峰山、炮臺山、螺絲山、青洲山和媽閣;東望洋山東望洋山又稱松山,海拔91米,位于澳門半島的東部,是澳門半島的最高山崗,也是澳門的地理坐標。東望洋山古稱琴山,以其橫臥似瑤琴得名。原為一座光禿禿的山崗,泥石裸露。清代同治年間,澳門時興植樹,山上遍種青松,數年后滿山皆是松林,從此山被稱為萬松嶺,簡稱松山,并成了澳門的一個風景名勝。松山山腰有一條環山公路,路邊建有數個風雨亭,林蔭夾道,海風陣陣,松濤滾滾,鳥語花香,令人心曠神怡。山上有一座建于1865年的東望洋燈塔,又叫松山燈塔,塔高13米,是遠東歷史上的第一座燈塔,也是澳門的標志。100多年來該燈塔為航海人導航,向澳門四周25海里范圍循環照射。每逢臺風到來之前,燈塔的旁邊會懸掛起一個臺風訊號,為漁民和航海人帶來安全。松山與燈塔構成了澳門八景之一的“燈塔松濤。燈塔旁有一小教堂,名為圣母雪地殿教堂,是葡萄牙人于1622年建成的。松山燈塔與兩座建于16世紀20年代的松山炮臺和松山教堂,構成了松山三古跡站在東望洋山上,整個澳門盡收眼底。南望,兩個離島聳立在海上,兩座澳(乙+水)大橋似彩練當空;西看,廣東珠海市的景色盡收眼底,灣鎮、濠江水道恰似一衣帶水;北望,可以看見與珠海拱北陸地相連的關閘,這里現在已是樓房成片;東看,可以看到港澳碼頭和它的直升機場。媽閣山媽閣山位于澳門半島的南端,因媽祖閣而得名。海拔73米。東、南、西三面臨海,北接西望洋山。山上郁郁蔥蔥,環境優美。西南麓有古炮臺改建成的圣地亞哥酒店。東麓和南麓建有不少依山面海的高級住宅。青洲山青洲山位于澳門半島西北部。海拔57米。原為孤懸于濠江中的一個小丘,江水環繞,風景幽美,綠樹蒼翠,故名青洲。昔日又稱之為綠島,“青洲煙雨曾是“濠鏡十景之一。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在蓮峰廟附近修筑一堤使之與澳門半島相連。后來又陸續在山麓周圍填海.蓮峰山蓮峰山又名蓮花山。山南有望廈村,故又名望廈山。位于澳門半島北部。清同治年間(1862~1874)編修的《廣東圖說》稱:“蓮峰山,在(香山縣)城東南一百三十五里大海中,有望廈汛。一說,明時稱澳門為蓮島,故此山則稱為蓮峰;另說,此山形似蓮花而得名。山高62米,東近濠江,西臨大海,南望澳門,北朝大陸,在蓮花莖的盡頭,突兀拔起,宛如花球,山又多奇石,千形百態,舊日山頂巖石,遠望如觀音端坐蓮臂,其他巖石烘托如云,更像是蓮花盛開。北麓有蓮峰廟,南麓有觀音古廟,均有幾百年歷史。東南麓有澳門電視臺,山頂有古望廈炮臺,現已廢棄。1997年澳門市政廳在此建成望廈公園。現山下有澳門旅游學院及小型酒店.西望洋山西望洋山位于澳門半島西南部。海拔62.7米。西臨內港,東北隔南灣與東望洋山相望,南接媽閣山。有數百年歷史的媽祖閣就坐落在山的西南麓,廟的后山坡上花崗巖石蛋地貌發育,有不少名人雅士題詠的石刻。山頂有建于1622年的圣母堂和1935年加建的主教府,所以西望洋山俗稱主教山。山上綠樹婆娑,景色優美,有不少南歐建筑風格的別墅,是澳門的高級住宅區之一。歷史悠久的峰景酒店主體建筑就建在其東麓大炮臺山大炮臺山位于澳門半島中部。原名柿山,因為過去山上有很多柿樹而得名。后來,山上建有大炮臺而改為現名。海拔57.3米。山雖不高,但位居半島中央,可以控制澳門半島四面八方,形勢險要,葡萄牙人于17世紀初即已在山上修建一座大炮臺。炮臺占地約2000平方米,始建于1617年(明萬歷四十五年),至1626年(明天啟六年)歷時10年建成。過去一直是軍事禁區,約30年前被辟為游覽區。因為它是著名的古跡,又高踞于澳門半島中央,可以縱覽全澳,是游客必到之處。原設于此的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臺于1996年遷至
關鍵字: 旅游業 旅行網 澳門半島 珠海市 而得名 葡萄牙人